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破账份
亦称“拿份子”“破份子”“分份子”等。旧时秦腔戏班经济核算和支付薪酬的一种管理方法。通常采用“底分制”,即按底分破账分份,故名。“破账份”的结算办法,各地戏班不尽相同,一般通用的方式是:先将戏班所用衣箱、道具等一应物件中该折费的件数与全班演职员工人数相加,形成一个账份数,每个账份均代表一物或一人,并折为分、厘为一个基本计算单位 (每一分为十厘),再评议出每个账份的具体分、厘数,然后除以当天所得收入总额,即为领取的底份。比如头道须生、正旦、大净、大丑、说戏、司 鼓、板胡等都是头份账,头份账的标准为一分二 (一般不超过一分半),其他人员根据演技、能力、贡献分为一分一、一分、九厘、半分等不同等级。戏箱一般裁三分账。然后将各底份相加,再乘以当天分、厘的具体金额,即为演员所领取的薪酬。艺术水平高、贡献大者,所拿的“份子”就多,反之则拿的“份子”就少。有的戏班当天破账分份,有的则一月甚至一个季度破账分份。 -
82019-10
[ 词条 ]《试验移植革命现代秦剧〈红灯记〉》
秦腔唱腔音乐集。甘肃省革命现代秦剧《红灯记》移植组、酒泉地区文工团试验移植。1972年4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含三个部分,一为前言,二为《红灯记》剧本(与京剧本同),三为秦腔主旋律乐谱,包括序曲、幕前曲、间奏曲和剧中人的全部唱腔等。 -
82019-10
[ 词条 ]《赵氏孤儿》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马健翎改编。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左传宣公四年》、昆曲《赵氏孤儿记》、秦腔传统本戏《八义图》《狗咬赵盾》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首演。本剧讲述了东周晋灵公,贪迷酒色,民不聊生。上卿赵盾于桃林冒死强谏不纳。奸佞屠岸贾欲霸朝纲,杀害赵盾及赵氏亲族300余口,又要杀死赵家仅留孤儿。赵氏门客程婴将其藏入药箱带出宫门。屠岸贾杀院,侍女卜凤拷死,程婴舍子,公孙杵臼舍生终使孤儿得救。15年后,程婴将其抚养成人,讲明真情,冤仇终得相报。贠宗翰饰《赵氏孤儿》之程婴(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宽肠子
宽肠子(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主工毛净。陕西西安市人。光绪宣统年间在省唱演,武胜于文。出演常遇春、张翼德、闻太师、三教主等人物,以及《定军山》之黄忠、《群英会》之黄盖。人赞其如群流激浪、迅雷烈风。 -
82019-10
[ 词条 ]台台子
台台子(生卒年不详)陕西秦腔演员。主工毛净。光绪初年闻名渭河南北。出演屠岸贾、楚怀王、贾似道、殷纣王、晋献公等人物形象,以及《黑逼宫》《九龙柱》《牧虎关》《打张仪》等戏。似天雷儆世,灵官传情。 -
82019-10
[ 词条 ]刘五儿
刘五儿(生卒年不详)陕西秦腔演员。主工毛净。光绪中期金盛班之头等角色。文武全才,唱做倶美。代表剧目有《红梅阁》《战宛城》《斩秦英》《战冀州》《三打洞》《甘露寺》以及包公各戏。串演《四岔》及《二天门》之张万祥,特别有趣。王绍猷《秦腔记闻》评赞曰:“匡庐瀑布,万仞波涛,神鳌鼓浪,豪气冲霄”。 -
82019-10
[ 词条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陕西省文化局1961~1964年编印。共出11集。书中收剧目约百本,多为老艺人口述抄录本。口述者有程海清、谢兴隆、田兴华、李德运、孙世荣、文汉斌、孙太平、杨桂芳等30余人。剧目有《蛟龙驹》《清素庵》《夜明珠》等。 -
82019-10
[ 词条 ]班规
秦腔戏班各种规矩的总称。秦腔班规是在演出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管理办法和行事法则,涉及敬拜、忌讳、礼让、戏俗、演出、惩罚等各个方面。虽未成文,却约定俗称。旧时,戏班强调艺人要有戏德。演出时不突出自己,不压倒别人;同台演戏,和衷共济,互相帮助;别人发生舞台事故,竭力加以弥补、挽救。做到这几点,便叫作“有戏德”。对于违反班规的行为,制定了一套非常严厉的惩罚手段,包括封箱、设堂惩罚等。班规的形成是为保证戏班演出有秩序进行,其中有些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意识和把头色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被废止。封箱旧时戏班封箱停演谓之“封箱”。俗例每年封箱两次:第一次在农历四月二十八至五月初三,正值小麦黄透,艺人回家夏收;第二次在年末岁尾,艺人整年辛劳,停演数日,稍事休息。一般两次休息前须将衣箱和其他演出用具摒挡就绪,加贴“封箱大吉”封条。收假后再郑重地启封开箱,换贴“新春大发”“开锣大吉”等吉庆语。封箱时间三五日不等,大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以后,年关之前腊月二十七、八日。箱主按全班人员艺技高低和贡献大小,分等奖酬,之后便停止演出,让大家欢欢乐乐过年。春节过后启箱演出之前,先由班主带领全体演职人员给庄王焚香化表(烧纸钱)以示祀奉,祈求降福,保佑一年演出顺利。设堂惩罚旧时,演员如有不服从派戏,或误场、打架、淫乱、偷盗、逃跑等不端行为者,班长即设“庄王堂”进行惩罚。所谓设堂,就是把庄王神像悬挂于舞台屏风中间,堂桌工起香火,由领班长或管事人主持,全体演职人员分坐两旁,责令犯规人举香跪于庄王像前检讨,乞求庄王爷和全班人员饶恕,然后由领班长发布命令,由丑角演员鞭打责罚,打多打少,谁也不能干涉,只有“检场”才有权拦解。请公堂又称“拉神堂”。戏班内部严惩违反班规的艺人,称为“请公堂”。旧时,班社班规严厉而残酷,对于在演出中严重失场、烂戏搪塞,或造成重大疏漏、损失以及违反乡俗村规、败坏班社声誉的艺人,由戏班中的几个主事人对其进行联审,商定出惩罚形式,严重者缚绑吊在二梁之上,棍打鞭抽,以示惩戒。另外,若逮住其他班社擅自来“挖墙脚”的人,也以“请公堂”形式严惩不贷。其法为派班长居中坐定,“四梁”(生、旦、净、丑四行主要演员)“四柱”(司鼓、二弦、板胡、大衣箱)站列左右并呈“八”字队形,再由小旦演员抱来“喜神童子”(即庄王爷),供于桌上,然后派班长如同演戏程式一样,发出提人令箭,将违规者提上,用绳索捆其手足,吊于大梁,直至其认错、告饶,保证不再重犯方止。打通堂戏班内部按照班规惩处违反规制的艺人,但比“请公堂”略轻,主要针对演出失误较小、对戏班声誉未造成严重后果者。故在演出结束之后,由班主或教练出面,将有关人等集合在一起,列队训责,最后所有艺人各打三板、五板,以示惩戒。城隍爷出巡旧时,每逢三月清明,便是城隍爷出府巡察之日。届时,各地将邀戏班唱戏酬贺,并由戏班演员化妆扮作轿夫,抬着城隍爷塑像环城游走,谓之“城隍爷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