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西安戏曲史料集》
戏曲史料汇编。西安戏曲志编委会编。1989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收集有焦文彬的《十八世纪的西安戏曲》,封至模的《陕西四年来之戏剧(1932年)》,陈光尧的《最近西安之戏曲(1932)》,肖润华的《三十年来之秦腔》,靖正恭的《群英荟萃的西安正俗社》,王绍猷的《八十年来秦中驰名之男女演员》,胡孔哲的《范紫东先生年谱》及《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等15篇文章,22万余字。 -
82019-10
[ 词条 ]庄浪县谈家街财神殿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庄浪县永宁乡。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同治元年(1862)毁于兵灾,光绪末年重修。戏楼横跨街道,下有砖箍通道供人来往。为人字形两面皮式,周围有垂檐,四角悬有木雕龙头。戏楼中间有四根山木大柱,上镶雕刻花卉木板,把舞台分为东西两部分,台口宽10.6米。农历七月当地群众邀请戏班为财神爷、三官爷唱戏祈福,求保丰收。1955年拆除。 -
82019-10
[ 词条 ]葛正兴
葛正兴(1890~1982)秦腔演员。工净。陕西富平县人。艺名短胳膊。幼入酒泉正俗社,师从杨三保。先后在尕娃子班、西红班、娃娃班、新民学社、红旗剧团、酒泉祁连剧团担任演员、教练。其唱腔浑厚苍劲,台架刚健有力。一生演戏200余本,尤以“三访”(《访白袍》《访冯彦》《访韩信》)最为拿手。扮演《黄河阵》之三教主,在河西极负盛名,当地至今仍有“三教主打坐碧游宫,谁也唱不过葛正兴”歌谣流传。 -
82019-10
[ 词条 ]《群儿赞》
古代秦腔著本。清解元陈伯澜著。陈伯澜,陕西三原人,一生酷爱秦腔艺术。秦腔艺人诗赞。全书共有诗156行,从5个方面赞颂了麻子红、党甘亭的秦腔艺术造诣和2人在三秦地区的深远影响。全诗涉及清末陕西秦腔艺人20余人,剧目40多出,提供了这一历史时期秦腔在唱腔、音乐、表演、班社、艺人、剧目、演出习俗诸方面的具体资料。晚清时期曾广泛流传民间,有人把诗与党甘亭(乳名称群儿)合称“人文双绝”。光绪二十一年(1896)同州(今大荔)刻本是目前所见最早刊本。1985年《陕西戏曲资料丛刊》第三辑重刊。 -
82019-10
[ 词条 ]《火化摘星楼》
《火化摘星楼》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杀妲己》《斩三妖》等。白净、武生、旦角等唱打并重。事出《史记?周本纪》《封神演义》第九十三至九十七回、《武王伐纣平话》、元赵文敬《渡孟津武王伐纣》杂剧等。今存版本现有两种版本存世,分别为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强维口述抄录本。山西蒲剧、山东梆子、河南豫剧有同目。剧情简介周武王率各路诸侯兵圏_歌,历书纣王十大罪状,百姓打开城门迎接周兵。纣王亲战,大败。妲己又领九尾狐精、玉石琵琶、九头雉鸡夜袭周营,被杨哉所擒。子牙用陆压所赐葫芦金刀将其斩首。纣王见大势已去,于摘星楼祭祖后,引火自焚,殷灭。代表唱段纣王战畋归来与妲己有唱。纣王唱词为:[苦音尖板]这一仗直杀得天昏地暗,众儿郎—个个胆颤心寒。行来在宫门外用目观看,原来是二梓童站在面前。[苦音双锤]出营去和周兵打了一战,被子牙杀得孤大败回还。看起来今日里大劫难免,姜子牙兵压境限孤三天。满顧中再无人前去应战,待来曰孤还要与他周旋。妲己唱词为:[欢音二六板]太王自幼习战阵,勇冠三军谁不尊。小小姬发何足重,焉敢与你来交锋。战败兵家古定论,一时得失不为惊安心静养對心等,逢凶化吉自安宁。音像资料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2008年甘肃省清水县秦屢面排演的全剧音像光碟并出版发行。 -
82019-10
[ 词条 ]《青龙阵》
《青龙阵》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青龙关》。须生、武生、净唱做武打并重。事出《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山西梆子亦有同目。本剧讲述了姜子牙攻打青龙关,青龙关守将丘引出战,被周将黄天祥刺伤畋逃。丘引部将陈奇善,能以口喷黄光,连擒邓九公、黄天祥等。周将郑伦能鼻喷白光,二人斗法交锋,不分胜负。后辱哪吒、土行孙助战,黄飞虎攻破青龙关,打死陈奇善,丘引败逃。 -
82019-10
[ 词条 ]《战临沂》
秦腔现代本戏。田益荣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三八五旅宣传队首演。本剧讲述了抗日战争中,我军民于临沂奋勇作战,遂获胜。 -
82019-10
[ 词条 ]《燕兰小谱》
古代秦腔著本。清吴长元(署名安乐山樵)著。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8)。全书共5卷。第一卷为以兰花作比喻咏演员的诗,盛赞了王湘云秦腔表演艺术及成就;二、三、四卷分花部和雅部,是对乾隆年间北京旦角艺人的介绍和诗赞;第五卷为演员相关轶事及诗词的杂录。书中每人均有小传,其中有秦腔艺人23人,诗138首。此外还保存了花雅戏曲,尤其是秦腔的剧目、表演艺术、唱腔音乐、班社、舞美及乐器等方面的重要史料。1959年辑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该书是现存清代的花谱中年代最早的一部,其后的类似著作,多模仿本书的体例及写作方式,甚至在序言中即自称继承了《燕兰小谱》的写作。版本有叶德辉《双梅景音》丛书本及张江裁《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