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寇治德
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团长、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秦腔爱好者协会副会长。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目连卷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目连救母》。小生、老旦唱做戏。事出《目连变文》,明郑子珍《目连救母》传奇、无名氏《目连救母》杂剧、无名氏《目连救母》传奇及《目连宝卷》。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石生秀口述秦腔抄录本。云南梆子有同目。本剧讲述了符恒生母刘氏毁却斋戒,阎君罪之,使其身染重病,医治无效。 -
302019-09
[ 词条 ]走南阳
秦腔传统本戏。又称《十四王带箭》《刘秀吃麦仁》《三请姚期》等。大净、须生、老生、老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麦仁罐》。事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李少兰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刘秀为灭莽兴汉,广求贤才。与邓禹往鬼神庄三访姚期,姚以老母在堂拒出。 -
302019-09
[ 词条 ]《阴功卷》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老生、小生、小旦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逯喜进秦腔抄存本。本剧讲述了明代张积善广结善缘,救济四方。义盗毛子淳夫妇、青面大王何俊均为张所感,反仇为友。 -
302019-09
[ 词条 ]《金华府》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须生、正旦、二丑、净角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代冯四村携妻张月英赴南昌上任,被船夫投入江心,得渔翁张三元相救,认作义子。 -
302019-09
[ 词条 ]旦行
传统秦腔四大行当之一。戏中的女性角色,无论文、武,老、少,凡属女性者,皆归旦行。苏凤丽剧照秦腔正旦流派有李(正敏)派、何(振中)派、孟(遏云)派、王(玉琴)派、余(巧云)派等。此五派在唱腔上各有创造,各有特点,其中李正敏所创造的“敏腔”,被尊为“秦腔正宗”。旧时秦腔剧种本不设此专行,加上以老旦为主的秦腔剧目不多,故常由老生或正旦演员兼演。近年来才陆续有了老旦专工。还有一种解释,“彩旦”系指年龄较轻的女性,如秦腔《哭杀场》之丑丫鬟之类。彩旦在表演上与丑角基本无异,加上演男丑的演员都能饰演彩旦,许多秦腔班社故将其归为“丑”行。秦腔本无专应此工的演员,通常多由跟班学徒、学员临时担任。 -
302019-09
[ 词条 ]帝王珠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铁笼山》《元朝乱》。须生、小生、正旦唱做工并重。含折子戏《铁笼山》。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新疆猛进秦剧团印行李静慈和段文奇改编秦腔本、长安书店刊行陈显改编秦腔本、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同名改编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折桂斧》
秦腔传统本戏。小生、幼生、小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打柴劝弟》(又称《打柴训弟》)。事出《避暑录话》、明人秦淮墨客《折桂》曲品、清无名氏《折桂斧》传奇。各路秦腔常演。有1429年西安同兴书局刊行秦腔本,1441年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198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赵新民改编秦腔本,另有中路梆子整理本,蒲外I梆子抄录本和河北梆子抄录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