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秦腔文化知识服务平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精彩活动

秦腔表演艺术家韩利霞“说戏”

分享到:
来源:百度文库
发布时间:2019-11-29

6a63f6246b600c339835c97e124c510fd9f9a133.jpg

1

也算我多年来坚持演戏,说说对舞台艺术的体验吧!艺海无涯,其实在戏曲路上,我永远是一个“小学生”。但是秦腔艺术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秦腔的艺术基因已渗入了我的血液里……。在秦腔里面有好多剧本呀,包括能接触的一些都是皮毛,有些剧本,有些人物,要去反复地去读,反复理解戏词,人物对话,进入角色,把一个角色演透吃透,比如说,把其用“肢体”活现在舞台上。特别是我也演了不少现代戏《白鹿原》等,为啥要读剧本,就是从中体悟出更多艺术元素,在文化方面我不是科班出身,觉得戏曲不但是演故事,而且演文化,演历史……。尽可能把戏演得不要出“叉子”,随着年龄增长,对秦腔追求与理解和以前大不一样,在外界压力下,无形中就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从戏曲人物的表情、吐字、发声、行腔,四功五法,从戏曲程式化以及到表演肢体的艺术造型,要注意舞台的虚拟性呀,有些需写意修炼演员艺术素质。

2

要说这个戏,就像写作一样,也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得反复思考,反复练习。要是长期思考地去写,越写越顺,若长时间不写,便觉得有些陌生吧!要说戏曲也一样,你唱得多了,就感觉气息很通畅,唱腔在你的气息控制上给人感觉就非常流畅自如的!在情绪的宣泄,叙述,抒情等戏曲表达,一种水到渠成感觉!光是一味地唱,从不思考,声音从何而来,往往唱出来干巴巴地毫无涵义,声腔中没有东西,会唱的人是通过气息对声音的控制运用,来宣泄人物情绪,那声色中要渗透这些东西,比如:主语呀、叙述语呀……,特别是有些字、词、句,该强调的时强调,该宣泄时宣泄,这样也许才能让观众听起来舒服些,或打动观众心灵。嗓子再好,你若不会用修饰过的声音,唱出来还是干巴巴的,只能说唱得没有一点“味儿”,不见声含东西,那听起来,没有艺术性。

timg.jpg

3

气,气是声音的根,就像树根一样,根扎深稳了,那参天大树才能长得叶茂,用气也要有那种感觉啊!用嗓子宣泄人物情绪,反复理解唱词的深刻含义,通过表演和声音感化观众,也要演出戏曲的意境,这个就要靠整个艺术修养,最终还是归结到人格与修养方面,这个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需要一辈子去思,去练,去悟。秦腔,是一种慢功夫,真的急不得,一急,若拿捏不当,会出一些差错来,这个就得在舞台艺术中,多加注意。用声音唱出来,要有味儿,要声情并茂啊!外化于形,“形”就是肢体造型美,在舞台艺术中不断塑造出一种戏曲人物的“雕塑化”;内化于心,就是把从内心其理解了、消化了,刻画戏曲人物心灵。也就是“境由心造”,让心灵表达,肢体表演,也可以叫“通化精”,对其剧情理解通透,由心出发,通过肢体,一步一步表演出戏曲人物的内心世界,进入角色,投入情感,从戏里往出来演唱,也就是从戏曲情景进去,从艺术意境中出来,立心演戏,秦腔虽然是地方戏,若要演出一种大境界,那是有高深难度的,有的演员一辈子,也就平平,其实天赋和刻苦很重要!

4

我也是知道一些皮毛,那是博大精深,有些是用文字和语言无法言语的。我常把剧本拿回家,反复琢磨戏曲人物的年龄段,家庭地位,社会环境,以及不同人物个性的一些角色。等到基本理解了以后,我就在房子里反复练习,反复走,是否这个手势?是否这个唱腔?是不否这个动作?……适合这个年龄段的,这个身份就一定要把他演到恰到好处,反复反复,最后自己决定这个合适。然后就自己就给自己定下来,包括怎么唱?怎么理解?怎么动?舞台“九个表演区”的调度,然后,我就把其一一规划,然后通过导演老师们的欣赏与指导,我就在台上走,他们就看,有些不适合的地方调整调整,一步一步,慢慢上升成戏曲,这是一个角色扮演者,要与整场戏协调起来,不能太过于单一化,以至于在舞台上“掉队”!因为有时对于戏曲知道得太少了,可以说就那么一点点,所以往往觉得自己就已经很优秀了。那这个艺术啊!这个舞台艺术啊,要透出生命,要投入情感的,不是随口一唱便是戏!即使嗓子再好,像歌手一样即使在那里一唱就能红,也不见得就是一个真正的戏曲艺术家,只能说是一个“唱家”,其实有些清唱的都不容易,各有各的难处!即使嗓子再好,若不能用肢体表演,也不能作为戏曲艺术,有人把这种情况说成“木偶演员”,但是作为一个表演艺术家的话,那就是肢体的语言,声腔语言,包括人物情绪,要表演得活灵活现,戏曲也是一种综合艺术,包括的方方面面。

5

戏曲舞台,它是虚拟的,它是假定的,突出想象空间美,而且是一种写意的。我一次看到有人演经典剧《赶坡》中王宝钏和薛平贵,两人紧紧拥抱,得考虑双方彼此之间的地位差距,以及跪抱礼节和文化深层次,表面演得很投入,其实已经演过了,太“写实”了,反而就没有艺术性了,一定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比如经典剧目《三娘教子》,母子之间的拥抱,但是这种“抱”的每一个动作姿势是有一定的肢体美的,每一个肢体造型,要成“雕塑”,因为这是戏曲,而不是话剧,一定要讲究戏曲的虚拟性。戏曲演员,特别是大青衣,一睁一闭眼,一定要端庄典雅,富有成熟女性的内涵。青衣很大气,很神秘呀!最美的就是“青衣”了,她已成为一种富有成熟感的“少妇”,有承载力的那种感觉,所以好多有文学修养深厚的人,都比较喜欢青衣,喜欢青衣的原因就在这儿呢,很有一种内涵的美和神韵在里头呢!压台戏中的大青衣跟别的角色不大一样,原因如此。

6

一般来说,话剧、电视剧,往往是写实的,比如戏曲中舞台艺术夫妻之间互相的拥抱,那都是水袖一撩,两个人肩并肩,手并手一搭,这就算数了,不能全身抱在一起,那就是话剧,和现代戏了,那也是舞台艺术。咱秦腔艺术是虚拟结合,最能体现戏曲舞台艺术的是《三岔口》,在舞台上手拿一个马鞭,他转一圈就是几十里,他跳一下,就过一个河,这在话剧和电视剧中就难以实现。于是,戏曲舞台就是这样假定的,你想“一桌二椅”的舞台,通过时空,从中要通过演员的肢体和深情并茂来把这个场面表演出来。比如这是个花园呀,很漂亮呵,这是一个过河呀,这是一个上山呀,反正这起码是有规定的,都有一套“程式化动作”,所以在舞台上戏曲绝对不能演成话剧或者电视剧,那样又失“戏曲虚拟性”。

7

现在呢,你看京剧就很规范,我们现在也不用那种大景幕,LED屏,虽说很清晰,很耀眼,但是虽说像真的一样,耀眼,其实它把戏曲“玩意”艺术都冲掉了,把舞台艺术,程式美都“吃”掉了,其实倒显得不美,因为电子屏幕太逼真了,反而显得没有舞台艺术了,给人感觉倒是没有戏曲了,感觉不好!戏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玩”就是演员的那种程式的,艺术的,美的规范的动作,一个成功的演员,就是这出戏演得叫人相信,叫人喜欢。


所有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