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秦腔文化知识服务平台
秦腔表演艺术家
isbn
9787806808740
作 者:
杨文颖
出版时间:
2010-08
关键词:
秦腔文化;秦腔表演艺术家;杨文颖
购买后可在线阅读
¥15.00
¥15.00
  • 内容介绍
  • 目 录

秦腔以其特有的地域风格和“古调独弹”的艺术魅力,卓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从地域上讲,秦腔发源、形成于陕甘(古秦地)一带,生长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广大地区。秦腔的“娘家”在古长安。 正因为陕西西安(古长安)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都城所在地,并且中国戏曲之完备得力于唐代“梨园”的兴盛,所以,以秦腔艺术为代表的陕西戏曲又具有全国的意义。


明末清初,秦腔一度成为戏坛盟主。清乾隆年间,秦腔艺人魏长生先后几次进京演出,轰动京城,“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一时歌楼,观者如堵”。(清人吴太初《 燕兰小谱 》) 秦腔在京城扎了根,与当时的“徽班”长期同台献艺。秦腔“婆家”遍天下,流播于四川、江苏、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西藏、云南、贵州、福建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作为一种要继承发展的传统艺术形式,被纳入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古老的秦腔焕发了青春。陕西秦腔院团多次进京演出,并在全国部分地区巡回演出,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贺龙、彭真、陈毅、李先念、习仲勋、邓颖超、王震、薄一波、杨成武、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鼓励。中国文艺界的领导、专家田汉、欧阳予倩、曹禺、马少波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纷纷发表文章,赞誉秦腔为“老树红花”,给予秦腔艺术高度评价。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备受广大民众欢迎。秦腔在全国各地因此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秦腔上演的剧目数以千计,其中经久不衰的传统经典剧目题材广泛、内容纷繁,特别是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剧目,为一代一代的秦腔观众所称道。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秦腔艺术在创新和出人才、出精品上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有不少秦腔作品获得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奖”和“中国戏剧奖”等全国大奖;有不少优秀演员获得“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等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等秦腔院团多次出国演出,成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荣使者。


如今,在大西北的城市、乡村、公园、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听到秦腔戏曲,秦腔艺术与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人们息息相连,成为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风景线。


2006年,秦腔被列入文化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继承和发展秦腔艺术的历史责任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出版一套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秦腔艺术形态和中国秦腔艺术发展历史的图书迫在眉睫。为此,我们精心策划编辑出版了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维护本土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省”为宗旨,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突出思想文化性、民俗艺术性、大众可读性,文图并茂,雅俗共赏的大型典籍《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 》。


编辑出版《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 》,实际上是一项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文化进一步发掘保护的最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奠基工程。选题方案提出后,先后经过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出版集团、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逐级遴选和论证,上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宣传部经过专家评审,将其列入“2009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 》计划在两年内出版《 秦腔音乐 》 《 秦腔剧作家 》 《 秦腔传统经典剧目选 》 《 秦腔流播 》 《 秦腔百年 》 《 百年易俗社 》 《 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 《 戏曲表演美学 》 《 秦腔表演艺术家 》 《 中国西北“梅花奖”演员 》 《 秦腔舞台美术 》 《 秦腔习俗 》 《 秦腔与传媒 》 《 品评秦腔 》 《 陕西地方剧种 》 《 阿宫腔——最后的玉兰花 》 《 秦腔走进校园 》 《 陕西戏剧60年 》 《 京剧声腔源于陕西 》 《 秦腔戏班 》 等20卷秦腔艺术类专著。


我们力求在编纂过程中融文化艺术性、民俗趣味性和文图并茂鉴赏性于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快乐轻松的阅读中获取秦腔文化知识,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期望这套丛书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文化的重要典藏图书,不仅是史学家、戏剧家、文化学者研究秦腔文化的秦腔知识智库全书,还是一部供秦腔艺术工作者、秦腔艺术爱好者和广大读者了解、认知秦腔艺术形态和秦腔文化内涵的大型工具书。由于我们学识所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难免错漏和不足,恳望专家和广大读者谅解,并不吝赐教。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


2010年7月18日


生 行

“衰派一绝”的刘毓中 /2

刘易平《辕门》全始终 /16

“红生泰斗”王秉中 /19

  附:“红净泰斗”  /21

赵氏父女概观 /22

耿善民杨天易回眸 /26

难忘的袁克勤 /32

西安剧坛的“须生头牌” /36

苏育民表演艺术印象 /43

简说张新华与李爱云 /54

女生角耀眼双星 /58

八旬寿星演关公 /62

    ——记青海秦腔耆宿张新棠

漫话任哲中 /65

大器晚成的卫赞成 /72

创新铸辉煌 /75

    ——回忆我的艺术人生

 附:浅评任哲中、李爱琴《周仁回府》 /80

可堪回首忆当年 /83


丑 行

“滑稽大王”晋福长 /88

“丑行大师”马平民 /93

“丑角奇才”阎振俗 /98

我演〔丑角〕的回忆 /101

王辅生拿手的《看女》 /105


净 行

跨世纪名净张寿全 /112

各显声威的“十大花脸” /114

别具神韵的汤秉钟 /124

忆及名净刘茂森 /127

净角翘楚李买刚 /130


旦 行

名震陕甘的何振中 /134

  附:何振中的唱艺及〔吹火〕 /137

王天民的真善美 /139

  附:“展演综述” /145

“秦腔正宗”玄览 /147

难得联袂六十年 /153

    ——宋上华杨令俗浅白

何韵琴轶闻 /159

悲苦而辉煌的孟遏云 /162

溢香展秀七十春 /168

    ——秦腔名家杨金凤

朴实醇厚刚健激昂 /172

    ——谈名旦王玉琴的表演

余巧云访谈追述 /176

宁秀云“麻缠”即兴 /182

艺术生涯五十年 /186

肖若兰的《藏舟》及其他 /190

  附:腊娃,你可以含笑九泉了 /195

辛勤耕耘稻谷丰 /198

    ——记著名演员李夕岚

  附:李夕岚欣赏 /201

我的搭档——李瑞芳 /202

  附:秦腔名家印象 /204

马蓝鱼与《游西湖》 /205

映日荷花别样红 /210

    ——记秦腔名伶全巧民

肖玉玲评点 /213

秦腔名优满族女——李剑佟 /217

“天山奇葩”——熊月玲 /220

  附:喜见新英著锋芒 /221

张咏华表演艺术管窥 /222

秦腔花衫马桂芬 /226

宁夏名旦王志杰 /230

边疆艺坛一枝花——杨新莲 /233

曲中自有声情美 /235

    ——马友仙演唱艺术随想


特 录

谈润润子的表演艺术 /242

“麻子红”——李云亭 /246

记“木匠红”——刘立杰 /248

“秦腔王瑶卿”——介绍陈雨农先生 /250

党甘亭——胎里红 /254

王文鹏 /256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