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关雪亭
秦腔正旦演员。陕西人。乳名关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甘肃搭班演出。尤擅唱工,行腔自然,吐字清晰,数百句的唱腔一气呵成,在甘肃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 -
302019-09
[ 词条 ]乔梅英
乔梅英(1938~)秦腔演员、导演。女。工花旦、武旦。陕西礼泉县人。12岁人宝鸡专区人民剧团学艺,后曾任宝鸡市人民剧团导演。其唱腔圆润,表演朴实。 -
82019-10
[ 词条 ]《御史还乡》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陈正庆、鲁陈编剧。2005年陕西洛南县剧团首演。导演贺琳、牛新宏,作曲李书、柴世民,舞美马兰成、张敬民等。刘俊武、柴撑柱、亢芳英、高霞、张淑玲等演出。 -
82019-10
[ 词条 ]刘(毓中)派
陕西秦腔须生演员。陕西临潼县人。幼年受其父刘立杰影响,又是李云亭的高足,16岁考入陕西易俗社,又得陈雨农真传,为该社第一期(乙班)学员。师傅的严教和自己的苦学,刘毓中很快成为秦腔须生中的佼佼者,被人尊之为须生“泰斗”。是继张、李、刘之后秦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须生明星。这一切,均在生活的情理中,水到渠成地自然流露,同时又在秦腔艺术的美感中,意至神随地融会贯通着。他的传人已遍布西北,他的唱腔也像民歌一样到处传唱。王定乾秦腔演员,导演。工须生。生于1932年。陕西乾县人。11岁考入陕西省戏剧专修班,从师刘毓中。后研究秦腔理论和秦腔脸谱。写有《秦腔现状与展望》《怀念封至模先生》等文章。2013年去世。曾任西安市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刘养民一级导演。生于1939年。陕西蓝田县人。 -
82019-10
[ 词条 ]包公戏
根据《三侠五义》《包公案》等小说及相关话本和民间传说编演的秦腔剧目。这些剧目大都集中宣扬一个主题,即北宋清官包拯的刚正不阿、公正廉洁、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经典剧目若将秦腔现有的“包公戏”分类,为民申冤和平反冤假错案的有《铡判官》(又称《探阴山》)《节孝祠》(又称《包公卖布》)《双钉记》(又称《钓金龟》)《铡美案》(又称《琵琶记》《三官堂》)《铡国舅》《铡包勉艺术特色秦腔中的包拯以大净应工,其脸谱和服饰的主色调为黑色。黑色代表刚正憨直鲁莽。包拯因称“黑人黑相”,加上“不畏权势,刚正不阿”,用色则又黑中透红,以红代黑。所以,过去的年代,包拯全脸为黑,界以“白眉子”,脑门勾一上弦月牙,内套一轮红日,秦腔故直呼其为“黑脸”。不过甘肃、陕西秦腔包拯的脸谱也是有区别的。擅演名角清末咸丰、同治年间以来,西北秦腔舞台上涌现出一批专演包公的大家。 -
82019-10
[ 词条 ]板式变化体
秦腔常用名词。 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体式。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基本单位,按一定的变化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并通过不同板式转换,构成成套大唱腔或整出戏的音乐程式。以秦腔为例,[二六板]是它的基本板式, 将[二六板]曲调、节拍、节奏、速度加以发展衍 生,则成为[慢板](包括[中三眼][快三眼]);若予以紧缩,可成为[紧二六板][双锤];将其固定 节拍打散处理成自由节拍梆子系统音乐中,则通过强调调式音阶中不同的特性音,形成不同腔调感情色彩的对比变化,如秦腔音乐中的苦音与欢音。 -
302019-09
[ 词条 ]《四郎探母》
西路秦腔常演。银福子、王文鹏、耿善民、高符中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今有多个版本存世,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曹福成口述秦腔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三意社剧场
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地址在西安市骡马市街中段。原为药材会馆戏楼,正对药王殿,台前有一空地。1921年三意社租作固定演出场所,对舞台进行修理。台口面西,台下留有行人通道,观众看戏站立露天,逢雨停演。长驻演出单位为西安三意社(后易名西安市秦腔二团),除供本团演出使用外,也接待过外地艺术团体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