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黄鹤楼
秦腔传统小戏。须生、武生唱做戏。事出《三国志平话》、元人《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杂剧、郑瑜《黄鹤楼》杂剧及清无名氏《黄鹤楼》传奇。各路秦腔常演。沈和中代表剧目之一。其间穿插“呵翎”“窜圈椅”等特技表演。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西安纯益成书局刊行秦腔本,长安书店1955年刊行沈和中演唱秦腔本;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刊行沈和中演出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留树芳保存秦腔抄本。 -
302019-09
[ 词条 ]表演艺术
秦腔的各个行当和门类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式系统,并在乐队(见场面)伴奏下协调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秦腔展示舞台方法的基础,偏重于唱工的剧目形成以文场乐队伴奏的文戏,偏重于武打的剧目形成以武场乐队伴奏的武戏。就舞台方法而言,秦腔表演艺术具有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舞蹈化、夸张化等特点。秦腔表演的综合性 秦腔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表演特征,体现了其舞台艺术的高度综合性,是构成舞台表演艺术核心的基础。秦腔表演的虚拟性 以虚假的动作或道具仿效出真实的行为。秦腔表演的虚拟性体现在陈设、动作、时空等方面。①陈设虚拟。主要体现为舞台上的“无中生有”。舞台一般以“一桌二椅”为主要陈设。秦腔表演的舞蹈化 表现在演员以手式、形体所表演的一切做工戏和武打戏上。秦腔表演的夸张化 唱念做打(舞),喜、怒、哀、乐等一切表演,都是生活行为的夸张化。 -
302019-09
[ 词条 ]刘化鹏
秦腔演员、导演。工须生,兼演花脸。陕西西安市人。13岁入高陵县化民社学艺。1949年参军入西北野战军文工团(今西安市五一剧团)。所执导现代剧《三世仇》获1964年西北五省(区)秦腔汇演一等奖。 -
82019-10
[ 词条 ]王九思
据传与康海一道创造了秦腔声腔中的康王腔,被后来的西府秦腔所吸收。 -
82019-10
[ 词条 ]《石佛寺》
《石佛寺》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反淮安》《吕后乱朝》。须生、武生、泼旦、正旦、幼生唱做戏。事出《史记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邓贵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亦藏口述抄录本两个版本。本剧讲述了汉高祖崩,吕后专权,杀戚后,毒赵王,立己子刘盈为惠帝。 -
302019-09
[ 词条 ]赵云搬骨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二坂坡》。须生、小生唱做戏。情节史籍不见有述,《三国演义》亦无。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冯大鹏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王正端
(1914~1970)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3岁入西安正俗社学艺,师承高天喜、屈景益、王兴博、王德荣等。出科后,与李正敏合演《五典坡》《铡美案》等戏。后到李正敏之正艺社演唱。培养帮助众多秦腔新秀,如杨金凤、李爱云等。 -
302019-09
[ 词条 ]王玉堂
王玉堂(1882~1954)秦腔旦角演员。工小旦、武旦,兼演老旦。陕西宝鸡人。艺名香苓。出身于秦腔世家,幼年随父跟班学艺。清光绪末年,自组香苳班,常在凤翔、宝鸡一带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