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武柱国
(1925~ )秦腔旦角演员。12岁入宁夏觉民学社乙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调入宁夏中卫县秦腔剧团,曾任该团团长。擅演《五典坡》之王宝钏、《白叮本》之武则天、《黑叮本》之李艳妃等。 -
302019-09
[ 词条 ]《蝴蝶媒》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小旦唱做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繼少录本。本剧讲述了隋文帝时,蒋鸾与张清俭结交,张清俭占山称王。蒋鸾遇画女柳彦碧,相爱缔婚,柳赠蝴蝶为证。 -
302019-09
[ 词条 ]任兴社
甘肃秦腔班社。董志塬秦腔主要班社之一。1912年由阳县商人任义杰组其子任仲选后期曾参与协理业务。董志塬较有成就的、被誉称为“四大班长”的杨改民、白书来、任国栋、常俊德等艺人在该社演出多年。 -
302019-09
[ 词条 ]得胜班
甘肃秦腔戏班。清宣统三年(1911)创建于兰州,班主为李夺山(老十二红)。成员大多来自万顺班。主要活动场所在城隍庙、安定门外及临近乡村。全班人员约30名。该班在表演风格及演出剧目上,体现了甘肃中路秦腔的艺术特点,为兰州观众所喜爱。 -
302019-09
[ 词条 ]戏谚
秦腔艺人中流传的具有哲理性、科学性、知识性的顺口溜。是艺人在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后,把演戏方面摸索出来的诀窍用凝练、精辟、准确、精巧和通俗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戏i彦体制短小,多为一句或者两句,一句者如“一脸神气两眼灵”“七分场面三分唱”等,两句者如“煮肉凭汤,唱戏凭腔”“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手”等,都是秦腔艺人从艺经验的总结和理想智慧的结晶,对后继者具有很高借鉴 -
82019-10
[ 词条 ]张正中
(1922~1984)秦腔演员。先工须生,后改唱花脸。陕西西安市人。小名东娃。11岁入西安正俗社丁班学艺,师从王德荣、郭敬堂,所演《吴起回国》《闯宫抱斗》《葫芦略》《临潼山》等戏,均辱二师真传。1949年后又在正俗社、渭南专区秦腔四团演出,最后落脚耀县剧团。 -
32019-10
[ 词条 ]靳伟
14岁人伍,因酷爱秦腔,常在杨虎城部属秦腔剧团学戏。后拜李正敏、荆生彦等名家为师,学习旦角和板胡。退伍后到平凉,曾以票友身份在平乐学社挂牌演出,以《三娘教子》中王春娥显露头角。 -
82019-10
[ 词条 ]《苏护归周》
《苏护归周》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太极图》《殷洪记》等。须生、净角唱做武打戏。事出《封神演义》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甘肃谢玉堂、罗树德、秦鸿德、赵毓华代表剧目之一。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汪树存秦腔存收本。本剧讲述了冀州侯苏护,奉命伐周。苏护早有归周之意,因偏将郑伦所阻,一时难以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