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锣鼓字谱
由专用字符或谐音汉字作为秦腔锣鼓经记谱的符号,这些汉字大都与击乐音响较接近。此外,秦腔还有一套与谐音汉字相对应的专门字符,如D(打,单锤击干鼓或暴鼓)、B(八,双锤同击干鼓或暴鼓)、L(拉,左轻右重锤击干鼓或暴鼓)、m(都,双锤擂击)、T(冬,单击堂鼓或战鼓)、h(得,单锤泛击堂鼓或战鼓 -
82019-10
[ 词条 ]《淮河营》
《淮河营》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盗卷宗》《兴汉图》《下淮河》《火化卷宗》。须生、老生、小生、泼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下淮河》。事出《史记太后本纪》《前汉书列传第十》。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刘培元清光绪二十年(1894)抄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收录抄存本。 -
82019-10
[ 词条 ]警钟社
甘肃秦腔班社。前身是陕西长安县的玉庆社。1934年由王朝建率领到平凉。1938年重新组建警钟社,王朝建做社长。1945年初,警钟社到天水落脚,以唱会戏为主。由于王朝建本人就是秦腔旦角名家,一些陕、甘著名艺人都参加过警钟社演出。如李正敏、李正斌、高登云、楼英杰、张建民、高符中、史学义、王朝民等。 -
302019-09
[ 词条 ]水淹下邳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白门楼》《斩吕布》。须生、武生、二净唱做打并重。事出《三国志魏志》卷六“吕布传”,《三国演义》第十六至十九回,元人丁伯渊《白门斩吕布》。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常演。 -
82019-10
[ 词条 ]介子推
秦腔列国戏中人物造型。此人物见于《史记秦本记》,明李贽《史纲评要周记》《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二回及《列国演义》第二十七、二十八回。相关秦腔剧目有《蜜蜂计》《火烧绵山》两部。 -
82019-10
[ 词条 ]《五岳图》
《五岳图》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破渑池》《渑池关》微张奎》《收灶王》等。净角、武旦唱做打并重。事出《封神演义》第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回。甘肃陈明德、张寿容、福庆子之代表作。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张太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本、山东梆子抄录本等。剧情简介姜子牙欲破渑池关,守将张奎之坐骑乌烟兽连伤周营5员大将。 -
82019-10
[ 词条 ]盘子功
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巧的一种。演员借助于茶盘、酒盘类道具,进行各种技巧表演的基本功。秦腔舞台多用于活泼伶俐的丫鬟奴婢一类角色,技法有端、转、搦、藏、耍,以及持盘亮相所做的各种造型等。秦腔盘子功表演技艺术语表平转盘:五指伸开将圆盘托起,随着旋转的惯性,将食指顶在盘底中心,手呈兰花指形,以手腕内力牵动,食指顺势绕动,维持盘面水平转动。传统秦腔中花旦常有此表演。掏盘:将盘子平转,待稳定之后,再将手腕缓缓拧动,手心逐渐朝上,食指向前趋于水平,继而手扣腕向内平转,食指横扫胸肋从腋外掏出向上拧动,转回原位。传统秦腔中丫鬟侍女为主人打茶出场时多有此表演。双手端盘:双手兰花指对捏盘边,两臂自然弯曲,将盘平置于一侧,竖胸前,呈端盘状。 -
82019-10
[ 词条 ]李(可易)派
李可易(1906~1967),秦腔演员、导演、戏曲教育家。始学旦后改工花脸。字柏岗,陕西兴平人。自幼受其父李春芳(易俗社钩锣手)影响,酷爱戏曲,15岁即入易俗社第四期学员班。文武兼备,尤以架子花脸闻名,演戏注重角色气质,给人以威武、洒脱、持重之感,表演上既有秦腔气魄,又具京剧风范。1937年随社赴京演出,备受京剧花脸郝寿臣赞赏,并以《刺秦》中荆轲一角,得“活荆轲”之誉。王仲华陕西秦腔演员。主工毛净。1923年生。陕西咸阳市人。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1989年去世。其功底厚实,表演精细火爆,尤善表现勇猛耿直和粗中有细的角色。李新华秦腔演员。主工大净,兼演文武丑戏及武功戏。1933年生。西安市人。1941年考入陕西易俗社,并为西安易俗社演员。从师李可易、王仲华、唐虎臣等。张忠义秦腔演员。主工大净。1944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安鸿印等。对秦腔花脸唱腔进行过改革尝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