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杨家将戏
人物特点 秦腔剧目中的杨家将,名称上与京剧略有小别。如:秦腔称老令公杨继业,京剧则称杨业;其他如三郎杨延广,京剧称杨延安;五郎杨延昭,京剧称杨延德;六郎杨延景,京剧称杨延昭。正因此,杨家将戏一直都是秦腔演员争相创演的一大热门。擅演名角 秦腔演员喜演杨家将戏不只是对杨门诸将捍卫边疆、抗击入侵者英雄业绩持有格外的崇尚之情,更因无论杨继业还是杨延景,都是靠把、袍带兼于一身的生行角色,不仅唱念做打功夫全面,戏剧情节也十分跌宕离奇。尤其秦腔,首重须生,列其为“四梁”之首而备受厚待,由此争得“把式戏”之声誉。近两百年来,不知成就了多少生行演员,并将其推上“明星”的宝座。而杨家将感人的故事,正是通过数代秦腔名家的绝色表演而达到家喻户晓,更加深入人心。 -
62019-12
[ 新闻 ]太白文艺出版社中国
秦腔 知识服务平台中国风文创产品定制秦腔 主题中国红马克杯2019-12-06来源: -
82019-10
[ 词条 ]猴子戏
秦腔舞台上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以及牛魔王、白骨精等,均成为西北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艺术形象。经典剧目清代中叶,秦腔艺人就以“套管子”的手法,编演出众多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力保唐僧西天取经的剧目,其中有单本戏、小戏,还有连台本戏。擅演名角猴子戏向来被秦腔界视为畏途,学者不易,成名者更难。见于记载的除静娃、杨畅中、陈乐山等寥寥数人外,全然不及京剧、川剧有更多出类拔萃者。 -
12010-08
[ 图书 ]
秦腔 习俗作者:甄业;史耀增 -
12010-08
[ 图书 ]
秦腔 表演艺术家作者:杨文颖 -
302019-09
[ 词条 ]行当
秦腔行当沿革秦腔最初的行当发展基础是当地民间小戏,它的行当分类经历了由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发展到生、旦、净、丑“四行”为核心的由简到繁和不定规到定规的演变过程。秦腔形成初期的行当 明末清初秦腔剧种由民间小戏向舞台大戏嬗变,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为主。秦腔、同州梆发展大行十三门二十八类。西府秦腔发展为四大行十七小行。四大行为生、旦、净、丑。其他为三路演员,包括老旦、媒旦、花旦以及校尉、彩女、龙套等,统称为底色,在民间素有“名角扛旗,底色不余”的说法。秦腔行当划分秦腔行当分为生、旦、净、丑,除旦行为女性人物外,其余皆为男性人物。 -
82019-10
[ 词条 ]包公戏
根据《三侠五义》《包公案》等小说及相关话本和民间传说编演的秦腔剧目。这些剧目大都集中宣扬一个主题,即北宋清官包拯的刚正不阿、公正廉洁、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经典剧目若将秦腔现有的“包公戏”分类,为民申冤和平反冤假错案的有《铡判官》(又称《探阴山》)《节孝祠》(又称《包公卖布》)《双钉记》(又称《钓金龟》)《铡美案》(又称《琵琶记》《三官堂》)《铡国舅》《铡包勉艺术特色秦腔中的包拯以大净应工,其脸谱和服饰的主色调为黑色。黑色代表刚正憨直鲁莽。包拯因称“黑人黑相”,加上“不畏权势,刚正不阿”,用色则又黑中透红,以红代黑。所以,过去的年代,包拯全脸为黑,界以“白眉子”,脑门勾一上弦月牙,内套一轮红日,秦腔故直呼其为“黑脸”。不过甘肃、陕西秦腔包拯的脸谱也是有区别的。擅演名角清末咸丰、同治年间以来,西北秦腔舞台上涌现出一批专演包公的大家。 -
272019-11
[ 新闻 ]秦安县2018年春节文化活动
秦腔 演唱会掠影为了丰富和活跃春节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秦安县邀请西安易俗社来秦安开展了为期5天的精彩演出。来源:秦安县委外宣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