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杨八姐闹馆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闹馆打店》《破澶州》《醉入幽州》《杨八姐救兄》《拦马过关》。文武须生、老旦、刀马旦及反串武生、武丑唱做打并重戏。含折子戏《挡马》《盘店》。事出《北宋杨家将演义》。南路、西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十集书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佘太君寿诞之日,举家欢庆。 -
302019-09
[ 词条 ]《取长沙》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战长沙》《收黄忠》《箭射盔缨》等。红生唱做并重,文武带打戏。事出《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栗怀印
栗怀印(1930~2010)秦腔鼓师、一级演奏员a陕西西安市人1940年入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学艺,先学须生,后改习司鼓。1951年入西安易俗社担任鼓师。鼓艺精良,尤善钻研,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剧种的锣鼓经,为丰富和发展秦腔打击乐做出了一定贡献。曾为近百本戏司鼓。1953年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并荣立三等功。1957年、1960年先后参加拍摄秦腔艺术片《火焰驹》《三滴血》,任司鼓。1964年在西安市首届现代戏汇演中,担任《红梅岭》司鼓,获音乐演奏奖。1981年随西安访曰代表团赴日本演出担任鼓师。 -
302019-09
[ 词条 ]穆家戏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同治十三年(1874)前后成立于永昌,班主穆氏(名不详)。主要演员有穆氏父子三人及王宝宝、南精沟子、郭四哥等。其初因穆氏父子喜好秦腔,闲时经常自拉自唱,在群众中产生了影响。此后穆氏请人缝制了戏衣,自制了简单的砌末,初具戏班规模,开始登合演出《走雪》《小姑贤》等秦腔折子戏,人称穆家班子。 -
82019-10
[ 词条 ]空城计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抚琴退兵》 《西城弄险》。须生、花脸唱做工戏。常与《失街亭》《斩马谡》连演,称“失、空、斩”。事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及郭冲《诸葛隐谋》。西路、南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常俊德口述秦腔抄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权涌泉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另有山东梆子本、中路掷子本、蒲州掷子抄录本等。 -
302019-09
[ 词条 ]《美人图》
以《美人图》命名的秦腔剧目有两出。其一是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昭君和番》《王昭君》。须生、正旦、二净、方巾丑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和番》。事出《史记匈奴传》《后汉书》《西京杂记》。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李增彦清光绪元年抄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也藏其抄录本,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山西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均有同目,名为《白阳河》,情节与秦腔略异。 -
32019-10
[ 词条 ]钱森
(1928~)秦腔演员。宁夏吴忠市人。14岁学艺于银川庚辰俱乐部,师从杨正俗、姚茂秦、刘玉勤等。其唱腔吐字真切,韵味浓郁,并形成低回婉转、徐舒醇厚的风格。演出剧目颇丰,尤功于刻画悲剧性人物。1954年前往上海观摩华东戏曲汇演,将越剧《庵堂认母》搬上秦腔舞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主要致力于唱腔研究、培养学生和导演工作。七十年代后期,任宁夏艺术学校副校长。1988年退休。 -
302019-09
[ 词条 ]李小雄
(1971~)秦腔演员。主工文武须生。陕西凤翔县人。1988年甘肃省定西戏校毕业后,分配至定西地区秦剧团工作。在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西北五省区戏曲精品大荟萃等赛事活动中多次获得一等奖。2009年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