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温凉盏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拿王通》。与清代南路秦腔《入侯府》、中路秦腔《背娃进府》为同目异本。小生、老生、二净唱做戏。含折子戏《温凉盏》。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三十三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宋王失落温凉盏,为张元秀拾得,张得知宋王限庞文百曰寻回,前往献盏,途中被王通骗走。 -
82019-10
[ 词条 ]《燕兰小谱》
古代秦腔著本。清吴长元(署名安乐山樵)著。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8)。全书共5卷。第一卷为以兰花作比喻咏演员的诗,盛赞了王湘云秦腔表演艺术及成就;二、三、四卷分花部和雅部,是对乾隆年间北京旦角艺人的介绍和诗赞;第五卷为演员相关轶事及诗词的杂录。书中每人均有小传,其中有秦腔艺人23人,诗138首。此外还保存了花雅戏曲,尤其是秦腔的剧目、表演艺术、唱腔音乐、班社、舞美及乐器等方面的重要史料。1959年辑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
302019-09
[ 词条 ]《孙悟空盗扇》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火焰山》。武旦、武生、净做打并重。事出《西游记》第五十九、六十回。西路、中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袁允中秦腔改编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王建庭清光绪十二年(1886)抄本,高生怀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唐僧一行途经800里火焰山,大火挡道,无法通过。 -
302019-09
[ 词条 ]棘阳关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收岑彭》。武生、须生唱做并重。事出《后汉书邓冠略传》第六回,《东汉演义》第四十回、四十二回。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沈德福口述秦腔抄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齐爱云
齐爱云(1968~)秦腔演员。女。主工正旦,兼演刀马旦。陕西西安市人。12岁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师承马蓝鱼。毕业后成为西安市五一剧团演员。2009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其中《阴阳鉴》一剧,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也在全省历次戏曲赛事活动中获得奖项。系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2005年又在“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四小名旦竞美秀”角逐中,成为“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齐爱云饰演郑瑛娇 -
82019-10
[ 词条 ]火龙枪
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净角唱做并重。甘肃秦腔常演。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冯大鹏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成祖时,归化王熊胆犯境,唐通往剿,熊胆以火龙镖大畋明军。 -
82019-10
[ 词条 ]脸谱
秦腔脸谱造型,也是有其生活依据的。独目脸秦腔脸谱谱式的一种。因仅画一只眼睛,故名。甘肃及陕西西府秦腔中颇为流行,《沙陀国》中李克用、《四大夫伐齐》中郤克、《金桃会》中古冶子等谱式,皆属此类。秦腔脸谱谱式的一种。以鼻梁为界,将脸分为阴阳两半,半面为净,勾绘脸谱,半面为旦,俊扮旦妆,如秦腔《鸡头关》中姬兰英即是。塑型脸秦腔脸谱谱式的一种。系秦腔《黄河阵》中燃灯教主专用。勾金脸而不写“佛”字,仅在脑门绘以蝴蝶纹,再用棉花塑一燃灯粘贴其上,以获辱立体造型效果。清末流行极盛。巴巴脸又称“娃娃花脸秦腔脸谱谱式的一种。脸谱流派秦腔脸谱起源甚早,早在明代已有。随着秦腔艺术迅速发展,名家、流派人才纷呈,他们结合自身表演特色,不断创新,丰富了秦腔脸谱艺术特色,形成秦腔脸谱的不同流派。传至今日的秦腔脸谱流派主要是清末民初的范式。陕西甘肃秦腔各自成派,同一角色,其脸谱在构图和色彩上大同小异,手法上陕西较重大体大面,甘肃多趋于细碎繁縟。同时,宁夏、青海、新疆的秦腔脸谱也都自有其特色。 -
22019-10
[ 词条 ]肖炳
肖炳(1938~2004)秦腔音乐家、一级作曲。陕西省合阳县人。1951年参加西北民众剧团,主要从事秦腔板胡演奏。1964年在中央首乐学P元进修后改任作曲。曾担任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团艺术指导、陕西省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创作了一批富有新意的秦腔音乐作品。在秦腔音乐设计中,大胆吸收其他兄弟剧种的音乐,开拓了秦腔音乐的表现力。另有《秦腔音乐唱板浅释》出版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