-
高正保(1911~1977)秦腔演员。工武生。陕西西安市人。1924年入西安正俗社甲班学戏,受业于高登岳、屈景益、高天吾等名家。出科后随该社演出于...
-
耿善民(1912~1942)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小名善娃,有“活岳飞”之称。陕西易俗社第六期学生。有艺术天资,思路开拓,嗓音苍郁,身材...
-
天齐庙《天齐庙》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杨七郎打擂》《打潘豹》《劈潘豹》《天地庙》。娃娃净做打并重。含折子戏《天齐庙》。事出《北宋杨家将演义》第四回。...
-
金沙滩秦腔传统本戏。又称《双龙会》《闯幽州》《七郎八虎闯幽州》等。老生、武生、净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双龙会》《点将》(又称“数儿”)。事出《杨家...
-
五郎出家秦腔传统小戏。别名《五台山》《五郎削发》《盖天幅》。武生唱做工戏。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十七回、元关汉卿及朱凯《吴天塔孟良盗骨》杂剧。西路、中...
-
《两狼山》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两狼关》。武须生、大净、武生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苏武庙》《李陵碑》。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十八回、《昭代萧韶》。各路秦腔...
-
《五台会兄》秦腔传统小戏。别名《兄弟会》《五香山》等。二净、须生唱做戏。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十九回。中路、西路秦腔常演。刘茂森、米新洪代表剧目之一,其中...
-
李正民(1912~1970)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小名随斗,原名正文,外号假麻子红。1924年进西安正俗社甲班学戏,后成为该社主要须生之...
-
箭头会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稱箭头》《清水桥》。老旦、须生唱做戏。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十九回。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
-
康正绪(1912~1991)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6岁入西安正俗社学艺,师从高天喜、梁箴、党甘亭、高登岳、刘立杰、肖顺和、王兴博、王庚...
-
李琼中(1913~1963)秦腔演员、导演。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2岁入西安“秦钟社”学艺,因个头小,初工丑,后经刘毓中指教而专工须生,并同个头...
-
姚茂秦(1914-1948)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人。幼年入西安秦钟社学艺,出科后在新声社搭班。1932年随新声社至宁夏演出两年多,后赴兰州搭班演...
-
王正端(1914~1970)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3岁入西安正俗社学艺,师承高天喜、屈景益、王兴博、王德荣等。出科后,与李正敏合演《五...
-
清官册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雁门关》《审潘洪》《三审潘仁美》。文武须生、大净、正旦唱戏。含折子戏《调寇》《摘印》。事出《杨家将演义》第二十回及《昭代...
-
天波楼《天波楼》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醉焦赞》《焦赞杀府》。二净唱做工并重戏。事见《北宋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金院本《打王枢密爨》、元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