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郗(德育)派
出科后即到兰州,为研习甘肃秦腔特有剧目和表演艺术,曾去武威拜李富贵为师,潜心求教甘肃秦腔流派表演特色。加上他又能打鼓、拉板胡,而且通晓陕西秦腔和甘肃秦腔锣鼓经的特点和区别,并能够创造性地融汇使用。秦腔的《苟芦略》是已故名宿王文鹏的绝戏,但是其中的《拜土台》一折,郗德育却独擅其长。尤其1926年在甘肃省教育厅创办的秦剧训练班担任教练,培养出梁培华、黄致中、李益华、郜守中、周正俗、孔新晟等名家高手,并形成甘肃地区一支主要秦腔流派,郗德育亦被誉为“须生泰斗”。蔡根福 甘肃秦腔演员。孔新昴 甘肃秦腔须生演员。1920年生。甘肃兰州市人。8岁入甘肃剧艺训练班学艺,表演、唱腔均受郗德育、朱怡堂、张朝建等秦腔名家及魏胜奎、常双奎等京剧武功教练的严格训练。 -
82019-10
[ 词条 ]宋世杰
秦腔《四进士》中人物造型。传说历史上确有其人。此人物最早见于鼓子词《紫金镯》。为河南信阳人士,死于明嘉靖末年(1566年前),曾有坟墓和墓碑,“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秦腔传统表演程式。舞台表演“套数”之一。剧中人物先后走向上、下场门向内观望,或表示焦急等待另一人物到来,或表示寻找、警觉与防范,以及踌躇、忧虑、苦思等情绪的舞蹈性表演。秦腔《五台会兄》中,五郎杨延昭酒醉回山,忽闻寺院有战马嘶鸣,急紧向上、下场门内张望捜寻,表示警觉即采用此表演。单搜门与“双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一人做“捜门”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单捜门”。秦腔《走雪》之曹玉莲、《五台会兄》之杨延昭的“捜门”表演即是。双搜门与“单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二人同时做“捜门”对称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双捜门”。秦腔《五台会兄》之五郎杨延昭,在回答六郎杨延景盘诘的演唱中,道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后,似觉失口,二人同时向上、下场门内观望捜寻,然后以同样动作相互交叉再向另一门观望捜寻的表演即是。 -
82019-10
[ 词条 ]《西宁剧稿》
共发表各类创作、改编秦腔剧本30多本,包括柴景春等作者的《错在哪里》《新来的按察使》《新媳妇》《玉佛骨》《真假姑爷》《北京医生》等。所发表的剧目大都由西宁市秦剧团演出。 -
82019-10
[ 词条 ]《血溅卢沟桥》
秦腔现代本戏。黄俊耀所编剧目。唱打并重戏。事出1937年7月8日《大公报》《申报》《秦风报》报道“七七事变”之史实。同州师范学校宣传队首演。 -
82019-10
[ 词条 ]德俊社
甘肃秦腔班社。1926年在民勤原行宫和盛社基础上_。 -
22019-10
[ 词条 ]慕百锁
多年来经常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合作,并为其秦腔剧目担任舞美设计,是《杨贵妃》的舞美设计。 -
252019-12
[ 词条 ]乔老二
~1926)秦腔教练。陕西西安市人。真名不详。1873年赴外地学艺。1876返乡后在当地训练学生。在长安马寨培训出李云亭、德儿娃等名徒,在新筑培训出李金鸣等。 -
82019-10
[ 词条 ]张清云
张清云(生卒年不详)清光绪秦腔演员。工老生、须生。甘肃兰州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