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三兴社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于1929年。因甘肃遭受少有旱灾,已解散的同乐社推举陈景民、田德年、郗德育三位著名秦腔演员联合创立该社,并租赁了关雪亭的戏箱开始营业演出。 -
302019-09
[ 词条 ]一汪水
秦腔演员。工花旦。陕西关中人。真名不详。因善于以目传神,观众称“一汪水”。幼好秦腔。12岁始登台演出。16岁经咏霓园主人招进京。仪容俊美,举止温柔,“好为妇女装束,及既业伶”。 -
302019-09
[ 词条 ]马友仙
马友仙秦腔一级演员。女。工小旦,兼演青衣。1944年生。陕西咸阳市人。13岁入咸阳大众剧团学艺。1960年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得李正敏、杨金凤等名家指导。代表剧目有《窦娥冤》《白蛇传》《谢瑶环》,以及秦腔现代戏《洪湖赤卫队》等。曾多次获陕西省戏曲汇演表演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其妹马金仙亦为秦腔名旦。马金仙(1946~1997)。秦腔演员。女。工小旦。陕西咸阳市人。1958年入咸阳地区大众剧团学艺,后曾任剧团副团长。戏路与其姐马友仙接近。其嗓音高亮,表演细腻。 -
302019-09
[ 词条 ]状元媒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铜台破辽》《傅杨争亲》《六郎追车》《铜台解围》等。小旦、须生、武生、老生唱做戏。含折子戏《追车》《扯画》。事出《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九、三十回。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书录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书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等。 -
82019-10
[ 词条 ]砌末
但早期秦腔并无此称,一应物件直呼其名。且品种及数量也很少,仅有最常用的杯、壶、笔、纸、令箭、官印等物。随着秦腔艺术中道具渐次丰富,效法京剧“砌末”称谓方普遍沿用开来。秦腔演出道具之一。如秦腔《牧虎关》中,高旺遇“黑风”时即执此旗过场表演。水旗:秦腔演出道具之一。白色、绸质、方形。旗面绘饰水纹,表示水浪。《白蛇传?水斗》中水族所持的旗即是。车旗:秦腔演出道具之一。秦腔丑角戏演出中,笏板还常被充作梳子、刮舌板用之,以示取乐。刑枷:秦腔公堂道具之一。麻鞭:秦腔封神戏专用道具。此种道具的表演特技称为“打麻鞭”。秦腔《太湖城?收殷夫人》孙武子鞭打殷夫人即用此。 -
302019-09
[ 词条 ]赵匡胤杀院
西路、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飞龙传》《赵指挥改诗》。红生、须生唱做戏。事出《飞龙全传》第四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有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女娲镜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火轮牌》《李旦走国》《朱砂印》《寿星桥》《绣龙衣》《柴房会》《玉裹肚》。须生、小旦、武生唱做并重。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邓春松
邓春松(1939~)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省礼泉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永寿山区任教。1971年后在咸阳市人民剧团、咸阳市群众艺术馆、咸阳市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编剧工作。经剧团上演和发表的剧本有十多个,其中秦腔《双镯记》(与人合作)获省剧本创作三等奖,独立编写的大型秦腔历史剧《丹青泪》《汉宫泪》分获咸阳市1986、1988年剧本二等奖,同时获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剧本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