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2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投闯王》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棣赓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陕甘宁边区边卫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河南义士李信开仓放粮,救济贫苦民众,为官府所逼,投奔闯王的故事。 -
82019-10
[ 词条 ]赵志忠
赵志忠(1921-1974)秦腔演员。主工大净。甘肃秦安县人。小名喜儿。1929年甘肃饥荒瘟疫蔓延,年仅8岁的赵志忠全家人口夭折,他被一名叫“瞎娃娃”的江湖艺人收养,并传授技艺。后又请了清水县白驼乡净角演员王存成为师,工习生角。出师后,参加“天水鸿盛社”,转而加入蔡跟福“福盛班”。1945年甘谷任建清“祥盛社”特邀他去搭班,从此专工净行。1953年参加清水县新民剧团,1960年辞职回家务农。擅演《铡美案》之包公、《四太逼宫》之曹操等,尤以饰演《赤桑镇》中的包公驰名。 -
82019-10
[ 词条 ]胜利剧团
甘肃秦腔班社。1943年创建于兰州。系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部政工大队第二队管辖。谈维新任团长,米清华任剧务团长。主要演员有谈维新(须生)、米清华(旦)、韩宝恒(旦)、王治安(小生)、谢斌(须生)、项志杰、炱受天(小生)、李景山(琴师),以及票友范克峻、刘兴文、刘国声等。主要剧目有《三滴血》《鱼水缘》《打金枝》《回荆州》《蝴蝶杯》《斩经堂》《周仁回府》《五典坡》《梅龙镇》《汾河湾》《祭灵》《拆书》《玉堂春》《烙碗计》等。1947年解体。 -
82019-10
[ 词条 ]三国戏
三国戏以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为题材,编演而成的秦腔剧目,称为“三国戏”。秦腔中的“三国戏”,总计不下百余本。塑造出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等形象鲜活的三国风云人物。这些人物演绎出《桃园结义》《江东赴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连营》《西城弄险》《舌战群儒》《水淹七军》等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戏曲故事,这些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又通过不同行当演员的唱念做打高超技艺展开形象塑造,由此又涌现出一大批垂范于后世的名家典型,有被观众称颂为“活诸葛”的王文鹏、刘易平、薛志秀,有“活孙武死诸葛”之誉的黄娃,有“活周瑜”之称的沈和中、岳中华、张新华,“活关公”之称的杨启华、阎国斌、王秉中、刘金荣、和家彦、景乐民,“活张飞”之称的李可易、刘茂森、米新洪,“活曹操”之称的耿忠义、杨金民等,都是当年叱咤于秦腔三国戏中的舞台名宿。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之秋”。尽管末代皇帝刘协依然驾座金銮,却被三个应时枭雄将其江山搅和得摇摇欲坠。这三个枭雄正是大家所熟悉的曹操、孙权、刘备。他们都是操戈斗械、图谋江山的立国霸主。曹操身为汉相,据守中原,举号为“魏”;孙权凭借水师,独霸江南,执旗为“吴”;刘备倚重天险,稳坐蜀中,旌旄为“蜀”。蜀、魏、吴各霸一方,形成鼎足之势,史称“三国”。罗贯中以此为历史背景,其《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既渗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也包含着当时人民的道德理想。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人民的力量。数百年来为民族戏曲提供了大量题材。三绝人物秦腔中的三国戏中与其他戏曲不同的是,秦腔对曹操、诸葛亮、关羽这三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始终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一奸诈过人;诸葛亮的“智绝”一机智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由此又创造出许多独特的表演特技,这些樹奴在舞台上形成独立的行当门类,秦腔中的“关公戏”即是一例。秦腔三国戏《葫芦峪》演出剧照(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许德宝
许德宝(1948- )戏曲首乐理论余、研光员。陕西周至人。曾为《花乡风情》《天河配》《药王孙思邈》《商鞅变法》《黄飞虎反五关》等30多部戏作曲、配器、指挥。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代表作有《论中国戏曲的节奏节拍形态》《论戏曲联曲体板腔体音乐的品类属性》《论戏曲音乐的个性特征》《音乐是戏曲的灵魂》《论秦腔音乐的艺术魅力》《戏曲音乐的功能与地位》等。专著有《陕西戏曲音乐概论》《戏曲音乐思辨》《秦腔音乐》《陕西戏曲音乐的流变与发展》《古调又翻杨柳曲》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参与过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工作,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常务副主编。 -
82019-10
[ 词条 ]甄亮
甄亮(1956~ )戏曲理论家。陕西渭南人。是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当代戏剧》执行主编。策划并执行主编2009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中国秦腔文化》丛书(含《秦腔音乐》《秦腔传统经典剧目选》《秦腔流播》《戏曲表演美学》《秦腔剧作家》《秦腔表演艺术家》等20部)。个人创作出版《吼出的文化》《秦腔习俗》《真情在民间》等专著9部,发表《发展秦腔重在优化秦腔文化生态统筹秦腔文化资源》《易俗社文化论》等数十篇论文和百余篇文艺作品,多次获全国或省级奖。荣获“全国百名青年文艺家”和“中青年德艺双馨会员”称号。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
82019-10
[ 词条 ]温凉盏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拿王通》。与清代南路秦腔《入侯府》、中路秦腔《背娃进府》为同目异本。小生、老生、二净唱做戏。含折子戏《温凉盏》。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三十三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宋王失落温凉盏,为张元秀拾得,张得知宋王限庞文百曰寻回,前往献盏,途中被王通骗走。庞以计擒拿王通,追回温凉玉盏。 -
82019-10
[ 词条 ]雒社扬
雒社扬(1956~)戏剧理论家。陕西户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讲授“美学”“编剧”“中国戏曲史”等课程。曾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当代戏剧》杂志社副主编兼协会创作理论部主任。参加省内外大型戏剧活动,在《中国戏剧年鉴》《中国戏剧》《剧本》《当代戏剧》《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戏剧理论、评论文章50余篇,其中《戏剧形态学论纲》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优秀论文特等奖”。出版戏剧专著《戏剧艺术教育》。2011年完成陕西省社科基金课题《陕甘宁边区戏剧史》。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