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节义图
秦腔传统本戏。闺门旦、小生、靠把武生唱做并重。中路秦腔常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高天一、任温之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陈玉桂、玉兰兄弟,与参将李龙之女贞娘、静娘订婚。 -
302019-09
[ 词条 ]王谋儿
(1886-1967)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渭南县人。13岁时入澄城金盛班学艺,成为唱念做打四功俱佳的东路秦腔艺人。因其以演《斩韩信》而享誉,有“活韩信”之称。并能饰演多种不同角色。清末,曾率东路秦腔进京,以其纯熟的演技载誉而归。擅演剧目有《四郎探母》《辕门斩子》《临潼山》《斩韩信》等。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學演出大会中被授予荣誉奖。 -
302019-09
[ 词条 ]《盖苏文抢山》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访白袍》。净、武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访白袍》。事出明代《白袍记》传奇。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叶长盈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杨侯爷征西》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须生、武生、净唱做打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曹洪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清代年间,羌王马龙造反,同治帝派杨黑虎往剿,其子杨寿贪玩,为番兵所杀。 -
302019-09
[ 词条 ]生行
秦腔舞台上对正生、老生、红生等文武胡子生的总称。但也有说法认为凡带黑三绺的中年男性,不分文武,在秦腔中均称为“须生”。主要分为正生、老生、红生、马褂生、道袍生和衰派须生。二十世纪初,秦腔演员李云亭、刘毓中、耿善民、和家彦等,均以正生行当饰演过周仁一角。秦腔红生,虽系专行,但大都由靠把须生兼演,其表演方法上有明显特点,着重刻画人物非凡的英雄气度和庄重的神威风采。二十世纪初,出现过一批专演红生的秦腔须生演员,如杨启华、闫国斌、徐正国、王秉中、刘全禄、刘金荣、和家彦、王朝民、景乐民、张全易等,均对秦腔红生行当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秦腔本无专应此工的演员,通常多由跟班学徒、学员临时担任。 -
82019-10
[ 词条 ]张庆美
(1870~1947)清光绪秦腔演员。工老生、须生,并精于京剧、汉剧。又名张大少。出身于湖北省郧阳县城关镇一个封建官吏家庭,其父曾任河南省寿阳县知县。张庆美少时私塾就读,酷爱戏曲。1911年汉剧社遇战乱解散,入甘肃董志塬三胜班、清顺班、太昌王家戏班等改唱秦腔。由于掌握京剧、汉剧的表演形式,并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表演水平,加之虚心好学,求教各著名秦腔演员,刻苦学习秦腔方言,聚众家所长为己有,技艺日有所长,戏路渐宽,表演娴熟,颇具特色,名扬陇东。 -
82019-10
[ 词条 ]供庄王
旧时所有秦腔戏班都要供奉戏神。其形有二:一是在三尺长、二尺宽的白布之上,上画庄王神像,下画“童子爷”。平时由领班长收藏供奉,春节启箱演出之前,便悬挂于后台,所有演职人员焚香化表(烧纸钱),以示敬奉。二是秦腔《二进宫》之李艳妃所抱明太子道具——身着服装的木雕小人儿。平时供于后台,演剧时则作为道具。如甘肃高台县沙河忠义班所供童子爷,正是剧中定国公徐彦昭和侍郎官杨波死保的明万历皇帝,这正好应了甘肃西秦腔出自明代万历之说。庄王爷系指何人,其说不一:一说为楚庄王,因为《优孟衣冠》是最早的戏曲雏形,艺人认为秦腔本由楚庄王所创,故戏班将其尊为戏之始祖;二说乃指唐玄宗(李隆基),原因是唐玄宗酷爱歌舞百戏,设梨园,置教坊,还曾在参军戏中扮演过丑角 -
302019-09
[ 词条 ]《串龙珠》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反徐州》《五红图》《徐州堂》。须生、武生、净唱做并重,其间贯穿甩纱帽特技。含折子戏《徐州堂》。各路秦腔常演。刘立杰、和家彦、宁秀云、刘化鹏代表剧目之一。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长安书店刊行冯杰山改编秦腔本、《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六集书录本,另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第一集书录本,《山东地方传统剧目汇编莱芜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