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秦腔文化知识服务平台
京剧声腔源于陕西
isbn
978551300957
作 者:
朿文寿
出版时间:
2011-10
关键词:
秦腔文化;京剧声腔源于陕西;朿文寿
购买后可在线阅读
¥15.00
¥15.00
  • 内容介绍
  • 目 录

秦腔以其特有的地域风格和“古调独弹”的艺术魅力,卓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从地域上讲,秦腔发源、形成于陕甘(古秦地)一带,生长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广大地区。秦腔的“娘家”在古长安。 正因为陕西西安(古长安)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都城所在地,并且中国戏曲之完备得力于唐代“梨园”的兴盛,所以,以秦腔艺术为代表的陕西戏曲又具有全国的意义。


明末清初,秦腔一度成为戏坛盟主。清乾隆年间,秦腔艺人魏长生先后几次进京演出,轰动京城,“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一时歌楼,观者如堵”。(清人吴太初《 燕兰小谱 》) 秦腔在京城扎了根,与当时的“徽班”长期同台献艺。秦腔“婆家”遍天下,流播于四川、江苏、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西藏、云南、贵州、福建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作为一种要继承发展的传统艺术形式,被纳入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古老的秦腔焕发了青春。陕西秦腔院团多次进京演出,并在全国部分地区巡回演出,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贺龙、彭真、陈毅、李先念、习仲勋、邓颖超、王震、薄一波、杨成武、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鼓励。中国文艺界的领导、专家田汉、欧阳予倩、曹禺、马少波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纷纷发表文章,赞誉秦腔为“老树红花”,给予秦腔艺术高度评价。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备受广大民众欢迎。秦腔在全国各地因此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秦腔上演的剧目数以千计,其中经久不衰的传统经典剧目题材广泛、内容纷繁,特别是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剧目,为一代一代的秦腔观众所称道。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秦腔艺术在创新和出人才、出精品上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有不少秦腔作品获得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奖”和“中国戏剧奖”等全国大奖;有不少优秀演员获得“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等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等秦腔院团多次出国演出,成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荣使者。


如今,在大西北的城市、乡村、公园、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听到秦腔戏曲,秦腔艺术与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人们息息相连,成为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风景线。


2006年,秦腔被列入文化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继承和发展秦腔艺术的历史责任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出版一套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秦腔艺术形态和中国秦腔艺术发展历史的图书迫在眉睫。为此,我们精心策划编辑出版了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维护本土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省”为宗旨,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突出思想文化性、民俗艺术性、大众可读性,文图并茂,雅俗共赏的大型典籍《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 》。


编辑出版《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 》,实际上是一项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文化进一步发掘保护的最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奠基工程。选题方案提出后,先后经过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出版集团、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逐级遴选和论证,上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宣传部经过专家评审,将其列入“2009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 》计划在两年内出版《 秦腔音乐 》 《 秦腔剧作家 》 《 秦腔传统经典剧目选 》 《 秦腔流播 》 《 秦腔百年 》 《 百年易俗社 》 《 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 《 戏曲表演美学 》 《 秦腔表演艺术家 》 《 中国西北“梅花奖”演员 》 《 秦腔舞台美术 》 《 秦腔习俗 》 《 秦腔与传媒 》 《 品评秦腔 》 《 陕西地方剧种 》 《 阿宫腔——最后的玉兰花 》 《 秦腔走进校园 》 《 陕西戏剧60年 》 《 京剧声腔源于陕西 》 《 秦腔戏班 》 等20卷秦腔艺术类专著。


我们力求在编纂过程中融文化艺术性、民俗趣味性和文图并茂鉴赏性于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快乐轻松的阅读中获取秦腔文化知识,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期望这套丛书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文化的重要典藏图书,不仅是史学家、戏剧家、文化学者研究秦腔文化的秦腔知识智库全书,还是一部供秦腔艺术工作者、秦腔艺术爱好者和广大读者了解、认知秦腔艺术形态和秦腔文化内涵的大型工具书。由于我们学识所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难免错漏和不足,恳望专家和广大读者谅解,并不吝赐教。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


2010年7月18日


引言 应重视陕西大秦腔的研究/1


正论


一、京剧声腔源于陕西/2


(一)齐如山研究陕西二黄戏的观点


(二)陕西有两个不同声腔的秦腔剧种


(三)从语音、声腔特点看陕西二黄

流播


(四)陕西二黄戏是产生京剧的母体



二、再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21


(一)陕西二黄的源头根本不在湖北


(二)陕西有两个秦腔是客观存在


(三)流存南国粤地的西秦戏——陕

西老二黄


(四)早期秦腔在湖北的流传与兴盛


(五)江西宜黄腔源头为秦腔



三、西安本地二黄戏的繁盛与衰落/41



四、陕西前秦腔-汉调二黄/49


(一)声腔渊源


(二)剧种流布


(三)各派沿革


(四)传统剧目


(五)表演艺术


(六)音乐唱腔



附论



一、齐如山论陕西二黄戏三则(节选)齐如山/64


(一)皮黄之来源及改造


(二)闭户著述


(三)敬告研究国剧的诸公



二、秦腔记闻(节选)王绍猷/69


(一)秦腔之源流


(二)秦剧之考证


(三)戏剧源自西北说


(四)盛世之秦腔


(五)乱弹之考证


(六)戏曲中应讲之声调音韵平仄


(七)弦索考


(八)秦中戏剧之种类


(九)黄陂访问记


三、西北戏曲访问小记程砚秋/86



四、从地方戏看京戏

程砚秋/90



五、秦腔源流质疑

程砚秋 杜颖陶/92



六、西安梨园会馆的变迁与碑石初考郭易风/102



七、中国戏剧声腔三大源流(节选)周贻白/108



八、谈“山西梆子”大兵/115



九、广东海陆丰西泰戏吕匹/118


(一)西秦戏的源流


(二)西秦戏的发展与繁荣


(三)西秦戏从繁荣走向衰落


(四)西秦戏的现状



十、也谈海陆丰戏源流吕匹/125


(一)关于“史载”说

(二)关于剧种源流说


(三)关于西秦戏声腔源流



十一、清代以来海陆丰戏的戏班与曲班

(摘录)吕匹/132



(一)曲班


(二)汕尾高贤斋西秦曲馆


(三)海陆丰戏古今大事纪要(摘录)


十二、试论西皮调与襄阳腔余书棋/135


(一)秦腔西皮调


(二)秦腔欢音二六与汉调西皮


(三)影戏与汉调西皮


(四)民间音乐对汉调的影响


(五)早期汉调二黄的班社情况


(六)襄阳腔与西皮调



十三、粤剧的源头在陕西黄伟/151


(一)“江湖十八本”是寻找粤剧声

腔源流的有效途径


(二)粤剧“江湖十八本”与陕西的

汉调二黄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三)汉调二黄实即历史上的皮黄秦

腔,它是所有皮黄剧种的鼻祖


(四)粤剧源自陕西,形成于广西,是秦腔在两广本土化的产物


十四、秦腔梆子响高低焦海民/161

(一)关于梆子腔和秦腔名称的问题

(二)梆子的形制分析探研

(三)梆子腔发展走向试说


十五、新中国成立以来秦腔源流研究述评郭红军/175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秦腔源流研究概况

(二)秦腔源流研究的两个误区及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