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胭脂驹》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王明芳拜相》《乌木剑》《双背鞭》。须生、武生唱打并重。含折子戏《双背鞭》。各路秦腔均演。今存版本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魏曱合、徐德喜口述秦腔抄录本。剧情简介 王明芳与子王旗赶考途中被冲散,王旗被番将贺起龙收为义子,明芳中进士后被派往边廷勘乱遭擒。父子于番营暗会,盗去胭脂驹和乌木剑,并用涤水鞭打败番兵,凯旋朝廷,父子受封。代表唱段 《双背鞭》一场王明芳(须生)所唱“我父子出营来天昏地暗”大段成套唱腔较流行。唱词为:我父子出营来天昏地暗,王明芳在马上思念家园。我家住徐州城石合小县,我的父布政司坐过云南。天不幸我的父早把命断,我的母受寡居抓我成男。自幼儿在南学曾把书看,盼只盼王开选上京官。幸喜掙龙虎榜鳌头独占,主封我巡河道镇守江南。自那曰过相府参拜樊显,我不该酒席宴口出浪言。那奸贼上殿去拿本参见,他命我文官职挂帅征番。幸喜得到那里戡平贼乱,实不料贺起龙夜愉营盘。绊马坑拿住我绳捆锁链,他将我吊在了百尺高竿。贺起龙他和我无仇无怨,小王旗跪闽在他的面前。论交情他不该如此阴险,这件事闽教我难解难参。儿王旗果算得精明强干,盗来了胭脂驹逃出边关。两骑马好一似蹄生火焰,我父子才逃出虎穴龙潭。诚恐怕贺起龙后边追赶,叫王旗我父子马上加鞭。王明芳在马上自思念,猛想起昔曰三桃园。他弟兄徐州城曾失散,关二爷被困在土山。曹差去能言利嘴张文远,顺说关某归中原。上马金来下马宴,十美女进膳曹问安。买不下关某心一片,每曰思念三桃园。听说刘备把古城占,恨不得插翅出五关。连辞三次曹不见,寿亭侯印屋梁悬。封金不动世罕见,保定皇嫂离中原。出许昌他把孔秀斩,韩复孟旦丧二关。三关卞喜把命断,四关王琪丧黄泉。刘清贤五关未敢战,小秦琪把守黄河滩。关公又把秦琪斩,渡河找兄登阳关。蔡阳领兵紧追赶,追到古城城壕边。蔡阳后边大声喊,要与秦琪报仇冤。张翼德擂鼓刚三遍,蔡阳的人头落马前。他弟兄古城掙会面,不愧结义在桃园。我父子此番回朝转,动一本杀樊贼大报仇冤。 -
302019-09
[ 词条 ]贺振民
贺振民(1927~1969)秦腔演员、导演、编剧。工须生。陕西户县人。14岁入凤翔风易社学艺。出科后曾在甘肃陇东搭班演戏。1950年回陕,参加凤翔县人民剧团,先后任团长、副团长等职。后期也做导演和创编剧本。他演戏十分讲究程序技巧的综合运用,并把唱腔、眼神、手势、步法融为一体,于动作和气度细微处力求体现剧中人物的不同身份与性格来,所演《打镇台》之王震和《二堂舍子》之刘彦昌,虽同为七品县令,化妆行头无异,但其性格、气度、精神完全不同。所演《天波府》之寇准、《徐策跑城》之徐策、《下河东》之赵匡胤、《麒麟山》之马三保等被西府观众称为一绝,将其尊为“凤翔四大须生”之首。所创现代秦腔小戏《苗复生》《母女心事》(合作)一度成为剧团保留剧目。 -
302019-09
[ 词条 ]《江姐》
现代本戏。李迟根据阎肃同名歌剧移植改编。唱做并重。1964年甘肃省秦剧团首演。导演刘靭、薛再平,音乐设计易炎,舞美安裕群。路玉玲、刘芳玲、温警学、李华一、王治安、李光辉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共产党员江雪琴,在往华蓥山途中,亲眼看到爱人彭松涛被敌人杀害。她化悲痛为力量,奔向华蓥山,投入新的战斗。正当她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时,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而被捕。在中美合作所,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逼,正气凛然,针锋相对,最后从容就义。 -
302019-09
[ 词条 ]李逸僧
李逸僧(1878-1942)秦腔音乐家、编导。陕西西安市人。原名翼生,自称“短左袂僧”。出身于富商家庭,自幼受私塾严格教育,尤好文学、戏曲、音乐。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慈禧太后逃至西安,被荐入宫当侍卫。辛亥革命时跟从张凤翔反清,立功擢升。1914年离京。两年后出任陕西省督军府副官主任。后因厌恶官场,专心从事戏曲研究和秦腔改革工作。对京剧、秦腔、蒲剧、碗碗腔、眉户等剧种都非常熟悉,俱能演、编、导。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曾组织广益娱乐社、众票社等。擅长于文生、雉尾生和丑角,《群英会》《辕门射戟》等均为拿手之作。1931年至1938年,为三意社创作、改编、移植、排导的《苏武牧羊》《化墨缘》《玉堂春》《娄昭关》《卧薪尝胆》等剧目,一直被秦腔界立为范本。尤精通音律,极善创造新腔,如《娄昭关》魏明帝之“欺寡人”排比叠句所唱[二六板],《苏武牧羊》[二倒板]不经[慢板]过渡,直接转人[二六板],李陵、苏武各为半句的激紧对唱形式,更是脍炙人口;特别是《玉堂春》苏三的大段[碰板]唱腔,以及红、蓝二袍在唱板中的插问等,都是他的首创。对李正敏、何振中、孟遏云等后起之秀也精心指教、热情帮扶,蒲剧名家阁逢春、王秀兰等,也得到过他的指导和资助。 -
302019-09
[ 词条 ]《白水滩》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通天犀》《十一郎》《血溅万花楼》。须生、武旦、大净唱做工戏。含折子戏《起解》《面虎》。事出清人《通天犀》传奇。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长安书店刊行本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温玉堂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二龙山华世春起兵反朝,明世宗命罗廷和其子罗通出征,生擒华世春,解京途中被华妹碧莲劫去。罗通得樵夫木易援助,退敌回京。西安易俗社王醒民饰《白水滩》之青面虎(易俗社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侯红琴
侯红琴(1971~"秦腔演员。女。主工正、小旦。陕西周至县人。1985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毕业后入西安市青年秦腔艺术团(原三意社),师从肖玉玲。后任西安秦腔剧院畐1J院长兼三意社社长。曾演《火焰驹》之黄桂英、《三滴血》之李晚春、《慈母泪》之孙淑林、《玉堂春》之苏三,现代眉户剧《谷雨》之女主人公谷雨、《曲江情》之王宝钏、《少帝轶事》之玉措公主、《法门寺》之宋巧娇、《狸猫换太子》之李妃、《周仁回府》之胡秀英、《杨门女将》之柴郡主、《三娘教子》之王春娥、《窦娥冤》之窦娥,现代剧《祝福》之祥林嫂,以及四集电视剧碗碗腔《金琬钗》之丽娘,折子戏《河湾洗衣》之田赛花、《新别窑》之王宝钏和《昭君出塞》之昭君等角色。获奖甚丰,并被评为陕西西安市“德艺双馨”先进个人;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
302019-09
[ 词条 ]高台乐善堡忠义班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年代无考。据现存资料明洪武十一年(1378)就已存在。因当地居民皆从山西迁来,好乐(唱戏)好善(信佛),遂将“大寨子”堡名改为“乐善”,戏班子亦名“乐善”。又因该戏班是亦农亦艺、以艺为主的江湖班,最早以演唱曲子为主,至清乾隆时依然沿袭曲子、秦腔“两下锅”的演出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甘肃文化主管部门调查发现“洪武十一年整建乐善忠义班”字样账簿一卷,并从该班班址关帝庙戏楼发现一副残缺庄王神像及一个眉子碗;还在戏楼“续文匾”上发现该班历次购置戏箱的记载。其中最早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殷启运箱主购置戏箱的记述。 -
302019-09
[ 词条 ]李寿亭
(1921~2005)秦腔演员。工须生。甘肃县人。有“宁县红”之誉。10岁随继父学艺。14岁可登台演出。1944年到边区参加革命,成为陇东剧团演员。1949年随团西进兰州,主要从事剧团领导工作,先后任甘肃省秦剧实验社副社长、甘肃省秦剧团副团长、兰州市秦剧团团长、兰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等职。擅演剧目有《反徐州》《春秋笔》《破宁国》等。还可反串二花脸,如《玉虎坠》之马武、《虎头桥》之魏延等。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