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张志珍
~1963)秦腔琴师。陕西西安市人。出身民间音乐世家,从小随祖辈到处参加红白喜事演奏,受师傅严格传授,学会吹唢呐、海笛,也精于二股弦、板胡、二胡等。20岁时即领班出入于农家红白场合。 -
82019-10
[ 词条 ]去上添乙
对秦腔唱腔音乐来说,“欢音”是“苦音”的“去上添乙”,因此,“欢音”便是“苦音”的下四度宫音系统。如果“苦音”是F宫音系统的话,那么,“欢音”便是C宫音系统。 -
302019-09
[ 词条 ]夏景民
(1909-1965)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2岁入西安三意社学艺,师从王文鹏、陆顺子,以《苟芦略》《大报仇》崭露头角,成为该社较有成就的须生演员。后入泾阳易风社、淳化民艺剧团从事演出工作。 -
82019-10
[ 词条 ]丑行表演特技
秦腔《杀驿》中驿子、《蒋干盗书》中蒋干等均有此表演。秦腔丑角演员马平民、樊新民、辛恒民、杨东纪均擅长此技。④耍帽盖。“帽盖”即男性头上所扎小辫。一般多用于丑角。秦腔表演特技。《时迁偷鸡》一戏有用。表演前,演员先将头发浸入水中冲洗,然后梳展,用头绳扎紧,并在舞台正梁事先悬一绳索。 -
82019-10
[ 词条 ]《反五关》
《反五关》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黄沙岭》《反朝歌》等。红净、大净、旦唱做打并重。事出《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西府及天水各大班社,还将其与三国戏《出五关》合为套本戏《双出五关》演出,别具一格。清末民初陕西、甘肃各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逯喜进存清嘉庆二十三年(1794)秦腔抄本,另有蒲州梆子抄录本、上党梆子抄录本、山东梆子抄录本等。 -
302019-09
[ 词条 ]《出五关》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千里走单骑》〈灞陵桥挑袍》《赠袍赐马》《过关斩将》等。红生为主,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困土山》《挑袍》《出五关》《古城会》。各路秦腔多以折子戏分开演出。西府、甘肃戏班还将其同列国戏《黄飞虎反五关》联为《双出五关》之“套本戏”演出。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李林平饰《古城会》之关羽(王正强提供)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长安书店刊行袁克勤演唱《困土山》秦腔本、张镇中《灞桥挑袍》秦腔整理本、兰森《过五关》秦腔校刊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困土山》抄录本、刘兴汉口述《出五关》秦腔口述抄录本;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刊行《挑袍》《古城会》秦腔本(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 -
82019-10
[ 词条 ]杨延景
秦腔杨家将戏中人物造型。人物见于《北宋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及元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明人传奇《金枪传》等。秦腔中属须生行当。①饰演演员。 -
82019-10
[ 词条 ]《血泪仇》
秦腔现代剧目。马健翎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文协民众剧团首演。今存版本 1943年延安新华书店出版单行本,并被选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之一。贠宗翰饰《血泪仇》之王仁厚、任哲中饰王东才、李兆钫饰王桂花(戏曲研究院提供)艺术特色《血泪仇》创作于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的第二年,此剧在运用传统的秦腔音乐、唱腔、念白及表演等手段表现观代革命题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