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秦腔五大式
秦腔基本功。秦腔演员入门必学 并严格训练的五种式子。除平膀式、上马式为男 女共有外,其余各式男、女角各有不同。丑角另 加茶壶嘴式。每扎一式的时间,必须坚持七八分 钟以上,以求给膀、腰、腿上功,达到能支持、能 控制,上台表演才能做到一次扎定,姿势准确, 合乎要求。秦腔五大式男角五大式包括平膀式、坐马式、上马 式、弓箭式、魁星提斗式五式。①男角平膀式。手 心向下,五指张开,目视正前方,再倒至右脚出, 左腿给力,右脚尖踮起,但两臂不收式,始终保 持与膀持平。②弓箭式。又称“前弓后箭”。左脚 向左方迈出100厘米许,脚尖朝向左方,左腿弓 起,大腿平,小腿直,左胯要开,右腿则要绷直; 身向正前方,目视右前方。此即“左弓箭式”;反 之,若右腿弓起,则称“右弓箭式”。戏中,武生扎 式亮相,尤其短打武生武打表演中,均贯穿弓箭 式动作。③男角上马式。右腿单立,左腿弯曲抬 起并包脚,同时右臂高举,左臂弯曲至胸前,左 手心朝下全握拳,呈勒马状,目视前方亮住相。 秦腔《赶坡》薛平贵出场时即有此式。④坐马式。 又称“骑马式”。右脚向右方迈出约50厘米许, 两脚撇成大“八”字状,两腿弯曲,下蹲,大腿斜 垂,小腿直,开胯,形同骑于马背。文官武将挥鞭 骑马或勒马扎势,多在此式亮住相。如秦腔《调 寇》,寇准在八王府门前下马扎式,《荆柯刺秦》 弁脾可与秦舞阳出场抖马、亮相中均有运用。⑤魁 星提斗式。右腿单立,左腿弯曲目U后伸出,右脚 底朝上,同时右臂向上前方撩起,左臂向下后方伸出两手心朝外,并呈半握拳,身向右斜,目视 前方亮住相。此式多为武将、短打武生所用。《燕 青探庄》出场表演即有此式。女角五大式包括平膀式、上马式、天棚 式、前指后翻式、勾鞋式五种。①女角平膀式。准 备动作、出脚、脑脚、倒脚步等动作均与男式同, 仅两臂划出至腰部,撑开,手心向下,五指张开, 目视正前方。走台步、跑圆场、亮相等均有贯穿 运用。②女角上马式。姿势与男角上马基本相 同,仅左腿不高抬,两腿作前后交叉状,右腿在 后,脚尖着地。戏中多用于角色出场扎式亮相, 多在扎式中演唱[尖板]之后再收式。③天棚 式。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跟着上一步成右踏 步,同时双手上撩成撑掌,手心朝上,身向右前 方,目视左前方亮相。戏中多为女旦专用。《走 雪》曹玉莲仓皇逃难途中双手撩起蝴蝶裙以亦 遮风挡雪,即用此式。④勾鞋式。又称“拾钱式”。 双腿父叉,右腿在目U,左腿在后下蹲左脚尖着 地;右臂向上伸直,左臂向下伸直(略弯曲),手 心朝上,身向左斜,目视左手,亮住相,呈拾物 状。戏中旦角多有穿插表演。《走雪》曹玉莲仓皇 逃难途中被雪滑倒即以此式示以扶地。⑤前指 后翻式。双腿交叉,朝左下蹲,右脚朝前,左脚面 朝上同时,左臂在后撩起翻腕,手心向上。右臂 在前,向右下前方伸出,并出兰花指,目视右手, 身向右拧住亮相。为女旦专用扎式。含壶嘴式丑角需要具备的基本功。左脚 向前迈半步,左脚尖点地,左腿在前,右腿在后, 呈弯曲状同时,右手背向后腰间,右臂向前弯曲 抬起,手式呈赞美式,拇指则朝脸部,身向左斜,目视左前方亮相。其形如同一把茶壶。此扎式为 丑角专用。《拾黄金》小丑出场自报家门“小的我 名叫胡来”即用此式作自我表白状。 -
302019-09
[ 词条 ]脚位
秦腔基本功。演员舞台表演中,站式的分解动作之一,即包步式、八字式、丁字式、戳腿式、踏步式、存腿式、盘卧式、大掖步、踮丁式等。与脚姿密不可分,脚位与脚姿既是演员训练站相的开始,同时又是表演各种程式动作的前提。①正步式。两腿站直并齐,两脚并拢,脚尖朝正前方。演员无论扮演任何角色,最讲究“站取子午”,旦为正步,尤其正旦站立、坐定,执旗龙套、宫娥彩女排位站列等,均贯穿运用正脚位。以显其稳重、端庄。②八字式。两腿站直,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向左右分开。文生、大净,台步、坐姿,均贯穿运用八字脚位。以显其身段造型的美观、协调。③丁字式。左脚向正前方迈半步,右脚即上半步横站,使右脚窝紧靠左脚跟,两脚即呈“丁”字形状,称为“左丁步”,反之称“右丁步”。常为武将所用,即所谓“武为丁字,动分左右”。无论站立、行走,均贯穿运用丁字脚位。以显其身段造型的美观、英武和协调。④戳腿式。右脚跟踮起,右脚尖点地,膝稍弯曲,膝盖稍向右掰,为“右戳腿式”;反之则称“左戳腿式”。生、旦提甲拉山膀亮相,丑角站立表演道白等,均贯穿戳腿步式动作。⑤踏步式。又称“别步式”。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撤一步,右脚尖与左脚跟相距约15厘米,右脚掌着地,脚跟踮起;左腿直立,右腿稍弯曲;右膝掖在左膝后面。即为“右踏步式”,或称“右别步”;反之,则称“左踏步式”或“左别步”。旦角跑圆场、走台步、上楼、乘轿起始常用该动作。⑥存腿式。又称“竖桩子”。左脚绷直,向前伸出约30厘米许,以脚尖点地;同时右膝弯曲,与左膝并靠,右脚满脚着地。即为“右存腿式”,或称“右竖桩子”;反之,则称“左存腿式”或“左竖桩子”。生角跑圆场、走台步、蹚河、过桥之起始均贯穿该动作。⑦盘卧式。又称“踏步蹲”。以“踏步式”两腿弯曲缓缓下蹲,蹲至如坐矮凳高低为宜;右小腿不能触地,双腿掌握好重心,既不能前倾,也不可后坐。称为“右盘卧式”或“右踏步蹲”;反之则称“左盘卧式”或“左踏步蹲”。多用于旦角,如《火焰驹*花园》一场,芸香数花表演中有所运用。⑧大掖步。以“八字式”右脚横上约30厘米,脚尖稍向右方,右腿半弓;左腿向后换去,左脚尖与右脚须保持一条线,两大腿夹紧,向右拧身坐胯。此即“左掖步”;反之则称“右掖步”。戏中生、旦赶路“跑圆场”均有所用。⑨踮丁式。依脚位前后,分前踮丁式和后踮丁式两体,又各左右之分。以“八字式”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膝盖绷直,绷脚面,脚尖点地;同时左腿绷直,左脚满脚着地,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即为“右前踮丁式”;反之则称“左前踮丁式”。后踮丁式仍以“八字式”起,右脚向前迈一步,膝盖绷直,满脚着地;同时左膝绷直,左脚跟踮起,绷脚面,脚尖点地,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此即“左后踮丁式”,反之则称“右后踮丁式”。“前踮丁式”为生角常用,“后踮丁式”为旦角常用。脚位 -
302019-09
[ 词条 ]穆家戏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同治十三年(1874)前后成立于永昌,班主穆氏(名不详)。主要演员有穆氏父子三人及王宝宝、南精沟子、郭四哥等。其初因穆氏父子喜好秦腔,闲时经常自拉自唱,在群众中产生了影响。此后穆氏请人缝制了戏衣,自制了简单的砌末,初具戏班规模,开始登合演出《走雪》《小姑贤》等秦腔折子戏,人称穆家班子。后有陕西艺人唐申来到永昌,穆氏请唐搭班唱戏并兼教练,唐将王宝宝、南精沟子、陈聋子等收为徒弟,传授技艺。在此基础上,由穆氏倡议并出资一半,城隍庙香火钱出资一半,正式购买戏箱,产权归城隍庙所有,供戏班无偿使用。穆氏任箱主,唐申任领班,始唱卖戏。经常上演的剧目有《清官册》《梅花阵》《三元扫北》《唐王游地狱》等十余本。后因穆氏年迈,由唐申任箱主。解体年代不详。 -
302019-09
[ 词条 ]《辛安驿》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金钟罩》《女强盗》。小生、小旦唱做并重。事出《文武香球》。现有两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和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兵部赵恒之子景龙路经庐山,遇寨主杨胜,被邀山寨小住。景龙寄信与父,被提督石亭所辱,赵恒受诬入狱,赵女黄容逃走。婢女罗雁男妆往随。夜宿辛安驿,误饮药酒昏迷,店主之女凤英,慕罗雁英俊,强订婚姻,洞房中罗雁还女子本相,始知误会。 -
302019-09
[ 词条 ]群英会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吉庆图》《海瑞奏严嵩》。须生、小生、武生唱打工戏。含折子戏《海瑞上疏》。事见《明史海瑞列传》卷二百二十六。西路、南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友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八集收录阎泰芳、徐荣福口述抄录本,蒲州掷子油印本及中路梆子抄存本。本剧讲述了明嘉靖时,严嵩残害忠良。黑水国出兵犯境,帝命兵部卢士杰征讨;卢驻兵边境,且有讨伐严嵩之意。杰士刘义武亦恨严嵩当道,于江北设“群英会”以召天下英豪。御史海瑞、邹应龙秉忠直谏,嘉靖只听信严嵩读言,命斩海、邹二御史。刘义武等群英在卢士杰的相助之下,一举革除严嵩及其党羽,国始安宁。 -
302019-09
[ 词条 ]要命娃
要命娃(生卒年不详)秦腔花衫演员。擅演丫鬟旦。真名佚。清光绪初年已驰名三秦,其中《梅降雪》之狐旦、《卖水》之芸香、《翠屏山》之莺儿,以及秋鸾、卜凤、翠屏、寇珠等角色,更是独擅胜场。中年之后,为西安庄王庙会首多年。 -
302019-09
[ 词条 ]马家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同治元年(1862)于清水县创办,班主马玉堂,由于马名显望重,资财雄厚,且无世俗之见,很多名演员乐于到马家戏班参加演出。如德元儿(旦)、周旦儿(生)、傅班长(须生)、吴天赐(净)和王德彪(司鼓)等。上演主要剧目有《重台别》《黄桂英哭杀场》《回荆州》《八件衣》《卖油郎》《秦琼卖儿》《七人贤》等。光绪二年(1876)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戎马梢山》
现代本戏。别名《刘志丹》。余振东编剧。唱做并重。1979年甘肃省庆阳文工团首演。导演杨俊清,音乐设计向国权。杨清俊、袁正民、郭警钟、刘毓刚等演出。本剧讲述了1935年,渭华暴动失败后,刘志丹返回陇东。时驻防庆城国民党保安司令谭世麟,早闻刘善于练兵,遂招之,任其为陇东民团骑兵六营营长。时当地有以郭宝珊为首的为了反官府压迫,组织饥民在子午林拉杆举事,刘将谭之一营人马带走,又收编了郭的武装,从而扩大了红军队伍,建立了陇东南梁革命根据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