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三兴社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于1929年。因甘肃遭受少有旱灾,已解散的同乐社推举陈景民、田德年、郗德育三位著名秦腔演员联合创立该社,并租赁了关雪亭的戏箱开始营业演出。不久,因关雪亭收回戏箱,郗德育退出,班社解体。 -
82019-10
[ 词条 ]李梦阳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音乐家。甘肃庆阳人。字空同。与康海、王九思同为“明前七子”之一。后卷入刘瑾案,官场失意后归里隐居,主要从事曲子研究和倚声填词。还提倡文体改革,反对风靡一时的“台阁体”之萎弱文风,形成以他和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复古流派。一生写诗、散曲1200余首,辑为《空同子集》66卷,在甘肃刊行后流传全国。 -
82019-10
[ 词条 ]《扶徐国主》
李干臣编剧。别名《虬髯公》。生、旦、净、丑唱做工戏。事出明人张凤翼《红拂记》传奇。陕西易俗社首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隋末,杨素府有红拂妓者,拜张忠俭为兄,随李靖至长安同辅李世民灭隋。后张忠俭乃偕妻同往海外,立扶徐国主。 -
82019-10
[ 词条 ]泰和社
甘肃秦腔班社。1926年原民勤行宫和盛社艺人刘发杰、黄根成、钟常富等返乡后,吸收小曲、秦腔艺人组成的秦腔班。全班30余人,刘发杰任班主。农忙务农,农闲演戏,在民勤湖区各乡镇巡回演出。1929年马仲英部屠民勤时,主要演员逃散,剧社停演三年多。1934年重组时只剩十八九人,无力排演大戏,与德俊社合班演出。1937年,该社青年演员刘万益躲壮丁到内蒙古巴彦浩特,拜当地秦腔戏班兴华社演员吕少亭(艺名金叶子)为师,三年后返乡,带来十多本民勤罕见剧目,丰富了泰和社上演剧目。主要演员除刘发杰、黄根成、钟常富外,还有刘万益(俗称刘锁儿,小旦兼小生)、曹开兴(俗称曹旦儿,原为小曲艺人)等。1949年初解体。 -
32019-10
[ 词条 ]窦凤琴
(1959~)秦腔演员。女。工正小旦。甘肃宁县人。13岁考入宁县秦剧团。1985年调入甘肃省秦剧团,现为该团副团长。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注意借鉴兄弟剧种表演之优长,同时又把民歌、流行歌曲的一些发声技巧融入秦腔的演唱之中,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赢得“陇上金嗓子”“秦腔金凤凰”之誉。从艺以来,先后在30多部戏中担任主角,擅演剧目有《白花曲》《斩秦英》《玉蝉泪》《窦娥冤》《火焰驹》《梨花情》《思源》等。在历次全国和省级戏曲大赛中,多次获得最高奖项。还是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系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1995年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窦凤琴饰演《斩秦英》之银屏公主(王正强提供)窦凤琴精彩唱段:《窦娥冤-杀场》《火焰驹》选段 -
32019-10
[ 词条 ]黑西林
(1957~)秦腔演员。女。主工正旦、老旦。陕西西安市人。14岁考入兰州市秦剧团。从艺30多年来,曾在40多部剧目中担任主角或配角,擅演剧目有《狸猫换太子》《仵逆坟》《双罗衫》《李逵探母》《窦娥冤》《火焰驹》《下河东》《辕门斩子》《薛刚反唐》《金鳞记》《五典坡》《四贤册》《八件衣》等;也在现代戏《三世仇》《小八路》等剧目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在历届西北五市、甘肃省戏曲大赛中,屡获表演一等奖、金奖。 -
32019-10
[ 词条 ]吴彩兰
(1945~ )秦腔演员。女。工青衣,兼演花衫。陕西富平县人。自幼酷爱秦腔,拜王月楼、康祥、呂月兰为师。14岁考人新疆哈密红星秦剧团。她唱法技巧娴熟,嗓音清脆酣闻,行腔华贵绚丽。擅演《铡美案》之秦香莲、《白玉楼》之白玉楼、《五典坡》之王宝钏、《断桥》之白素贞、《法门寺》之宋巧娇、《卖苗郎》之柳迎春等。 -
32019-10
[ 词条 ]何勤
(1945~)秦腔演员。女。主工青衣、小旦,兼演刀马。新疆阿尔泰市人。12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十师猛进剧团,并随团学艺,师从王宝顺等。常演《五典坡》之王宝钏、《铡美案》之秦香莲、《白蛇传》之白素贞、《火焰驹》之黄桂英、《杨门女将》之穆桂英,在现代戏《江姐》《红嫂》《盘石湾》等戏中也担任过主演;1982年,饰演现代戏《萨里哈与萨曼》之萨曼一角,颇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