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神戏亦称“唱神戏”。庙会演出期间,群众个人给神许愿,要求戏班演员利用会戏空余时间,唱戏安神,了却心愿,故名“安神戏”。这类演出,成为班社演员挣外...
-
谢迎春谢迎春(1954~ )秦腔剧作家。女。陕西渭南市人。为渭南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与人合作创作的大型古装剧《青荷吟》,获陕西省剧目综合大奖——优...
-
兴汉图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斩经堂》《吴汉杀妻》《收吴汉》《散潼关》《出潼关》。武生、正旦、老旦、须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吴汉杀妻》。事出《后汉书&...
-
西京秦剧研究会西京秦剧研究会由秦腔票友薛子厚、薛德中、施葆璋等人发起,1935年成立于西安。封至模担任艺术指导。成员有薛子厚、薛德中、施葆璋、赵炳山、李金...
-
百日成戏秦腔演出习俗。旧时,秦腔科班多为地方财主或官僚豪绅所建,班主为及早收利,要求教师在百日之内,必须教会学员七大本十剧,以便百日之后,即可“写台...
-
王景珊王景珊(1954~)秦腔剧作家、编辑。陕西高陵县人。1980年毕业于青海师范专科学校,后又入兰州大学研究生进修班。毕业后历任西宁市政府副秘书...
-
淮阳关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王莽赶刘秀》。武生、正生、武旦、小生唱做打并重。事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明李贽《史纲评要·汉纪》...
-
《阴功卷》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老生、小生、小旦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逯喜进秦腔抄存本。本剧讲述了明代张积善广结善缘,救济四方。义盗毛子淳...
-
刀山会戏为配合“刀山会”举办的庆神、驱邪等演出活动。盛行于陕西西府的宝鸡、岐山、凤翔一带,它综合了民间传统佛会、神会等各种内容与形式,不仅设有主会场...
-
马武夺元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夺状元》。大净、二净、武生、须生唱做并重。事出《后汉书·冯参贾列传》。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李德远口述秦...
-
《三世仇》现代本戏。柳滨、瑞檀编剧。唱做并重。1964年西安市五一剧团首演。导演李景华,音乐设计王瑞檀,舞美管芙英。刘化鹏、李爱琴、于辅仁等演出。本剧...
-
王建平王建平(1956~)秦腔剧作家、一级编剧、导演。甘肃张掖市人。研究生毕业。曾任张掖地区七一剧团副团长、团长,张掖地区文化出版处副处长。后任甘...
-
科班培训戏曲艺徒的机构。科班出现之前,戏曲人才的培养多采用家传和以师带徒的方法分散进行。秦腔科班始于何时,因史料匮乏尚难确定。清光绪十二年(18...
-
走南阳秦腔传统本戏。又称《十四王带箭》《刘秀吃麦仁》《三请姚期》等。大净、须生、老生、老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麦仁罐》。事出《后汉书·光...
-
雷通霞雷通霞(1966~)秦腔演员。女。主工正、小旦。甘肃白银市人。1984年毕业于定西地区艺术学校,分配至定西地区秦剧团从事演艺工作。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