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5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乔德福
(1898~1973)秦腔演员。主工花脸。陕西铜川县人。自幼学艺,花脸、生、旦、净、丑无一不通。早年浪迹于关中、陕南,后又在甘肃闯荡。1928年至榆林,加入二十二军秦剧团。 -
302019-09
[ 词条 ]李发民
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户县人。10岁入户县同社学艺,师从苏民、李世英、刘金申等。出科后在陕西彬县闻英剧团搭班,受名须毛金荣艺术影响颇深。翌年到甘肃陇东燕家班、罗家班、贾家班、孙家班等班社搭班演出。 -
82019-10
[ 词条 ]《七箭书》
《七箭书》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黑虎下山》《祭公明》等。含折子戏《黑虎坐台》。红净、黑净、生武打为主。事见《封神演义》第四十七、四十八回。清末民初甘肃各路、陕西关中、西府秦腔常演。今存版本现存多种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抄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油印本、蒲州梆子抄录本、上党梆子抄录本、中路梆子抄录本等。 -
82019-10
[ 词条 ]《八义图》
1955年,马健翎根据元曲、昆曲《赵氏孤儿记》、秦腔《八义图》及同州梆子等流行同名剧本改编,成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保留剧目之一。田德年、赵毓平、马蓝鱼、李应贞、李继祖、贠宗汉等均演此剧而享名。渭南市人民剧团杨红卫饰公孙杵臼、史玉国饰屠岸贾(孟云提供)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长安书店刊行米钟华改编秦腔本;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马健翎秦腔改编本。 -
82019-10
[ 词条 ]血彩
秦腔在早期演出中为表现血腥、杀戳等惊险恐怖的舞台效果,用特技和专用道具表演出抽肠拽肚、断臂断手、穿胸刺腹等情节,当场出彩,以臻真实。秦腔《盘肠战》《插柳会》《乾坤鞘》《杀子报》等戏均有此特技。前一戏由演员本人抽吹假肠,后三戏则由行刑刽子手抽吹。1949年后禁废。③断臂断手。血彩道具之一。先做好断臂断手假形。如秦腔《王佐断臂》《拷吉平》和《串龙珠》等戏均有此表演。1949年后禁废。④砍头菜刀。血彩道具之一。演出中须备刀具两把,一把为武打刀,一把为效果刀,两把形色全同。 -
302019-09
[ 词条 ]《胭脂驹》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王明芳拜相》《乌木剑》《双背鞭》。须生、武生唱打并重。含折子戏《双背鞭》。各路秦腔均演。今存版本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魏曱合、徐德喜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十二寡妇征西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金山路》《杨门女将》。老旦、武旦唱做打并重。事出《杨家府演义》卷八。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王玉琴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现有两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西安易俗社演出改编本。剧情简介演述天波府佘太君和穆桂英等正为镇守边关的杨宗保庆贺50寿辰。 -
82019-10
[ 词条 ]表演特技
秦腔表演技艺中最特别、最繁难的一种。大致可分为表情类、道具类、动作类三种。秦腔《抱妆盒》一戏有用。为甘肃秦腔独有。展示挥鞭策马的表演特技。多用于战事吃紧、纵马腾飞的戏剧场面。秦腔《火焰驹》艾谦传信有用。艾谦挥鞭朝马屁股连抽三鞭,同时左脚连踏三下,检场随着以上动作连放三火。旧时秦腔夜场演出,全用清油吊灯照明,棉花或柳枝搓成捻子点燃,时间稍长,常结灯花影响亮度,须检场时时剪去。秦腔剧目表演特技简表表演特技 演法台震 仅见于《取长沙》一剧。太守韩玄听说黄忠投敌,将黄綁赴法场问斩,魏延求情,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