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刘宴奎
(1901~1954)秦腔演员。主工须生,兼演丑角。陕西人。幼年坐科学艺。二十世纪末浪迹于甘肃搭班唱戏,后入兰州化俗社。1932年到宁夏,先后在银川光盛社、孙葫芦戏班搭班演出。1935年应聘为宁夏觉民学社演员兼教练,为该社“八大教练”之一。他嗓音宽厚洪亮,刚柔相济,尤善在拖腔中施用鼻音。一生能戏颇多,以《空城计》《五丈原》《司马拜台》等剧中之“诸葛戏”最为赢人。在《玉虎坠》一剧中不仅饰演冯彦,还演丑角贺其卷,深为观众所称道。一生授徒甚多,深得业内尊敬和赞誉。 -
302019-09
[ 词条 ]刘金荣
(1904-1980)秦腔演员、编剧。工须生。陕西华县人。幼入秦镜社学艺,后在兰州新兴社、中兴社、文化社搭班。1949年后进人兰州市秦剧团。其台架好、眼神好,演戏感情色彩浓,尤其演壮怀激烈的戏,更能给人以强烈感染力,“恨”戏最为精彩。擅演剧目有《金沙滩》《炮烙柱》《放承恩》《破宁国》《广寒图》《四进士》,关公戏亦最为拿手。1957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对其《金沙滩?点将》一折给予较高评价。1955年他改编的《炮烙柱》获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學演出大会剧本奖,并以演该剧主角梅伯获得演员一等奖。 -
302019-09
[ 词条 ]肖顺和
(1900~1952)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蓝田县人。早年在西安搭班,与和家彦齐名。1939年到甘肃,先后在兰州振兴社、众兴社、武威福兴社、新怜社、西声社搭班。其身材修长,架子方正,眼睛有神,擅演硬扎戏和气色戏,尤以“死,,戏最具神色。如《斩杨继盛》《三拷吉平》《杀驿》等。道白戏也很出色,口齿清楚、字调高昂,其中《双灵牌》《十道本》最见功力。演唱“二音”尤佳。同时还喜欢反串丑角。曾与和家彦联袂演出《五典坡》而名动一时,串演《闹窑》之乞丐也深受好评。 -
302019-09
[ 词条 ]李俊义
(1915~?)秦腔木偶戏演员。陕西兴平县人。乳名随娃。自幼随父学艺,演出于西府一带。解放前,其木偶表演在兴平、礼泉、乾县、宝鸡一带颇有名气。1955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木偶戏,回国后入长安木偶剧团。其表演技术全面,尤功于甩发、耍帽翅、挑柴担等。并擅长制作木偶,所制作木偶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擅演剧目有《斩秦英》《金鳞记》《斩李广》《刘海政樵》《三调芭蕉扇》《淤泥河》《悔路》等。曾为陕西民间艺术剧院演员、艺委会顾问。 -
302019-09
[ 词条 ]乔德福
(1898~1973)秦腔演员。主工花脸。陕西铜川县人。自幼学艺,花脸、生、旦、净、丑无一不通。早年浪迹于关中、陕南,后又在甘肃闯荡。1928年至榆林,加入二十二军秦剧团。1949年后,加入榆林地区人民剧团,历任榆林地区人民剧团剧务股长、副团长等职。擅演《田丹救主》之田丹、《凤仪亭》之吕布、《走雪》之曹福等;演《游西湖》之贾似道、《铡美案》之包拯等角色更为绝妙。其嗓音实大声洪,即使幕后一声叫头,也能如雷贯耳,先声夺人。田德年、张建民曾喻其为“埋在土里的夜明珠”。 -
302019-09
[ 词条 ]沈鸿华
沈鸿华(1894~1975)秦腔演员、导演。甘肃天水市人。艺名黑巴巴,人称“内台红”“戏夫子”。1904年入天水鸿盛社学艺,师从李炳南。曾担任班社派班长和导演。因其博闻强记,十几岁时就能将鸿盛社80%的演出剧目从头背诵到尾,并对每本戏的板头、曲牌、锣鼓点子、服饰、道具了若指掌。1954年鸿盛社部分演员到兰州参加“工人剧团”,沈鸿华随团到兰,先后口述了400多个传统剧本。其中有鸿盛社的连台本戏,如列国戏30本(从《烽火戏诸侯》到《王翦》),三国戏30本(从《凤仪亭》到《六出祁山》),封神戏30本(从《女娲庙》到《火化摘星楼》)等。 -
302019-09
[ 词条 ]《西厢记》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普救寺》。小生、闺门、花旦、老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拷红》。事出唐元稹《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宋人话本《莺莺传》,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宋元戏文《崔莺莺西厢记》、元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陆天池《西厢记》传奇,明李日华、陆采《南西厢》传奇,佚名《后西厢》传奇、程瑞《西厢印》传奇、研雪子《翻西厢》传奇等。西路、中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莺莺害病》秦腔本,1958年长安书店刊行《拷红娘》秦腔折戏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民国时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清光绪二十九年(1893)抄存本,198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刊行《拷红娘》秦腔折戏本。另外山西蒲州、中路梆子,云南、四川、山东、河北梆子及豫剧有同目。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二十一集收录周自然口述《长亭送别》折戏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中路梆子《游寺》折戏本,山东省梆子剧团刘君狄藏山东梆子抄录本等。张掖市七一秦剧团演出《西厢记》剧照(孟云提供)剧情简介 洛阳书生张珙,赴试路经蒲东,借居普救寺攻读,偶遇故相崔珏之女莺莺,二人一见钟情。时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索莺莺。崔夫人悚惧,当众声言能有退兵者,以莺莺相许。张珙使僧遣书于友人白马将军杜确,打败孙飞虎,古寺得解围。然崔夫人背言悔约,只让莺莺和张珙以兄妹相称。张无奈,遂求助于红娘,莺莺赋诗表心。张趁夜跳过花墙与莺莺相会,莺假意责之使张忧而成疾。红娘忽引莺莺至,二人相见约定终身。事为崔夫人知,拷红责问,红娘反责崔夫人失信,崔夫人自知理屈,允诺张珙中试之后方可成婚。音像资料 2006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张掖市七一剧团排演的全剧光碟并出版发行。 -
302019-09
[ 词条 ]万寿衣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收玉兔》。武旦、武生、净做打并重。事出《西游记》第九十五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魏青山口述秦腔抄录本和甘肃省图书馆藏本。本剧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经宝象国,国王之正宫金圣皇娘被玉兔掳去。孙悟空搬来南海大士,擒玉兔,救金圣皇娘。张掖市七一秦剧团演出《西游记》剧照(孟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