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张雨亭
(1881~1968)秦腔演员。又名寿娃子。其父是兰州万顺班演员,自幼随父跟班学戏,并拜史月卿为师学旦角。民国初年,在兰州各班社搭班演出。1927年后,相继成为维新社、同乐社、共和社、文化社主要演员。 -
32019-10
[ 词条 ]侯炎青
(1940~)秦腔演员。工小生。陕西西安市人。9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猛进剧团,并随团学艺,师从王三民、侯民华。1959年调往农四师猛进秦剧团。1978年加入伊犁地区秦剧团。 -
302019-09
[ 词条 ]赵集兴
(1924-1946)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小名随甲。15岁入集义社学艺,拜师杨智民,也得阎国斌、李逸僧、曹安民真传。出科后,在关中各县演出。 -
302019-09
[ 词条 ]王新中
王新中(1964~ )秦腔鼓师。兰州市人。出身于梨园世家。受家教与环境熏陶影响,幼年开始学艺。1979年考入甘肃省艺术学校器乐班,师从于海如专工鼓板,1980年毕业分配到甘肃省秦剧团担任司鼓。 -
302019-09
[ 词条 ]三胜班
甘肃秦腔班社。1919年静宁县七里乡高堡村王如珍、李凯、李具成三人合资创建。主要演员有通渭人牛八、牛九,庄浪人朱大、朱二(朱栓西)、鳖儿子、刘生财、苍喜儿及陕西人许摇头等。1929年歇业。 -
302019-09
[ 词条 ]朱训俗
~1971)秦腔花衫演员。陕西西安市人。为陕西易俗社第五期学生,师从党甘亭。1932年后,相继到甘肃靖远、兰州、临洮、岷县以及青海西宁等地流动演出。1944年因随社赴临夏演出引起轰动,被留在青年剧团。 -
82019-10
[ 词条 ]大戏棚
清代后期和民国初期出现在西安、兰州等商业都市的营业性秦腔演出场所。随着秦腔由庙会演出开始慢慢向城市渗透,城市里出现专业班社搭建的“大戏棚”。 -
302019-09
[ 词条 ]《斩白袍》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敬德打朝》《黑打朝》《庆功图》《唐金花上殿》《三出宫》。花脸唱做并重戏。各路秦腔常演。山东莱芜梆子及怀调、宛梆、豫剧、平调有同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