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12011-12
[ 图书 ]
秦腔 走进校园作者:李明瑛;周国栋;李季;石小军 -
12010-08
[ 图书 ]
秦腔 传统经典剧目选作者:丁科民 -
302019-09
[ 词条 ]行话
后来该行话在秦腔戏班亦有流行,如秦腔大戏班视秦腔木偶戏班即为“外江派”长居一地固定演出的戏班,视来此地盘临时演出的戏班为“外江派”等。好好: 与“把式”同义。见“把式”。后被戏班和观众,用于对演技有绝招、别人很难达到的须生、武生等名角,即被尊称为“泰斗”。红床 :班社内部对声情并茂、唱做倶佳演员的褒称。正神 :与“零碎”相对,班社内部对演重头戏主要演员的尊称。挂红 :旧时秦腔戏班从外地请来名角或名角到外地演出,为扩大影响,增加收入,在首场演出中当场挂红,抬高其身价。一些名角还未出场,仅在帘内一声“叫板”,或者出场与观众碰面的第一个扎势亮相,就赢得热烈掌声和满场喝彩,即称“碰头好”或“碰头彩”。炸堂 :指演出效果极佳,上座爆满。讨红火 指演出效果极佳。偷人 :旧时戏班用不正当手段将另一戏班的名角挖去,为自己班社搭班演出,行内人将此行为称为“偷人”。怯台 :又称“怯场”。指演员上台表演,因心情过分紧张害怕,导致神态举动不自然。 -
12011-11
[ 图书 ]
秦腔 与传媒作者:杨立川;高宇明;冀福记;林焰;何军;付友英 -
82019-10
[ 词条 ]列国戏
对当时甘肃秦腔的革新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大部剧目作为单本戏甚至一本戏分为数折,作为折子戏至今仍在上演。①光绪年间列国戏。清光绪末年,甘肃西和县福德社班主魏启元,曾主持编演了两套《东周列国》传统秦腔连台本戏,一套已佚,一套为36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当年部分抄录本。民国初年,甘肃天水西秦鸿盛社班主李炳南主持编演《东周列国》秦腔传统连台本戏,共52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当年全套抄录本。擅演名角列国戏中的人物,大都分属不同行当扮演,各自通过繁难的唱工和身段表演,甚至专用特技进行角色形象的创造。”,《激友》张仪[贫生]所唱“无银钱当时把英雄困倒”,《杀狗劝妻》曹庄[小生]所唱“人生在尘世间何物为重”等,都是秦腔唱腔中的精品。 -
82019-10
[ 词条 ]李(三元官)派
当时秦腔班向例凡超等名角,皆于名下殿以“官”字,以示尊崇,故世人称其为三元官。久而久之,真名佚失。据传,三元官人美风仪、躯干挺秀,举止温雅,见者多疑为宿儒。自幼知书,通晓汉唐历史及诸小说。吴占鳌同治、光绪甘肃秦腔演员。工须生。生年不详。兰州市人。三元官之高足。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由他出面牵头,联络流散于迪化的陕甘秦腔艺人,组织演出,引起商界关注并给予资助,正式成立班社,命名为“新盛班”。同年七月十五首演于红山庙会,引起轰动,为新疆创建秦腔戏班之始。陈明德清同治、光绪甘肃秦腔演员。主工大净。甘肃通渭县闭门关人。清同治、光绪年间甘肃秦腔演员,主工大净。生年不详。陇南人。先为秦腔好家(票友),后拜福庆子(张福庆)为师,进入福庆班学艺,工花脸。 -
292019-11
[ 新闻 ]“
秦腔 ”群星灿烂时 | 陈忠实评陈彦《说秦腔 》秦腔 是我来到这个世界接受的第一支旋律,那是少不更事时在乡村戏台下注入生命的,后来竟成为音乐欣赏兴趣里无可替代的主旋律,直到现在依旧难改。来源:陈忠实 -
42019-12
[ 新闻 ]2019
秦腔 戏迷大赛,报名火热开启一声秦腔 ,唱出秦人最真挚的情感 “一天可以不吃肉喝酒,不能一天不唱秦腔 ” 这是大多三秦父老的心声 路上哼两句秦腔 ,一扫整天的疲惫 不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 “心在哪里,秦腔 舞台就在哪!” 你不信?来源: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