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高台乐善堡忠义班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年代无考。据现存资料明洪武十一年(1378)就已存在。因当地居民皆从山西迁来,好乐(唱戏)好善(信佛),遂将“大寨子”堡名改为“乐善”,戏班子亦名“乐善”。又因该戏班是亦农亦艺、以艺为主的江湖班,最早以演唱曲子为主,至清乾隆时依然沿袭曲子、秦腔“两下锅”的演出格局。 -
82019-10
[ 词条 ]《官逼民反》
秦腔现代本戏。黄俊耀、钟纪明、李维汉、王自新合编。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国民党拉夫拉丁,逼得群众走投无路,为求生存只得奋起反抗,于是引发了一场抗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群众斗争。 -
302019-09
[ 词条 ]全巧民
全巧民,秦腔一级演员。女。工花旦。1938年生于陕西西安市。袓籍河南。11岁考入西安易俗社,师承凌光民、王天民、宋上华等。嗓音甜美细腻,并带童音稚味,表演细致入微,真实贴切。擅演聪明伶俐的少女角色。1970年调西安市艺术学校任教,担任秦腔表演教师。也任过西安市艺术学校教务处长,梅花奖获得者戴春荣及郝韵、王荣华的成长都受到她的培养和指导。刘菊芳,女。工小旦、花旦。1941年生。陕西蓝田县人。 -
82019-10
[ 词条 ]《老树红花一一同州梆子的历史》
书中简要地叙述了秦腔流派之一同州梆子的历史与艺术特色。其材料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陕西大荔地区戏曲的调查。 -
82019-10
[ 词条 ]手帕功
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艺的一种。演员借助手帕道具,进行各种技巧表演的基本功。秦腔舞台上多用于活泼伶俐的丫鬟奴婢和泼辣风骚的彩旦角色,技法有转、抖、叩、甩、拉、扔、拋、绕、盘、飞等多种。秦腔《挂画》之叶含嫣即有此表演。侧转帕以特制手帕表演。一手兰花指捏住帕的一边,置帕于本侧胸前,臂肘自然弯曲。手腕上翻将帕向前甩出,手腕反“∞”字形绕动。传统秦腔表现丫鬟或小旦活跃欣喜之情时常有此表演。如秦腔《柜中缘》许翠莲出场表演等。盘花帕多以普通手帕做戏。同时又是耍帕技巧之一,秦腔花旦常有此表演。有顺盘花帕和反盘花帕两体。①顺盘花帕。传统秦腔花旦有此表演。 -
302019-09
[ 词条 ]劈山救母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劈华山》《宝莲灯》。须生、武生、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二堂舍子》《送灯》《秦官保闹学》《劈华山》《破华山》。各路秦腔常演。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李小锋饰《劈山救母》之沉香(戏曲研究院提供)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周仁祥
秦腔《三滴血》中人物造型。周仁瑞之弟,是一个坐吃父母产业、不劳而获、贪财忘义的卑耻小人;其妻马氏好吃懒做、偷情养奸。为贪父母家产,马氏唆使丈夫拒兄认亲。此二人,分属丑行和彩旦。 -
82019-10
[ 词条 ]开光戏
秦腔演出习俗。旧时,凡新建庙堂或塑造神像,竣工后,将其神像眼睛暂时不点或画好,用棉球封闭,先以黄绸蒙其面,待择定吉日举办开光会时,才勾画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