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面具
面具秦腔演出中特技用品的一种,表演妆扮之一。面具用纸褙做成,有面颜起伏,挖出眼孔,上绘面目表情或脸谱,并涂刷清漆固色。形制有桶形面具、只罩颜面面具、半截面具3种。①桶形面具。用来罩住头颅的面具,如秦腔《探阴山》《游西湖》中的牛头、马面、大头鬼等。②只罩颜面面具。秦腔《跳加官》中的加官、《八件衣》中的吊死鬼等鬼怪形象所用的面具。③半截面具。 -
82019-10
[ 词条 ]风入松
秦腔曲牌。传为猫康所作。成为曲牌后,北曲属双调,南曲属仙吕宫双调,在昆曲中常在双调套曲内使用。京届也作为大字牌子演唱,用于行路、发兵等场面。秦腔中的[风入松]为唢呐曲牌,由于节奏明快跳跃,旋律刚劲有力,多配合舞剑等动作表演,秦腔《群英会》舞剑时此。牌还以三段使用,分别用于立约、画押、书写文字等场合。 -
82019-10
[ 词条 ]《花部农谭》
古代秦腔著本。清焦循著。成书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书前小序对乾隆与嘉庆年间花部戏曲的兴起及在“花雅之争”中的作用做了总评。书中对花雅剧目、音乐唱腔进行了对比,并指出花部戏曲,特别是乱弹(即秦腔)与元杂剧的血缘关系,肯定了它“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全书重点在于后面的分论,共10节,分别对10部影响大的秦腔剧目加以详考和评论,所论剧目包括《铁丘坟》《龙凤阁》《两狼山》《清风亭》《赛琵琶》《义儿恩》《双富贵》《紫荆树》等。 -
302019-09
[ 词条 ]万寿图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八仙图》《刘海盗月》《刘海戏金蝉》。须生、小生、小旦唱做戏。事出清无名氏《刘海上寿》杂剧。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董玉魁、王吉庆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反大同》
秦腔传统本戏。须生、武生唱做工并重。各路秦腔常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孙双钱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康熙时,康熙命叔王巴斗公敖奎押银赈济陕西灾民,途经大同,邀总兵姜迁同往,看守皇贡之金。 -
302019-09
[ 词条 ]八阵图
秦腔传统小戏。别名《陆逊误入八阵图》《八卦图》。小生、须生唱做工并重戏。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元明杂剧《诸葛亮石伏陆逊》及明清《八阵图》传奇。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收藏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孙权部将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蜀军,兵至鱼腹浦,夜人诸葛亮所布“八阵图”中,被困。 -
82019-10
[ 词条 ]《白先生看病》
秦腔小戏。孙仁玉编剧。丑角做工戏。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九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白失鬼目不识丁,用他人用过之药方,为人医病骗钱。 -
82019-10
[ 词条 ]固原化俗社
宁夏秦腔班社。1936年始建于固原。班主石林泉、雷霄汉。演员大部分是从陕西、甘肃到固原搭班演戏的艺人,演出的剧目多是秦腔传统戏,主要有《炮烙柱》《七星庙》《秦香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