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魏启业
(1917~1974)俗名长鱼儿。甘肃秦腔演员,工须生。甘肃秦安县人。自幼加入当地社火班,耳濡目染。17岁终于下海成为当地何秀山班社的一名正式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豢安县秦光剧团,虚心向前辈艺人学习成功经验,演出极受欢迎。后因倒嗓,更加重视表演,善于运用面部表情,讲求形体动作的优美,表演风格朴实无华,睦步、口条、帽翅功夫都很地道,提袍甩袖、亮靴底更为同行称道。群众中流传有“不听赵二娃的吼,要看长鱼儿的走”的口诀。 -
302019-09
[ 词条 ]乔新贤
(1917-1999)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5岁入陕西易风社学艺,师从黎洪如、田正志、张金鉴等。后在扶风剧团、挺进剧团、聚顺班、民盛班、新民社、猛进剧团等诸多班社搭班演出。1949年后,加入西安三意社。其唱腔清脆。擅演贤士官吏和家人从仆,还兼演各类丑角。擅演剧目有《放饭》《打镇台》《祭灵》《杀驿》《烙碗计》《四郎探母》《走雪山》等,尤以《放饭》之朱春登一角最为传神,享有盛名。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二等奖,后又于1963年、1978年分获陕西省戏曲汇演二等奖。 -
302019-09
[ 词条 ]破洪州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战洪州》《双挂印》。武生、武旦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点将责夫》《破洪州》。事出《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七回。各路秦腔常演。党甘爭、肖正惠代表剧目之一。李娟饰穆桂英(戏曲研究院提供)今存版本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二集收录孙太正口述本,《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四集书录本,青海省隍中县土门公社贾尔藏大队秦剧团抄录本。另有蒲州梆子刊印本、河北梆子抄录本、中路梆子抄录本等。剧情简介:辽邦白天佐率兵入侵,六郎延景被困洪州。宗保回朝搬兵,奈朝中再无兵马,只能杨家将出兵援救,佘太君隐兵不出,八贤王寇准计诱穆桂英挂帅出征,又命杨宗保为先行。白天佐以走线锤击败桂英,桂英阵前产子,以阴阳扇打败白天佐,以刀劈之,遂解洪州之围。代表唱段《点将责夫》穆桂英(武旦)所唱[苦音带板]唱腔较流行。唱词为:埋怨中掌刑官用刑太狠,(喝场):我的夫啊!只打得他两腿鲜血淋淋。在大帐我打你为整军纪,你可知那一棍一棍都连着为妻的心。劝将军你休把为妻怨恨,你怨妻恨妻我谅解此情。望将军念为妻初挂帅印,望将军念为妻女将领兵。适才间责打你非妻本性,我这里施一礼为你赔情。 -
302019-09
[ 词条 ]天门阵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大破天门阵》。老旦、文武须生、武生唱做打并重戏。事出《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二至三十七回,吴元泰《东游记》第三十三至三十四回、《孤本元明杂剧破天门阵》及《昭代箫韶》。中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三集收录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山东梆子》第一集收录董世礼口述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上党、北路、中路梆子抄录本,豫剧抄录本,河北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北辽主萧银宗犯境,命萧天佐摆下天门一百单八阵。佘太君率宗保屡破不克,六郎忧而成疾。汉钟离为六郎医病至宋营,并命请五郎及其妻马氏,又得穆柯寨降龙木,宗保挂帅,分授破阵之策。穆桂英阵前产子,杨家将大破天门阵。张掖市七一秦剧团演出《大破天门阵》剧照(孟云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枪挑穆天王
见《穆柯寨》。 -
302019-09
[ 词条 ]天波楼
《天波楼》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醉焦赞》《焦赞杀府》。二净唱做工并重戏。事见《北宋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金院本《打王枢密爨》、元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明施凤来《三关记》传奇,《摘锦奇音》有《六使私下三关》。西路、南路秦腔常演。山西上党梆子另有同名连台本戏。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集收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孙太正口述秦腔抄录本,长安书店刊行谢迈千整理秦腔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奸臣王强,差女婿谢金吾拆毁杨家天波楼,三关守将杨六郎得知,偕焦赞私下三关,焦赞怒杀谢金吾全家,王强奏与宋王,欲斩六郎、焦赞。八贤王保本,孟良获王强私通辽邦罪证,宋王方赦六郎、焦赞。 -
302019-09
[ 词条 ]五郎出家
秦腔传统小戏。别名《五台山》《五郎削发》《盖天幅》。武生唱做工戏。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十七回、元关汉卿及朱凯《吴天塔孟良盗骨》杂剧。西路、中路秦腔常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沈德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上党梆子本、蒲州梆子抄录本、河北梆子油印本、山东梆子本等。本剧讲述了金沙滩一战,杨家损兵折将,杨五郎愤权奸用事,悲兄弟凋零,毅然出家五台山为僧。 -
302019-09
[ 词条 ]秦鸿奎
(1902~1982)秦腔演员。初工旦行,后改唱须生,兼演花脸红生。甘肃平凉泾川县人,小名乃仓。后迁灵台。因其聪明好学,嗓音清亮圆润,演戏颇受观众好评,尤其在长武、平凉、庆阳一带,享有盛誉。1951~1959年,受聘于陕西长武剧团。对该团的新秀培养和剧目传授、排导等,均做出重要贡献。擅演《回荆州》之乔老、《草坡面理》之岳飞、《霸王别姬》之楚霸王而驰名陇东地区。一生授徒200余人,赵济民、袁发民等颇有建树的老艺人,均出自他的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