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傅陟人
傅陟人(1933~1999)秦腔导演。陕西西安市人。艺名傅芝O。毕业于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先后在甘肃省山丹县秦剧团、甘肃省秦剧团、兰州市秦剧团任导演。先后导排《澶渊之盟》《东风解冻》《蟠桃园》《画龙点睛》《东方女性》《诸葛亮吊孝》《桃李梅》等数十本秦腔剧目。1959年改编和导演的秦腔历史剧《芳草碧血》,参加甘肃省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 -
302019-09
[ 词条 ]《玉凤簪》
《玉凤簪》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十四王访宁夏》《王连哭五更》《访宁夏》。小生、小旦、净角、小丑念做并重。1925年宁夏孙葫芦秦腔班根据宁夏府发生过的一件真实案例编写而成。各路秦腔常演。现有3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马登新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和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中路梆子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王泽民
(1944~ )秦腔演员。工老生。10岁入宁夏中宁县新民剧社学艺。1971年调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任演员。擅演剧目有《金沙滩》《八件衣》等。 -
302019-09
[ 词条 ]汉调桄桄
又称“南路秦腔”“汉调秦腔”“桄桄戏”。陕西秦腔发展中的一个支系或流派。由同州梆子向南流播演变而成。流行于陕西的汉中、安康诸地。清乾隆时,洋县一带秦腔戏班用当地语言、山歌、民歌、小调等丰富了原来的唱腔曲调,形成“汉调桄桄”。辛亥革命前后,已发展到40多个班社,常到甘肃、四川各地演出,又吸收了各地剧种音乐、舞蹈和表演。其须生、老旦的唱腔同东、中、西路秦腔大致相同,旦角和花脸的腔调特别高昂。花脸讲究“犟音”(以假嗓翻高八度),旦角则用窄音行腔,吐字都是“高八度”(假声)或假声转真声。音乐各板路有巧、快、软、硬之分。部分是老艺人从东、中、西三路陕西秦腔及川剧、汉调二黄口授而来,有些来自民间传说和口头创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由老艺人口述抄录了《帝王珠》《水灌晋阳》等200多个剧目,并经常上演。 -
82019-10
[ 词条 ]张耀民
张耀民(1930~1988)秦腔剧作家。陕西耀洲人。幼年曾人渭北秦腔正风社、民声社及西安三意社学艺。创作、改编秦腔剧本《傅秀章》《势利眼》《逛拉萨》《檀道济》《血的控诉》等十多种,其中《血的控诉》为其代表作。 -
302019-09
[ 词条 ]牛皋扯旨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二净、须生、正旦唱做戏。事出《说岳全传》第七十九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秦桧害死岳飞,牛皋愤恨宋王忠奸不辨,去太行山落草为王。 -
82019-10
[ 词条 ]姚昌民
自幼酷爱秦腔艺术。幼时即为学校文艺活动骨干,经常参加戏曲编演和乐队伴奏活动。I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后入《当代戏剧》任理论、评论编辑。曾发表秦腔理论研讨、表演赏析、新剧目及专著评论文章百余篇,字数计约近百万,主要有《国情是决定戏剧命运的条件》《提高秦腔丑角表演的艺术品位》《他是读者的知心人》《〈丁家院〉的启示》等。 -
82019-10
[ 词条 ]《索夫盘夫》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鸳鸯坠》。小生、武生、老生、小旦、大净唱做并重。含折子戏《索夫盘夫》。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代,曾铣为奸相严嵩所陷害,惨遭灭门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