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旦杨金凤
杨金凤(1923~2011)是一位在甘肃成长,后到陕西发展而享誉西北的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她原籍陕西武功,父亲是个擀毡匠,为谋生计辗转流离,落户宁夏。1923年,杨金凤在银川出生。1933年,刚满10岁的杨金凤,跟随已是秦腔演员的兄长杨金民到甘肃靖远丁振华班,师从吕少亭(艺名金叶子)、寇银川(艺名大嘴旦)学艺。由于她喜爱秦腔,勤奋好学,12岁便以《柜中缘》、《捡柴》、《放饭》、《杨氏婢》等戏开门而崭露头角,被称为“小十二红妹子”。
当时,她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还向秦腔名家吴德育、管艺中虚心求教。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在宁夏先后加入张云亭、田德年、金中社、康正堂等人的社班,活跃于银川、中卫、靖远一带。在频繁流动的演出中,她继续向前辈艺人请教,陆续学会并演出了《白玉楼》、《白玉梅》、《白玉钿》、《五典坡》、《南天门》、《春秋配》、《杀狗》等剧目。通过长年累月的演出实践,其艺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为以后跻身秦腔名家之列奠定了基础。
1941年,18岁的她经惠化民引荐到兰州,加入王正端主办的众英社,首次登台便以《阴阳河》的“挑水”一炮打响。随后,又陆续演出《汾河湾》、《卖酒》、《洞房》、《杀狗》、《压发》等戏,在兰州引起轰动。后来,又先后在中英社、易凤社、文化社搭班演出。随着戏越演越多,杨金凤以其秀美的扮相、甜润的嗓音、细腻传神的做表,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被誉为“兰州红”。期间,她为了不断开拓自己的戏路,提高自己的艺术表演水平,认真观摩当时在兰秦腔名家何振中、楼英杰、吴德育的表演,潜心学习,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通过艺术实践,她逐渐形成了庄重典雅、活泼生动、细腻深沉、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成为一个以刻画人物性格见长的著名演员。
1946年,她参加了由平凉平乐社来兰组建的精诚剧团。这时她在兰州已经很有名气,常同高希中、靖正恭、刘易平等著名演员同台演出,既演青衣,也演花旦,显示出她戏路宽广的特点。她先后演出过的剧目有《白玉楼》、《五典坡》、《二度梅》、《白蛇传》、《双诗帕》、《美人计》、《夺锦楼》、《吕四娘》、《玉虎坠》、《软玉屏》、《奇双会》、《卧薪尝胆》、《卖酒》、《双明珠》、《人月园》、《天河配》。特别是她与驰名西北的著名小生靖正恭联袂演出的生旦对儿戏,如《白玉楼》、《白玉钿》、《白玉梅》、《华亭相会》、《坐窑》、《卖酒郎独占花魁》等,堪称声情并茂、珠联璧合的艺术佳构,而《走雪》、《杀狗》、《卖酒》更是深受观众欢迎的好戏。当时我年龄虽小,但对秦腔已很着迷,曾在精诚剧团多次看杨金凤的演出,对其印象深刻。她在与高希中联袂演出的《赶坡》中饰王宝钏,端庄清丽,举止娴雅,引吭高歌“君爷讲话见识浅,你把我宝钏下眼观”这板乱弹,字正腔圆、板路工稳,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她在与靖正恭联袂演出的《白玉楼》中饰白玉楼,形象凄婉,温顺善良,通过细腻生动的唱做所表现出的人物坎坷遭遇,令观众为之动容。当时的演出情景,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49年,兰州解放,杨金凤先加入甘肃秦剧实验社(甘肃省秦剧团前身),后加入由平乐社和原精诚剧团两组演员组成的新光社,任副社长。1951年,甘肃举行第一届戏曲会演,她在封至模编写的《陆文龙回国》(《八大锤》)中饰演主角乳娘,按剧中人物年龄的增长前为青衣,后为老旦,展示了她大雅超凡的艺术功力,荣获演员特等奖。这是她艺术走向成熟并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
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杨金凤应邀参加了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组织的西北演出团,在现代戏《一家人》(又名《保卫和平》)中饰演冯大娘,在传统戏《游龟山》中饰演胡凤莲,获演员三等奖。期间,她与梅兰芳、程砚秋、筱翠花、马连良等京剧大师有过多次接触和交谈,得到了艺术上的教诲和指点,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当西北演出团回到西安,正值西北戏曲研究院成立延揽英才之际,经马建翎院长大力推荐,杨金凤被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与李正敏、刘易平、田德年等秦腔表演艺术家一道成为该院的主要演员。
进入西北戏曲研究院后,杨金凤排演的第一出戏是《游西湖》,她饰演李慧娘,任哲中和苏育民饰演裴生,李克(李继祖之父)饰演贾纪,田德年饰演贾似道,罗士奎饰演廖寅。由于阵容硬整,演出精彩,轰动了古城西安。随后,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演出活动中,先后演出《铡美案》、《安安送米》、《庚娘杀仇》、《庵堂认母》、《窦娥冤》、《双明珠》、《坐窑》和现代戏《两颗铃》、《血泪仇》、《夺印》、《朝阳沟》、《向阳川》、《送猪》等一大批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具有不同性格特色的典型人物,展示了她善于通过唱、念、做、表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能。1956年,她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以在《杀庙》中饰演秦香莲荣获演员一等奖,其艺术成就再次得到社会的肯定;1958年,她随陕西戏曲演出团晋京,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60年,在陕西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中,荣获眉户现代戏《讲卫生》导演奖。
纵观杨金凤的艺术历程,她从艺数十年来演过的剧目共有100多出,剧目之多确属少见。所以马建翎曾说:“陕西的全部女演员加起来,都没有杨金凤一个人的戏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这样众多不同类型(包括悲剧、喜剧、正剧)的剧目中,创造出了不同行当(包括小旦、花旦、青衣、老旦)的一系列具有鲜明性格特色的艺术形象。比如,她在传统戏中塑造的历经艰辛而正气凛然的秦香莲(《铡美案》)、遭遇坎坷而温顺善良的白玉楼(《白玉楼》)、流落风尘但珍重真情的花魁(《卖油郎独占花魁》)、因爱才郎而安于清贫的刘翠屏(《坐窑》)、遭遇凄惨而誓死复仇的庚娘(《庚娘杀仇》)、活泼伶俐又机智聪敏的李凤姐(《卖酒》)等;她在现代戏中塑造的纯朴善良的栓保娘(《朝阳沟》)、热情正直的冯大娘(《一家人》)、尖酸放荡的烂菜花(《夺印》)、阴狠险毒的白兰花(《两颗铃》);就连《红灯记》里的卖粥婆,没有一句台词,只凭几个眼神和动作就能使人物活灵活现。 成功的艺术形象塑造是艺术家取得成就的主要标志。杨金凤之所以能够在人物塑造上取得如此成就,关键在于她数十年来持之以恒地坚持勤学好问,刻苦磨砺,博采众长,融合创新的精神。例如,她14岁时初演《杀狗》,由于艺术经验不足,缺乏人生体验,结果演出失败。她虽然伤心痛哭但没有退缩,而是暗下决心,寻找差距,经过观摩名家演出,取长补短,体会琢磨,反复苦练,终于在18岁再次演出时获得成功,形成个人的风格特色,并使之成为她日后久演不衰的看家戏之一。1980年,她参加陕西省著名演员联合演出时,又对这出戏的表演再次进行加工修改,使之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被视为秦腔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杨金凤退休后,不顾年事已高,仍然继续为秦腔事业贡献余热。她认真排练自己的拿手戏,为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和陕西电视台录制了《杨金凤舞台艺术》资料片和秦腔旦角表演艺术教学片,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资料;她应西安、铜川、平凉等地文化部门的邀请,为当地秦腔大赛担任评委并进行辅导排练,并且受聘为西安市艺术学校等团体的艺术顾问或艺术指导。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表现了高度的负责精神。
1985年,她还应甘肃省振兴秦腔学会的邀请“回娘家”,与秦腔小生名家高登云一起录制了她的拿手戏《杀狗》。她和高登云是我连夜坐火车从西安接到兰州的,我还专门撰写了《杨金凤“回娘家”》一文,发表于1985年9月10日的《甘肃日报》。杨金凤在兰州期间,受到了原甘肃省政协主席王秉祥、原甘肃省委副书记聂大江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录相结束后,她与高登云及参加电视录相的甘肃秦腔名老艺人一起参加了重建兰州城隍庙戏楼和庆祝教师节的义演活动。她和兰州著名秦腔须生孔新晟联决演出《临汾湾》,当晚金城剧院爆满,座无虚席。有位老先生无票进不了剧院,言辞恳切地说他是杨金凤的老观众,多年没有看过她的戏,实在不愿错过今晚的机会,工作人员便给他在剧院过道加了一个坐椅,老人高兴地连声道谢。由此可见,杨金凤在兰州秦腔观众中的影响之深。观众对她当晚演出的评价是“风采不减当年”。有位教师特意赠诗称赞曰:
舒香溢秀五十年,精湛技艺誉陕甘。
高尚戏德人称赞,金凤展翅情更添。
杨金凤在舞台上是表现突出的好演员,在台下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由于她艺术造诣深厚,前来求教者很多,她都能认真传业授艺,其中有不少佼佼者,如张咏华、马友仙、郝彩凤等,早已成为被观众喜爱的优秀秦腔旦角演员。她退休后,更有来自关中、陕北、陕南以及甘肃、宁夏、青海、山西乃至福建的众多青年演员,千里迢迢慕名求教。凡登门者,她都热情接待,悉心指导,从不取分文报酬,其艺德人品,堪称风范。实际上,仅西北地区的秦腔旦角演员,直接或间接受到她的指导和影响的人就不计其数。
2003年,杨金凤年满80岁,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在西安隆重举办“庆贺秦腔表演艺术家杨金凤80年华诞暨从艺70年艺术研讨会”。会场上醒目的横幅:“金声玉韵精彩人生八十春,凤鸣秦声艺海沧桑七十秋”,形象地概括了杨金凤的艺术人生。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向杨金凤赠予“秦腔寿星牌匾”,表达了祈望她生命之火不息、艺术之树长青的祝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级编导张晓斌作了题为《粉末春秋七十年》的重点发言,评价了她漫长的艺术历程及取得的成就。秦腔表演艺术家郝彩凤代表杨金凤的学生们追忆了恩师授徒育人方面的动人事迹,再现了她艺术岁月的许多闪光片断。
2011年3月,陕西省举办“秦腔表演艺术家终生成就奖”评选活动。原定3月28日是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杨金凤在西安易俗大剧院接见戏迷的专场,不料3月27日中午12点40分,这位为秦腔艺术拼搏了一生的表演艺术家不幸无疾而逝,享年88岁。这成为广大秦腔戏迷永远的伤痛和遗憾。于是,原定于3月28日与秦腔戏迷的见面会便改为她的追思会。在追思会上,除由她的学生演出她的经典剧目以表示怀念外,杨金凤的得意弟子、秦腔表演艺术家郝彩凤还追忆了大师为秦腔艺术辛勤奉献一生,她说:“恩师一生勤奋,是一个强悍的人,她对事业的执着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是弟子们学习的榜样。”“她艺德很高,待人宽宏大量,即使‘文革’期间受了苦,也毫无怨言。她是一个正直的人,一身正气,从不与人勾心斗角。这就是她能长寿的秘诀。”“杨先生的戏曲贡献,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杨金凤生前系中国民主同盟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她的专业成就被录入《中国艺术家专集》(戏剧卷)、《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1989年,被评为陕西文化厅直属单位模范退休职工;2000年,荣获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德艺双馨会员”称号。杨金凤将毕生奉献于秦腔艺术事业,在秦腔发展史上留下了她长期辛勤跋涉的艺术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