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法原系京剧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术方法,统称为“五法”。1949年后被秦腔及全国各地方剧种所衍用。有“手眼身法步”和“口手眼身步”两种说法。“手眼身...
-
张继信张继信(1941~)演奏员。1954年从艺,工生,后改行操琴兼唱腔设计。先后为《青丝吟》《小俩口算账》《卖碗》《花亭会》《杨三姐告状》《皇封...
-
华美丽华美丽(1933~)秦腔演员。女。工花旦。陕西临潼县人。10岁随父入西安鸣盛社。1949年入西安尚友社。初拜王复振为师,后辱惠济民、田玉堂指...
-
八阵图秦腔传统小戏。别名《陆逊误入八阵图》《八卦图》。小生、须生唱做工并重戏。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元明杂剧《诸葛亮石伏陆逊》及明清《八阵图...
-
玉庆班玉庆班亦称“玉成班”。陕西秦腔班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陈雨农创建于西安,陈自任社长。艺人除陈雨农外,尚有旦角郑香亭,须生刘立杰、白相...
-
《滚钉板》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九更天》《马义救主》《马义滚钉》。须生、老生唱做并重。事出朱素臣《未央天》传奇。本剧讲述了书生米进图...
-
屈效梅屈效梅(1934~ )秦腔演员,女。工花衫。陕西富平县人。九岁拜高希中为师,后又拜师郑香亭。10岁正式登台演出,首演《虎口缘》之贾莲香、《杨...
-
山膀又称“手膀”。借助手、腕、臂、膀功力进行手膀程式造型和舞蹈表演的基本功训练。要领是两臂左右平伸,松肩、拧臂、藏时、扣腕、左拳、右掌。同时贯穿...
-
福盛班陕西和甘肃都曾有以福盛班为名的秦腔。①陕西福盛班,清光绪初年关中艺人自组的班社。主要演西安县及渭北一带。班长由艺人自己推举,轮流担任。恩科子...
-
白帝城托孤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白帝城》。老生唱做并重。事出《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传》《三国演义》等第八十四回及元人《关张双赴西蜀...
-
《对银杯》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文武魁》。含折子戏《毒二娘》。本剧讲述了赵高有二子,赵千为二娘所生,赵万为三娘所生。赵高率兵征讨,行前将家事托与二娘、三...
-
傅凤琴傅凤琴(1934~)秦腔演员。女。工花旦。陕西兴平县人。12岁师从李莲香学艺。初入兴平仁德社,后到咸阳。1952年入西安尚友社,又得惠济民、...
-
云手又称“三花子”。秦腔传统表演程式。常表现人物着急、气愤、激动等情绪。如《辕门射戟》中吕布射戟之前的激动心情,《赵云闯宫》中赵云欲闯宫的决心和...
-
诚益社宁夏秦腔班社。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班主为城隍庙住持黄和尚。演员由他出面雇请,社址在中卫县城内。主要参加庙会助兴演出。演出地点为高庙...
-
祭江秦腔传统小戏。别名《孙夫人祭江》《别宫祭江》《孙夫人投江》《别母祭江》。正旦唱工戏。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西路、中路、南路、东路秦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