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五法
1949年后被秦腔及全国各地方剧种所衍用。有“手眼身法步”和“口手眼身步”两种说法。“手眼身法步”中,“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的解释不确定。秦腔的眼神表演经常看到的有转眼、笑眼、媚眼、怒眼、呆眼、泪眼、惊眼、对眼、倦眼、斜视、鄙视等多种。夸张而恰当的眼神表演,对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秦腔对演员在台上要求必须“站如松、坐如钟、躺如弓、行如风”。演员在表演时,站取子午,文为“八字”,武为“丁字”,动分左右,形体灵活、协调、美观。秦腔各个行当通用的台步有行船时的云步,急切心情时的垫步、趋步、圆场、滑步,安逸时的跨步、蹉步,酒醉时的醉步等。法秦腔对“法”的理解不一:一说指各种动作的要领,俗称为“法儿”。谓“手眼身步”的训练和运用要辱要领,要符含规律,分寸辱当。一说指“甩发”的技巧,“法”系“发”的讹误。 -
82019-10
[ 词条 ]孙仁玉
孙仁玉(1872~1934)秦腔剧作家。陕西临潼县人。名瑷,字仁玉。清末举人。曾参加“同盟会”,后绝意仕途,潜心教育,并从事于戏曲改良工作。是创办易俗社的元勋之一。一生共创编秦腔剧本177种,其中本戏36种,折戏141种,孙仁玉(易俗社提供)尤其以写折戏著称。 -
82019-10
[ 词条 ]李仪祉
李仪祉(1882~1938)秦腔剧作家、教育家。陕西蒲城县人。名协,字仪祉。同盟会会员。曾入三原宏道书院读书,后与兄李约祉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曾为易俗社撰写《复成桥》《泉采英救夫记》《李寄斩蛇记》等秦腔剧本,时人评说“所编戏融合中西,提醒青年处甚多”。 -
82019-10
[ 词条 ]《落魂镖》
《落魂镖》甘肃秦腔独有剧目。秦腔传统本戏。老丑、正旦、丑旦唱做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清光绪七年存抄本。本剧讲述的是汉高袓时,朱天成之兄天礼娶妻刁氏,不贤,弟天信性敦厚,在学攻读。 -
82019-10
[ 词条 ]《将相和》
《将相和》秦腔小戏。孙仁玉编剧。别名《负荆请罪》。须生、大净唱做戏。事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九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王佯称愿以十五城易之。 -
82019-10
[ 词条 ]《羊角哀》
《羊角哀》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木樾剑》《冷全亭》。须生、小生唱做并重。事出《今古奇观》第十二回、《关中流寓记烈士传》、元无名氏《羊角哀鬼战荆轲》及明人《金兰谊》传奇。现存版本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七十一集书收录胡大祥口述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涂德喜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左伯桃、羊角哀前往楚国求仕,一路伴行,结为金兰。 -
82019-10
[ 词条 ]《西京梨园选秀集》
现代秦腔演员评赞。辕师氏著,髯影楼主人题名,醉红客校字。1925年出版。书中人物是从易俗社、二意社、棒茶社等秦腔班社的近百名演员中遴选出来的。 -
82019-10
[ 词条 ]《一字狱》
有中国戏居咄版社刊行《易俗社秦腔剧本选》书录本和《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清时,泸州百姓捣毁盐厘局,制台贾制学行文镇台宋兴,令其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