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若耶溪》
秦腔小戏。孙仁玉编剧。别名《访西施》。小旦唱做工戏。事出《吴越春秋》《越绝书》《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九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战国时,越败于吴。 -
82019-10
[ 词条 ]《马健翎现代戏曲选集》
收录马健翎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编写的秦腔《好男儿》《查路条》《血泪仇》《一家人》《穷人恨》,眉户戏《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7个剧本。 -
82019-10
[ 词条 ]骑锋剧社
新疆秦腔班社。1948年10月组建,隶属国民党骑五师政工处。负责人王义民。主要由新中舞台的部分人员和迪化、昌吉招收的艺人组成。如符子和、张福、楼英杰、王正民、唐生俊、赵兰芳等。 -
302019-09
[ 词条 ]牛家班
甘肃秦腔班社。成立年代不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咸丰十年(1861)间在兰州有演出活动。班主为牛怀顺。主要演员有三元官、桑旦(大嘴娃)、吴占鳌等。 -
302019-09
[ 词条 ]万顺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宣统元年(1909)朝廷解除“国孝令”后,著名秦腔旦角史月卿(八娃子)联络当年东盛班、福庆班所有留兰艺人,重新组成万顺班。史月卿、来喜子、张天保、文汉臣先后任掌班人。冯玉祥部师长刘郁芬入甘后禁演了《游西湖》《二进宫》《八仙过海》等60多个秦腔剧目,并只准戏班午场演出。加之地方军人马仲英兵变,部分演员在文汉臣串连下赴岷县演唱,万顺班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四素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清素庵》《囊哉装箱》。小生、小旦、小丑唱做工喜剧。含折戏《囊哉装箱》。事见清代剧作家李芳桂(又名李十三)所著碗碗腔剧本《清素庵》。南路、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收录程海清口述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存本。山西蒲州梆子有同目。 -
92020-01
[ 词条 ]杨生禄
杨生禄(1889-1948)秦腔演员。主工须生。甘肃敦煌人。出身梨园世家,艺名尕娃子。幼师从姐夫王麻子,后又拜师余兴泰,并得栓娃子指点。成名后又从张毫学丑、袁大头学净。 -
302019-09
[ 词条 ]李夺山
(1897~1929)秦腔演员。主工须生。原籍陕西。艺名“十二红”。初入兰州福庆班学艺,师从岳得胜和林儿。12岁时登台,以《斩韩信》一剧名动全城,得艺名“十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