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楼英杰
秦腔演员。工花旦、小旦、青衣。陕西西安市人。原为汽车司机,酷爱秦腔,以票友下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兰州,颇受群众欢迎,与何振中齐名。四十年代到新疆,在迪化(今之乌鲁木齐)新中舞台一唱即红。 -
302019-09
[ 词条 ]谢迎春
谢迎春(1954~ )秦腔剧作家。女。陕西渭南市人。为渭南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与人合作创作的大型古装剧《青荷吟》,获陕西省剧目综合大奖——优秀剧目奖和编剧奖;与人合作的秦腔电视连续剧《狸猫换太子》(又名《太子调包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小戏《红枣红了》获陕西省小戏小品电视大赛二等奖等 -
302019-09
[ 词条 ]曾鉴堂
曾鉴堂(1871~1933)秦腔演员。以演花旦著称,后也兼唱正旦、老旦。陕西三原县人。又名玉桂,艺名一枝花。赵杰民之高足。嗓音天赋很好,唱腔圆润流畅,表演大气,功力过硬,唱做倶佳。王绍猷《秦腔记闻》赞曰:“如凤池春色,雅俗共赏。”辛亥革命后,曾在西安榛苓社任教,何振中、常春燕、马振华等均得其真传。 -
302019-09
[ 词条 ]《回汉支队》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秦腔剧团集体创作,韩国栋执笔。唱做并重。1980年盐池县秦腔剧園首演《本剧讲述了1948年春,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回汉支队奉上级命令,决定攻克安宁堡,消灭驻守在安宁堡的反动民团赵蝎子部。 -
302019-09
[ 词条 ]《包公三下阴》
西路、甘肃秦腔。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探阴山》《铡判官》《燕香山》《三下阴》。小旦、小丑、小生、大净唱做工戏。含折子戏《探阴山》。1950年文化部明令禁演剧目之一。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谢焕章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许元璋口述本。另有河北梆子抄录本,北路梆子抄录本等。 -
302019-09
[ 词条 ]王建平
王建平(1956~)秦腔剧作家、一级编剧、导演。甘肃张掖市人。研究生毕业。曾任张掖地区七一剧团副团长、团长,张掖地区文化出版处副处长。后任甘肃省秦剧团团长、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文学会理事、甘肃省振兴秦腔学会副会长。其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及首届、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的“编剧一等奖”“导演一等奖”,并多次获得甘肃省敦煌文艺奖、新创剧目一等奖、编剧金奖等。 -
82019-10
[ 词条 ]董志塬脸谱
董志塘、脸谱甘肃东路秦腔脸谱。是甘肃平凉庆阳一带形成的脸谱流派,当地观众称“塬上路路”。该脸谱是在秦腔和汉剧传统脸谱基础上,吸收当地庙宇和石窟的塑像造型,不断创造逐渐定型下来。初演二黄戏,因唱腔优美、戏功扎实,造成轰动后逐渐改唱秦腔。他不仅把汉剧武戏之长和“耍牙”“判子吹火”等特技融入秦腔表演之中,还将二黄音调同秦腔苦音拖腔巧加糅化,形成独树一帜的甘肃东路唱派,对当地秦腔产生较大影响。民国初,他落户于宁县焦村,苦学方言,改工秦腔花脸,兼演须生、丑角。演《陆洪换太子》之刘雄,在台柱上一个飞燕亮式,可等国太唱完修书一段唱方收势。 -
302019-09
[ 词条 ]木楠寺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风雪图》《寒窑记》《吕蒙正赶斋》。贫生、正旦唱做戏。含折子戏《坐窑》《赶斋》。现存版本有长安书店刊行《吕蒙正赶斋》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宋朝丞相刘懋之女刘翠屏,飘彩择婿,打中书生吕蒙正,父嫌吕贫,逼女悔婚,女不从,父怒而赶出府门,与蒙正寒窑相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