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白蛇传》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金山寺》《金钵记》《雷峰塔》。小生、小旦、二净唱做打并重戏。含折子戏《许仙借伞》《盗仙草》《盗库银》《金山寺》《断桥》《合钵》《探塔》《祭塔》。中路、东路、西路秦腔常演。陈雨农、杨金声、何振中、李正敏、梁箴、孟遏云、张咏华、朱怡堂、关雪亭、马友仙、赵桂玲、张玉莲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 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清代大荔三友书局梓行秦腔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白蛇传》本戏及《盗灵芝草》《断桥亭》折戏本;陕西省城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雷峰塔》上下两卷本;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秦腔同名改编本;长安书店刊行杨鹤斋改编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集书录本;陕西艺术研究所藏大荔冯玉怀收藏清代抄录秦腔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九年田志云抄存秦腔本;甘肃人民出版社刊行秦腔同名改编本;敦煌文艺出版社刊行王正强选编《秦腔传统剧目选粹》舞台演出本。 -
82019-10
[ 词条 ]《投闯王》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棣赓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陕甘宁边区边卫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河南义士李信开仓放粮,救济贫苦民众,为官府所逼,投奔闯王的故事。 -
82019-10
[ 词条 ]《陕西戏曲史料丛刊》
三辑共收各类史料80余篇,主要有田益荣的《秦腔》,焦文彬的《秦腔概述》,王依群的《剧种特色的形成及其发展》,赵洪的《范紫东及其剧作初探》,黄俊耀的《马健翎艺术生涯》,静波的《陕西现代秦腔班社之概况》,鲁侠的 -
82019-10
[ 词条 ]杨德山
杨德山(1917~1997)秦腔演员。主工大净。原籍陕西乾县薛楼镇。艺名百选。幼时浪迹陇东,最后在合水县固城乡王昌村落户。1932年入宁县早胜振兴社工习丑行,后改大净。1939年参加合水县民众剧团。1958年随团奉命调赴甘南,改名甘南州秦腔剧团。1962年遣乡务农。1978年回合水县秦腔剧团,重返舞台,直至离休。 -
82019-10
[ 词条 ]三星镜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小丑、净唱做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逯喜进秦腔抄存本。本剧讲述了明世宗时,田子启同州赴任,在熊儿山遇虎,为白熊所救,相逼成亲,生一子。 -
302019-09
[ 词条 ]刘发祥
刘发祥(1906~1971)秦腔鼓师。陕西三原县人。乳名常娃。初操二股弦,又改司鼓。识工尺谱,吹拉弹打不挡。曾在西安正俗社、平凉平乐社、兰州精诚剧团等班社司鼓。1949年后在甘肃省秦剧团任鼓师。他力主并从事秦腔音乐的改革,对秦腔《善士亭》的唱腔、击乐进行了精心设计。曾多次评为甘肃省秦剧团先进工作者,并荣获1955年甘肃省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 -
22019-10
[ 词条 ]王震
王震(1938~ )秦腔音乐家、板胡演奏家。甘肃甘谷人。1952年参加文艺工作,初入西北实验剧校,后转入西北戏曲研究院(后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相继在该院二团、一团任演奏员。师承秦腔首乐家荆生彦、荆永福等。基本功力扎实,谙熟传统音乐,对弦乐、管乐、打击乐等多种门类乐器均有所长,曾在数十部剧目中任板胡领奏。同时致力于唱腔设计与音乐创作,独立或合作的秦腔剧目有《九江口》《传枪》《庵堂认母》《江姐》《丫鬟断案》《家庭公案》《黄土魂》《丹青梦》《龙须记》《贵妃醉酒》《睢阳魂》等。 -
82019-10
[ 词条 ]苦音
秦腔唱腔音乐两种曲调类型之一。与“欢音”相对。秦腔的“苦音腔”之所以能够表现忧伤之情,原因是基本建立在燕乐徵调式音阶之上,该音阶所用各音音序排列如下:苦音音阶因其“变宫”(7)的音高,较本位7略低却又低不到降7,在“羽音”(6)—“宫音”⑴这一小三度之间基本处于等分音位秦腔苦音唱腔基本为七声徵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