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评论】]人性的本真,真情的告白——观秦腔《武松杀嫂》
前两天偶然看了段《武松杀嫂》。因为了解剧情,就认真看了一遍,感觉挺好。《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很简单,“说是迟那是快,卡喳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其他剧中大都是武松见到潘金莲,不由分说血刃仇人,整个过程瞬间结束。秦腔这出戏处理得很复杂,八十多句唱词和道白,半个小时才演完。剧中有个情节是潘金莲临死前要敬武松一杯酒。当武松拒绝时,她没有沉默矜持、遮遮掩掩,而用十六句唱词倾诉了一曲衷情,唱腔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尤其“你只顾伦理纲常和中范,怎知我心中灯光闪烁又黯然”一句,情真意切,哀痛凄楚,如珠走玉盘,回荡蕴蓄,抒发出潘金莲如有所思、如有所持、而终又恍有所失的无奈。
潘金莲抱着一种甘心走向绝境的心情去寻觅精神上可以寄托的安慰。武松也知道她内心深处的失衡与伤痛,只好泪水自溢,钢刀难抬。这样处理合乎事理,能接受。剧中还有一个情节是潘金莲脱去孝服换成红装的戏,处理得也特别好。身着孝服承载着罪恶,换上红装显露出真我。让武松看到了她打过烧饼的手和挑过柴担的肩,看到了一个被伦理纲常蹂躏的躯体和心灵,看到了一个女人追求爱情的付出和结局。这段没有唱腔道白,凝练质朴的肢体语言已经准确地表现了内容,并且形象地丰富了内容,寓意深远,发人深思,创造出扣人心弦的艺术画面。戏中的武松也没有原著中的刚烈,当潘金莲敬酒时,表情凝重,泪水溢出,潘金莲脱去孝服后,久久凝视,似有感悟,并由衷地叫了声“嫂子”;潘金莲抱着他的腰转了三圈仍不见血刃,最后也没有象原著中描写的那样开胸挖心,手法残忍,而是从背面刺入,并将她抱住轻轻放下。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性化的处理方法,符合了那种特定环境下的人物身份。无情未必真豪杰。无论潘金莲罪孽多么深重,但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是同自己在一个锅里摸过勺子的亲嫂子。经过一番情感斗争后才迫不得已,恰恰把特殊环境下的一个真正英雄欲罢不能、无可奈何的爱恨情仇和侠骨柔肠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没有诋毁武松的形象,反而凸显出英雄的气概。
看来,秦腔确实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其人情味的艺术手法所营造的人文品格和激越高亢的独特渲染方式,更能表现人性的真实层面。
人性的本真,真情的告白——观秦腔《武松杀嫂》
(碧草/文)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可谓深入人心,其中最具争议的人物莫过于“潘金莲”了!这位曾饱受压迫、欺凌,被人们怜悯、同情、理解的弱女子——潘金莲,最终却一步步走上了犯罪道路!从而成为了被人们唾弃、憎恶的“不齿”之人。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鲍鹏山先生,曾在《百家讲坛》栏目中为观众解析了她的人性本真和心路历程。鲍先生主要总结出了造成潘金莲悲剧的三个根源:1)嫁了不该嫁的人;2)爱了不该爱的人;3)杀了不该杀的人。而根据当代作家魏明伦的小说《潘金莲》改编而成的戏曲《武松杀嫂》(亦名《杀嫂》),则使广大观众欣赏到了一个个性鲜明、别有韵味的、立体的潘金莲的艺术形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川剧、越剧、秦腔、上党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都分别将小说改编、移植成了舞台剧。各自的改编、移植,可谓风格各异、风骚各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矣。但其中秦腔的改编,可以说独具魅力,耐人寻味。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李娟、柳萍以及新秀侯艳都曾演绎过剧中的潘金莲。近段时间,我从网页视频上分别欣赏了她们演唱的该剧,令人在伤痛、怜悯、惋惜中,徒增了许多感慨,故而,聊记一番。
该剧一开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便是:一身素白,重孝加身、满怀幽怨但又从容而坦然的潘金莲形象。她面对武大郎的灵位哀哀下拜,继而凄婉地唱道:“毒杀亲夫成罪过,灵堂静候武二哥。也知今夜死期到,临终要把衷肠抛!”……
面对怒火中烧,冲入灵堂,举刀便砍的武松,潘金莲几番“躲避”后,不禁问道:“回得家来,不施礼,不问安,执刀就砍,你……”这令“英气豪迈”的武松猝不及防!他踌躇了一下,马上应道:“俺武松今天杀你,还要说出什么道理?”潘金莲缓缓说道:“你是打虎英雄!那只老虎在临死之前,你也要让它滚上两滚,吼上三声!”武松只好答应:“好,今天我就让你哼上三声!”于是,便巧妙地引出了下面的对话:
“兄长为何而死?”(武松)
“身患黑痧绝症!”“是我亲手煎熬!”(潘金莲)
“服后怎样?”(武)
“气绝身亡!”(潘)……
在武松的再三追问下,潘金莲又坦坦荡荡地重复道:“是我潘金莲亲手投毒!气绝身亡!”这使武松既愤慨又无奈!他指着手中的钢刀问道:“你看,这是什么?”潘淡然答道:“一把带血的钢刀!”武松又从腰间解下一包东西,扔给潘金莲:“你再看,这又是什么?”潘却不以为然,慢条斯理地说:“你既不贪财,又不好色,自然不是什么贵重之物!”但当她打开包裹一看,却大吃一惊——“啊,这是西门庆的人头!”此时的潘金莲,心中才充满了恐惧与不安。武松义愤填膺地骂道:“潘金莲,你勾结西门庆,毒杀亲夫,罪大恶极!今天,砍你一刀,不解其恨,我要砍你三刀,血祭亡灵!”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该剧推向了高潮。于是,武松列举了潘金莲的三大罪状:“第一刀替你父母砍,杀你不孝又不贤。不遵女训失风范,败坏门风辱祖先!”
听到此言,潘金莲悲不自胜,她凄楚地唱道:“我自幼父母双命断,卖身换取送葬钱。说什么女训不遵失闺范,潘金莲我只有苦泪涟涟!”
武松又列举了第二大罪状:“第二刀替我兄长砍,杀你贱妇丧心肝!”这条所谓的“罪状”,一下子激起了潘金莲久积胸中的满腹委屈,她满怀悲愤地指向灵堂:“第二刀应向灵堂砍!他人丑骨头软不像男!伤了我做女人的尊严!”武松当即问道:“这么说,我一刀、二刀砍得不公?”潘傲然答道:“不公!”
接着,武松便列举了第三大罪状:“第三刀杀你丧耻廉,心黑手毒惹祸端!”
对这条罪状,潘金莲坦然招认:“第三刀杀我无怨言,杀人偿命不为冤!我自作自受自作茧,毒杀亲夫罪滔天!”
这时的武松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面前的杀兄仇人终于低下了她那倔强而高傲的头颅——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过!就在武松即将动手之时,潘金莲却哀哀地乞求他:“在我临死之前,容我再敬你一杯!”……她整好衣装,捧起早已准备好的一杯酒,感慨万端地说道:“半年前,我初次见到兄弟你,酒宴之上,我连敬你两杯,这第三杯…….”不等她说完,武松抢先答道:“你不顾廉耻,我岂能饮酒!”听到此言,潘金莲伤心至极,她泪眼婆娑地望着杯中酒,无限深情地唱道:“你错把真情当下贱,屈煞我一腔挚爱在心间。是女儿哪个不把意中人儿盼?初见你禁不住爱慕…表露酒宴前!叔嫂结仇怨,痴情化云烟;痛悔时已晚,酸楚留心间。难得你一身豪气英雄胆,我情念难断日日夜夜苦相恋!你只道伦理纲常和闺范,我心中灯光闪烁又黯然!看今朝我栽苦果我吞咽,但愿得来世再把好梦圆。劝兄弟饮下这杯酒偿我心愿,薄命人虽死绝不怨苍天!”……铁骨铮铮、怒气冲天的“打虎英雄”武松,面对此情此景,听着这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岂能不暗自伤怀、潸然泪下呢?正在他踌躇之时,潘金莲已双手捧杯,跪倒在他的面前!只听她凄然地哀求道:“难道你真的不愿喝下一个临死之人相敬的这杯酒吗?”这时的武松,可以说“心里防线”已被彻底摧毁!他在这一瞬间被“嫂嫂”的真情深深地打动!故而,他终于接住了这杯酒!他们双双跪倒在了兄长的灵牌前,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
此时的潘金莲心愿已了,再无遗憾!故而,她心如止水,早已做好了“被杀”的准备!然而,却迟迟不见武松动手!所以,她催促道:“兄弟,你为何不杀?……我潘金莲生不能做武松之人,死还不能做武松刀下之鬼吗?”这句令人肝肠寸断的问话,顿时激起了武松的无限感慨,他禁不住泪流满面:“俺武松平日里豪气英迈,却怎么泪水自溢湿满腮!杀兄仇不共戴天仇难咽,为什么此时间钢刀难抬?”沉思片刻,他终于痛下决心,举刀要砍!然而,机敏的潘金莲却阻止道:“慢!待我整容理妆,你再好落刀!”…….
于是,她“孝服脱去红装换,还我女儿真容颜!”此时的潘金莲则容光焕发,光艳照人!她缓缓走到武松面前,真诚地说:“你从未好好看过我一眼,今天,我要让你看看本来的潘金莲!……”面对她如此的真诚与坦率,武松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嫂嫂,你…….”就是这一声普普通通的“嫂嫂”,此刻在潘金莲的心中却掀起了狂涛巨浪,令她何止感慨万千啊!……她不断重复着“嫂嫂、嫂嫂!”二字,激动不已!因为她万万“想不到在我临死之前,你还叫了我一声嫂嫂!”此时的潘金莲,心中又充满了温暖与感激。继而,她大胆地表白:“武松,你看!”“看看我这双打过烧饼的手,挑过柴担的肩,满怀怨愤的心,能不能配得上你这打虎的英雄?”……
最终,这位不幸的弱女子还是倒在了武松的刀下,但她却“含笑九泉”矣!……该剧就在这样令人感伤、凄楚、断然销魂的场景中落下了帷幕!
观赏完该剧,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潘金莲——这位历来被人们争论不休,且多招来唾骂的弱女子,在秦腔和各种戏曲的演绎下,似乎更符合人性的本真,正如:“上党梆子”《武松杀嫂》中所唱:“自从你踏进这家门槛,我心如死灰又复燃。一敬你满身豪气英雄胆,二喜咱武门出了一个盖世男。我又惊又喜又是爱,禁不住一腔爱意把你攀!”“你却是横眉立目、粗言恶语、炭盆里加冰、危墙上推掌,把我坠入万丈深渊!我是枯枝又遭秋霜打,一腔挚爱换黄连!”(河北梆子《武松杀嫂》)……“英雄汉喝下了第三盏,薄命女心似乱箭穿!他不是冷面铁心的无情男,他也是知人知心知冷暖。我好悔,悔不该甘入泥淖自沉自陷,只落得落花流水、落花流水再无缘!我好恨,恨苍天偏不叫、偏不叫相逢未嫁时!咫尺天涯、咫尺天涯叔嫂名分横隔万仞山!到如今大错铸成两命丧,风吹败柳赴黄泉!谢叔叔大恩大德遂我愿,叫金莲死而无怨心里暖!叔叔啊,趁着这更深人静不夜天,杀恶嫂,报兄仇,手起刀落,英雄名节万世传!”(越剧《武松杀嫂》)……
秦腔,这种古老而绵延不绝的剧种,在广袤的西北黄土高原上,备受人们的钟爱,历来被认为是:“大河涛声傍秦声,奔腾万里下东瀛。歌尽古今兴衰事,唱绝人间苦乐情。”《武松杀嫂》这出小戏的成功改编,更体现出了它鲜明而突出的特点。该剧结构严谨,情节紧凑,人物少而精,故事简而含义深。剧中角色动作干练,道白经典,唱词典雅,既塑造了潘金莲坦荡、从容、率真的外形,又展现了她心灵深处的那份真诚、善良、多情与倔强。那种“也知今夜死期到,临终要把衷肠抛”的勇敢与坚定;那种凌然面对“带血的钢刀”不怕死,但却要死得明白的不屈与抗争,人们是否应该对她寄予应有的尊重、理解与同情呢?
该剧在塑造人们心中十分敬仰的“打虎英雄”武松的形象时,亦未简单化、脸谱化,在表现他一腔怒火、替兄报仇的浩然正气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怜悯与不舍!这是人性的本真,是真情的自溢,是生活的真实,更是这幕悲剧之所以撼人心魄的力量源泉。
总之,这是一幕做工、唱工并重的折子戏,更是一幕值得观赏、耐人寻味、令人反思的好戏。它为人们揭示的是情与理的碰撞,是封建传统道德与女性命运的纠缠。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李娟、柳萍和新秀侯艳的成功演绎,更使广大观众得到了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享受,“潘金莲”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集中体现了她备受压迫却又敢爱敢恨的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深深地感谢这些艺术家的艰苦付出与辛勤劳动,亦真诚地希望秦腔这种古老的剧种能焕发出青春的光辉,为广大观众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佳作,以此陶冶人们的情操,纯洁人们的心灵,振奋人们的精神!
记得观赏完该剧,我曾作过七律一首——
观秦腔《武松杀嫂》,叹潘金莲之悲剧
打虎英雄怒火烧,申冤雪耻举钢刀。忍听肺腑衷肠表,怒目红颜涕泪浇。
维护纲常天性灭,谨遵闺范是非抛。可怜一代多情女,衔恨九泉好梦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