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皇姑打朝》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鸳鸯梦》《斩吴彦龙》《皇姑出家》《打北京》。正旦为主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打朝》。各路秦腔常演。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孙太正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云南王吴三桂之子吴彦龙,受敖奎诬陷狱。吴于狱中差人往五台山调妻。其妻福吉女,乃康熙皇帝之姑,得知丈夫遭陷,星夜回朝。敖奎假传圣旨,将吴彦龙处死。福吉冲上金殿,责打敖奎,又打康熙。康熙向姑母道歉,厚葬吴彦龙,将敖奎收监治罪方休。 -
302019-09
[ 词条 ]拉架子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京剧称“起霸”。秦腔言“拉”,与“表演”同义,实指“架子功”基本动作组含的程式舞蹈“套数”表演。即把“亮相”“正冠”“理须”“整鬂”“撩袍”“抖袖”“整甲”“台步”“踢腿”“云手”“平膀式”“坐马式”“提靠腿”“捋鬂毛”及“亮靴底”等一系列基本程式动作,按照不同人物和用场,做出不同的组合,贯穿在整个舞台四角的调度路线与位置上表演,形成一套连贯性的舞蹈。有单人架子、双人架子、六合手架子、跳架子等。在鬼神戏等一些特殊剧目或场合中,作为特殊用场的还有判官架子、灵官架子、獒犬架子、猴架子、鹿架子等,大都用于出场之时,其动作与击奏乐器区别于普通拉架子,均为专用。单人架子与“双人架子”相对。常用于一人出场之时。因其人物行当、身份、性格、情绪、穿戴不同,出场“拉架子”的动作组合和舞蹈表演也就有了区别。有文、武之分。①文架子。常用于帝王文臣人物一人出场时。《和氏璧激友》苏秦出场“拉架子”颇具典型。身段谱为:苏秦掀帘出场,站至上场门口,两手平端,右手折扇搭于左掌虎口,左、右眼角向左、右场一扫,大八字步,至“九龙口”,两手平抬至冠,手心相向,中指微屈,并向冠延伸去,虚拟“正冠”状;顺势再将双手下至须根,拇指拈在须后,食指、中指并垅,无名指、小指微翅,拈于须前,由须根向须梢缓缓捋下,谓之“理须”;然后躬身,左、右水袖交错轻扫左、右袍襟,做掸尘状,拟为“整服”;再使双臂抬向胸前蜷曲,慢慢使水袖折叠置于腕部,称其为“整袖”或“抖袖”;然后双手在腰两侧将“玉带”轻轻一按,左、右眼神向两侧一扫亮住。收式后左腿向里弯曲,使袍襟轻轻扬起,右手顺势抓住襟角,谓之“撩袍”;左手撒开左水袖并迅急抓起亮住,称为“抓袖”。少顷收式转身,向台里走去,至桌前转身归坐,接诗白。②武架子。与“文架子”相对,常用于武将人物一人出场时。《出棠邑逃国》伍员出场“拉架子”颇具典型。身段谱为:伍员从上场门冲到亮相位置,右脚向左迈出,右手划掌,左手握拳,两膀拉开,右腿同时撤回,站丁字步、扎平式“亮相”;“正冠”“整袖”,且双手向右方一绕,左手叉腰,右手划掌,弓膀前后摇晃迈台步;走至台左角,左脚往后一拉一踢,再上前两步,扎平式亮住。抬右腿,撩右手,向右大转身,划“倒云手”到台中,“云手”跨开裆蹲扎“坐马式”;再划“倒云手”落在右边,起云手、抬右腿、撩右手,向右大转身,划“倒云手”至台右角,扎平式亮住。右手划膀、左手弓膀下垂,背身向下场门走数步。使“催步”,踢左腿,起云手,抬右腿,撩右手,向右大转身,划倒云手,至台右角扎平式亮住。起左腿提左靠腿,跨右腿提右靠腿,转身一周丁字步站定。再走“圆场”,至上场门,甩脱双靠腿,划云手、向左转身,至台左角“亮相”。双人架子与“单人架子”相对。两人分由上、下场门同时出场“拉架子”。动作方式与单人架子同,只是动作部位相对,形成对称。戏中多用于迎宾、接驾或二将同行等场面。秦腔《双背鞭》王明芳与王麒出场即为“拉架子”表演。四人架子即两人一组分由上、下场门同时出场“拉架子”。其动作方式与“单人架子”同,只是动作部位形成对称。《铡美案》中包拯上场前,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将,便有“四人架子”表演;《出棠邑折书》开场,四将“拉架子”表演最具典型。有时为了紧凑,往往第一个拉完,将其他三将引出便止。六合手架子二人在6个相对称方向、步位,进行动作、扎式、组含相同的一套完整“拉架子”表演。《争印》开场即是,张苞、关兴“架子”走完,至上场门亮住,再迈至中场,右脚往后一撤,双手将靠腿抛开,再跨右腿,左脚往后一拉,呈“坐马式”,双手对着台左角,由上往下刷绕三下,第三下左脚从右腿后掏出,遂右翻身,划膀,左、右、左连踢三腿,起右“飞脚”,落于台左角,“劈左单叉”亮式;站起提靠腿,转身面向上场门,做与前同身段。最后的亮式是在上场门,扎“魁星提斗式”,翻过身走弧形线,至下场门又是提靠腿,走进台中做同样动作;在台右角起“左飞脚”,劈“右单叉”,至上场门前,扎“左前弓后箭式”;然后,至台中后场,往台前活动,少顷在台前“劈双叉”,抬双膀,十指合拢。最后在台中扳“朝前凳”。六合手架子方毕。丑架子常用于丑角人物一人出场时。身段谱可分三段。第一段为行鸡步,左手大小指伸展,中间三指紧握,放鼻子前方,右手成鸡爪形于背后,身子为半蹲坐势,脚为虚丁步。走时脖子与左手前后伸缩,脚步原地踏步,逐渐向前。第二段为行甩步,两膀贴肋,两膝紧并,两手、肘、两小腿左右甩动,头与眼随手左右而视,向前走动。第三段为横晃步,两膀平推与肩齐,身横行,肩与手晃动,头、眼随手臂而动,腿步横向左或右移动。多用于丑行人物得意或惊恐时,在特殊用场架子简表拉架子名称用场跳架子又称“紧架子”。多用于军情急紧、将士奔赴校场等武戏场面。《清河桥》校场点兵,养由基出场时,即走“跳架子”。养由基踩[豹子头]锣鼓冲上,至台中,并随[擂锤子]鼓点,左手心击右臂拐,再击右拳背,踢“二起”(低抬右腿,快落地时,将左腿闪上高踢);接起左飞脚,向右转身一周,侧身向台右踢左腿,扎定“魁星提斗”式,“亮调”;再左转身,变“左魁星提斗式”,‘亮调”;然后翻身踢左腿,左手握拳,右手划膀,站丁字步使[三翻腰]靜鼓点,左转身,面向里,走至桌前,边报名、边转身,面向观众道白。特殊用场架子简表 -
302019-09
[ 词条 ]肖玉玲
肖玉玲(1939~ )秦腔演员。女。工闺阁旦。陕西西安市人。13岁入西安尚友社学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以电影戏曲艺术片《火焰驹》之黄桂英一角而享名。表演细腻秀丽,发声华婉,注重感情色彩和行腔起伏,形成自己的风格。仿学其唱腔者甚多,故有人称其唱腔为“肖派”。擅演剧目有《玉堂春》《火焰驹》《孟丽君》,以及饰演现代戏《三家春》之戴影恬等角色,尤以演《玉堂春》之苏三最为享名。所唱《探窑》获全国盒带银奖。1956年曾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三等奖,后又多次获奖。肖玉玲饰《五典坡探窑》之王宝钏、杜玉霞饰老夫人(王正强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西吉滩》
现代本戏。姚以壮编剧。唱做并重。197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首演。本剧讲述了1958年西吉某农村群众在支部书记穆红带领下,决定劈开恶虎岭,兴修水库。但教主阿不罕却派人四处造摇,说恶虎岭是圣地,一部分教民受其欺骗离开工地,穆红为使工程顺利进展,进府与阿不罕协商,阿绑架了女青年腊梅花,并企图暗杀穆红,准备聚众暴乱,县委云书记带领公安人员救出腊梅花,揭穿了阿不罕的阴谋,终于修成了水库。 -
302019-09
[ 词条 ]三闯辕门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须生、红生、小生、净唱做并重。事出《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元人《诸葛亮博望烧屯》杂剧。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沈德福、雷振民、丁希贵等多种口述秦腔抄本。本剧讲述了诸葛亮筑台拜帅,张飞藐视不逊,不遵法度,三闯辕门滋事。孔明令立斩,刘备讲情欲罢。张一怒乘马离营而走,孔明授计赵云追之,张悔回营。1984年,中国唱片社为甘肃秦剧团演员刘茂森演唱该剧灌制唱片。 -
302019-09
[ 词条 ]朱训俗
朱训俗(?~1971)秦腔花衫演员。陕西西安市人。为陕西易俗社第五期学生,师从党甘亭。1932年后,相继到甘肃靖远、兰州、临洮、岷县以及青海西宁等地流动演出。1944年因随社赴临夏演出引起轰动,被留在青年剧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在靖远县剧团和白银市秦剧团演戏。其扮相俊美,表演细腻。擅演剧目有《天女散花》之仙女、《春闺考试》之徐瑞云、《黛玉葬花》之林黛玉等。后因染上吸大烟的恶习,而精神萎靡。 -
302019-09
[ 词条 ]花脸
见净行。 -
302019-09
[ 词条 ]于家戏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道光十年(1830)由宁远县于家庄(今武山县清池峪村)于氏兄弟组建。于家先袓曾系明代进士,任鸿胪寺鸣赞,为当地首富。于氏四兄弟喜好唱戏,从成都购置戏箱一副。组班后,于老大任班长,主工花脸,兼演生、旦、丑行,其演技在当地及兰州等地颇有盛名;其徒傅邦工须生,红极一时。主要剧目有《花田错》《蛟龙驹》《宁武关》《下南唐》《出五关》等。于老大死后,傅邦继领戏班。主要演员有旦角张麻子、须生王保同、净角潘进喜等。经常演出于县城、洛门等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七月,该班在高楼大大沟演出,山洪突发,将其戏箱、道具冲毁殆尽,被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