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群星灿烂时 | 陈忠实评陈彦《说秦腔》
陈忠实,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接通地脉》等。 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2016年4月29日7:40左右,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
秦腔是我来到这个世界接受的第一支旋律,那是少不更事时在乡村戏台下注入生命的,后来竟成为音乐欣赏兴趣里无可替代的主旋律,直到现在依旧难改。
——陈忠实
《说秦腔》是陕西著名剧作家陈彦关于秦腔艺术的随笔集。从历史、戏、人三个角度来深入关照秦腔这种古老的戏剧艺术。第一辑着重说秦腔的历史沿革;第二辑总结了秦腔艺术的特色以及它的代表剧目;第三辑则聚焦在秦腔发展历史中的秦腔艺术家。这些关于秦腔的艺术随笔运用大量丰富的资料和细节,令人信服地凸显了和我们这个时代相符合的戏剧观和文艺观。从来,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生不可分割的,这部《说秦腔》说的是艺术,其实更内在的核心是要提倡一种有操守、有作为的艺术创作。
古老的“秦腔”曾经是一种让人痴迷的艺术形式。在秦腔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过“群星灿烂”的辉煌时代:那些业已铸就经典剧本的堪称伟大的剧作家、传诵古今享誉城乡的表演艺术家,他们独具天赋的艺术创作和别具一格的艺术表演,他们视秦腔艺术为神圣的终生不懈的倾心倾情的追求,他们独立特行绝不混尘的人格魅力,都令人折服和敬重。
剧作家陈彦的《说秦腔》,用一种极富力度的辩证式叙述文字,写了数位顶级秦腔表演艺术家,构成一幅秦腔发展群星璀璨的艺术景观:
花部的杰出表演艺术家魏长生开启了“秦腔”的鼎盛时代。他三入皇都,两次被撵,但百姓们爱听他的戏。最后一次进京,他在唱完最后一句秦腔剧词走罢最后一脚台步进入幕后,便悄然倒下了。剧团用座椅抬着已经闭气的魏长生到前台谢幕,观众尚不知悲剧已经发生。
·李正敏,是第一个把秦腔灌制唱片的秦腔艺术家,而且形成独具魅力的“敏腔”;“农民领袖”的秦腔演员任哲中,也是富于开创意义并形成一腔的秦腔表演艺术大家,在关中几乎家喻户晓,老少都迷醉他那个余韵无穷的腔调儿;同样享誉城乡的喜剧丑角阎振俗,也在于几乎不可模拟仿照的独创性……
·可与世界戏剧大师比肩的剧作家李十三,于逝世前的十年间写过十大本秦剧剧本,几乎被全国几十种戏曲剧种移植演出,其中的《火焰驹》成为搬上电影荧幕的秦腔第一剧。
·堪为伟大的秦腔剧作家范紫东,一生写过六十八九部剧本。他的剧作产量大而质量高,仅举《三滴血》而言,近百年间常演常火,也是最早被搬上电影荧幕的名作。
陈彦的《说秦腔》中,洋溢着他对“秦腔”艺术家、剧作家们富于独创意义的艺术成就的敬重。
同时,这部作品中也包含了关于“秦腔”的精辟论述:
·关于秦腔这门艺术存在和未来前景。
·关于质疑秦腔花脸唱腔。
·关于传统与现代。
·关于戏曲和娱乐化和教化功能。
·关于传统戏剧目中常常出现的“鬼神的事”。
……
和陈彦相识相交,是从观赏他的戏剧创作开始并加深的。十余年来,我有幸看过他创作的《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和前不久刚刚上演的《西京故事》四部现代戏,还有一部由他精心改编的青春版《杨门女将》。依着我的记忆,那四部以现实生活创作的大戏,每一部都感动得我泪流不止,擦湿几块纸巾;非是我情感太过脆弱,我的泪是和着剧场里不时起伏的按捺不住的呜咽声而涌流着的,确凿是剧中人物的美的心灵,触撞得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观众都承受不住情感的震颤,接受一次人性善和人性美的洗礼,便是水到渠成洗涤灵魂的很自然的过程了。
—— 陈忠实
《说秦腔》说得好,这是我的阅读直感。好在语言的坦率与鲜活,不见装腔,更无一丝一缕的忸怩;说人叙事,严密客观;论事辩理,鞭辟入里,时见义正言辞的凛然之气,又见汪洋恣肆的洒脱,让我读得不仅信服,更有一种阅读的痛快享受。我想文章能写到如此状态,尤其是钩沉那些故人旧事,不仅要花功夫搜集翔实可靠的资料,更兼有一份对自己仰慕的艺术家的真实感情,还难得于个人见解的思想锋芒。陈彦这一组文章中,常常出现一些最扎实最生动的生活语言,夹杂在叙事辩理的“雅”文字之间,添了诸多诙谐的调侃色彩,也增加了语言的硬度,更见出作者文字的潇洒不羁,就营造出一种严密和鲜活的艺术效应,可谓陈彦的个性化文字。
——陈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