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面部化妆
秦腔人物造型的一部分,是塑造角色面部形貌的重要艺术手段。面部化妆通过对眼、眉、口、鼻的夸张描绘,可塑造剧中人物的形貌特征,刻画出角色的内心活动、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尤其净行角色的勾脸,不同颜色、不同线条都有不同的象征性寓意,使他们出场后与观众的第一个照面中,便能辨识其忠奸美丑。可分为俊扮、勾脸两种。俊扮又称“素面化妆”,因其用手蘸色往脸上拍抹,故又称“拍彩”。主要用于生行、旦行面部化妆,但不包括彩旦和勾两面脸的武旦。俊扮还有“粉妆”“油妆”之区别。勾脸适用于净行、丑行及形貌丑恶的妖旦。化妆程序秦腔演员在面部化妆前,先净面,再擦上一些护肤品,然后上底色,底色的配制一般分为男底色和女底色两大类。男底色和女底色用的配制油彩分别用肉色、白色、黄色和朱红色,基本要求配成以肉色为基调的底色。生角的底色略红,旦角底色略发点肉色,须生和正旦的底色应略黄一些。底色拍好后就是上眼红和腮红。然后用定妆粉定妆,定妆粉一定要定得均匀,粉上好后一定要刷干净,否则,当演出过程中,演员如果出汗,妆就容易花。接着是上麵旨。旦角演员要贴水鬓,脸形可随意改变,就没必要刻意的去化面颊;如果生角和正旦面部较为丰满,应在面颊两侧打一些阴影,这样给人一种丰满而轮廓线条清晰的感觉。接下来就是化眉毛和眼睛。最后抹上口红,一个完整的妆就化完了。①起势。又称“起窍”。秦腔生、旦角面部化妆程序之一。指粉妆中的额面定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秦腔生、旦角化妆额面起尖做人字形,额面定位高,化妆前须剃额子。此后逐渐降低起势,剃额子乃废。②印堂纹。秦腔面部化妆的一种。剧中须生、小生、娃娃生等角色,须在额前正中用辛红或胭脂画一竖纹,即称“印堂纹”。边缘清晰者,则称“通天柱”。娃娃生多在眉心画一红点,很多角色则用手指滋一条红晕。③点眼角。秦腔旦角化妆手法之一。方法是在两只大眼角处用朱红各点一小红圆点,有的则贴一小片亮片,以显其双眼神采。④抹口红。秦腔旦角化妆程序之一。方法为用指尖蘸取红油彩顺唇描抹,并以口唇开闭动作配含使色布勾。秦腔口红形态变化较大,早期时兴“樱桃小口”,仅在唇中点一圆点,后则追求“巧嘴薄唇”,故以色抹成薄唇两片;时下又兴“好莱鸡嘴唇”,以丰满为美,故又抹得方厚泽润。化妆材料秦腔的化妆材料主要分为面部化妆材料、头部化妆材料和舞台化妆材料。面部化妆的用具有眉笔、毛笔、色笔、色碗、水碗、镜子、梳子、刷子、大小片子、彩匣子、梳头桌等。其早期化妆用笔多用狼毫或羊毫,小刷子亦用羊毛刷,今多改为专用鸭嘴形化妆笔和羊毛刷。化妆材料主要用银活、黑墨子、纸拧拧、丽子等。①银活。又称“银货”。头面的俗称。秦腔旦角化妆用品之一。铜制镀银,故名。饰于额前颜面的装饰品。②黑墨子。秦腔生、旦化妆材料之一。常用于油妆画眉、眼睑等,具有绒毛质感和不反光等特点。其制作方法为:将瓦片覆于清油灯焰之上,待灯焰将瓦片熏黑后刮下即成,使用时以笔蘸描勾画眼眉。③纸拧拧。秦腔旦角化妆用品之一。常用于旦角描眉画眼。以3毫米见方麻纸搓成纸捻,捎端尖细,便于蘸取“黑墨子”,勾画眼眉。具有柔韧、富于弹性等特点,故至今仍为沿用。④丽子。又称“丽脂”或“腻脂”。秦腔演出中变脸用品的一种,由前场制作,颜色有红、白、灰、粉等,材料用油、水、灰等物。用清油调和的称油丽子,用水调和的称水丽子,血丽子则用辛红或桃红颜料加红糖、酒和水熬制而成。 -
82019-10
[ 词条 ]王(天民)派
王(天民)派 王天民创造的唱腔流派。王天民(1914~1972),秦腔旦角演员。初工小生,后改工小旦。字子纯,乳名天贵,袓籍陕西岐山,生于西安。10岁考入陕西易俗社,师承呼延鑫、党甘亭,也受陈雨农不少教诲。是继刘箴俗之后最受观众拥戴的名旦之一。1932年、1937年曾两度入京演出,当时的《京报》《全民报》以及天津《大公报》,纷纷撰文称赞他“天生丽质,声韵尤佳,身段自然美观”“刻画入微,形容尽到”,并“有(程)砚秋之端丽,(荀)慧生之娇媚”,一时趋者若狂,名动京津,众口赠以“陕西梅兰芳”之徽号。王天民之唱,声色工委,妙造自然,娇媚艳美,字正腔圆,板式音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行腔运调之内体现着高度的艺术技巧,故能给人以回味无穷、美不胜收之感,并在当时独尊一派,堪称佳音。王天民(易俗社提供)王(天民)派艺术特色王天民嗓音调门虽然不高,音色却尤为“清雅缠绵”,“其声若莺儿,若笙簧”,这就促成他的唱腔极尽娓娓柔腻之能事。《柜中缘》许翠莲唱腔“许翠莲来好羞惭”一段[摇板],本属平铺直叙的腔儿,然他却唱得细腻精到、幽婉抒情,其中“这才是手不逗红”的“红”字,若吞若吐,欲言又止,即吐即收之间,活现了一位小家碧玉无可奈何的一种声怨;还有“无奈了我把相公怨”的“公”字,更是摇曳柔腻,激情难耐。整个唱腔唱得看似不用力气却又字字清澈见底,直送观众耳鼓。该唱腔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传至今,一直为人们所效仿,并成为红了半个世纪的绝唱。他还能脱常弃故,因人、因情运嗓使腔,融合人物心情于婉转的声腔之中。《蝴蝶杯洞房》一折卢凤英所唱“耳听得谯楼上起了更点,洞房内偷眼看奴的新郎。怪不得老爹爹把他夸奖,果然是潘安貌盖世无双”等几句[慢板],他采用舌尖音和鼻音共鸣所糅成的声调,轻巧柔润而不流于甜俗,既能体现少女的矜持,又表达出少女的多情。但当唱到“听他言有前妻奴心不爽,低下头只埋怨二老爹娘……”时,又提上丹田音配合喉音来唱,正好吻合人物情绪上的微妙变化。尽管曲调未改,唱腔的感情色彩却丰富多了。王天民饰《柜中缘》之许翠莲(易俗社提供)王天民饰演《若耶溪》之西施(易俗社提供)王(天民)派代表剧目及传承王(天民)派代表剧目主要有《柜中缘》《蝴蝶杯》《夺锦楼》《颐和园》《黛玉葬花》《复汉图》《人月圆》《京兆画眉》等。王天民传人甚多,其中知名者有朱训俗、肖若兰、全巧民、王正华、刘菊芳、吴西民、刘爱玲、屈玉芳等。全巧民 秦腔一级演员。女。工花旦。1938年生于陕西西安市。袓籍河南。11岁考入西安易俗社,师承凌光民、王天民、宋上华等。嗓音甜美细腻,并带童音稚味,表演细致入微,真实贴切。擅演聪明伶俐的少女角色。1966年曾调乌鲁木齐市,1980年重返易俗社。代表剧目有《三滴血》之贾莲香、《柜中缘》之许翠莲、《貂蝉》之貂蝉、《夺锦楼》之钱瑶英等。尤以饰演《虎口缘》之贾莲香、《柜中缘》之许翠莲享名。1956年曾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三等奖。王芷华 女。工小生。1939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0岁考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王天民。主演《貂蝉》之吕布、《赤壁鏖兵》之周瑜、《三滴血》之周天佑、《一文钱》之史书、《桃花扇》之侯朝宗等,在现代戏中也扮演过许多角色。还与人合作导演《卓文君》等戏。1970年调西安市艺术学校任教,担任秦腔表演教师。也任过西安市艺术学校教务处长,梅花奖获得者戴春荣及郝韵、王荣华的成长都受到她的培养和指导。刘菊芳 女。工小旦、花旦。1941年生。陕西蓝田县人。13岁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得王天民指教。1956年调蓝田县剧团。1962年又调安康地区剧团。1973年调咸阳市人民剧团。代表剧目有《柜中缘》《三滴血》《卓文君》《杨门女将》《双镯记》《杜鹃山》等。后改从导演工作。执导过《秦楼案》《霍去病》《贞观鉴》等。其中《秦楼案》获1981年陕西省调演二等奖。为咸阳市人民剧团导演。 -
82019-10
[ 词条 ]荣盛班
甘肃秦腔班社。1929年建立于清水县。班主吴生荣。主要演职员有尹大净、吴生荣(净)、刘锁锁、吴天赐(旦)、刘广学(小生)、杜班长(武旦)、赵云亭(丑)、正月生(老生)、赵长江(板胡)、祁家老汉(二胡)、三刘师(三弦)等。主要演出剧目有《出五关》《五典坡》《玉虎坠》《烙碗计》《刘全进瓜》《武松打店》《时迁偷鸡》《破宁国》《蜜蜂计》等。该班除在清水县城乡演出外,还在天水、秦安等地演出。班主吴生荣(艺名吴肥子),以饰演包公闻名遐迩。1946年解体。 -
32019-10
[ 词条 ]王玮
(1962~ )秦腔演员。女。工正小旦。乌鲁木齐市人。1982年毕业于乌鲁木齐市艺术学校,分配至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戏路宽,能演正旦、小旦、小生、老旦等各类角色。常演《庙遇》《痴梦》《周仁回府》《五典坡》等剧目。1987年首获乌鲁木齐市青年演员一等奖,后多次参加西北地区秦腔大赛并连获奖励,被乌鲁木齐市连续评为青年新秀。1994年随团赴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演出,获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部“为中吉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奖励证书。 -
32019-10
[ 词条 ]韩坤仪
(1939~)秦腔演员、导演。女。主工正旦、小旦。陕西西安市人。15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七师猛进剧团,并随团学艺,师承侯承华、何玉秦、王尚茂等。后又拜京剧演员崔荣英为师,艺技大进。她嗓音明亮甜润,喷口有力,润腔华丽,行腔流畅,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擅演《谢瑶环》之谢瑶环、《游西湖》之李慧娘、《白蛇传》之白素贞、《五典坡》之王宝钏、《香魂怨》之冯香罗、《百花公主》之百花公主,以及现代戏《江姐》之江姐、《奥依古丽》之奥依古丽等。1980年进中国戏曲学导演学习深造,回团后从事导演工作,先后执导《夺锦楼》《丫鬟断案》《林则徐在新疆》《沙家浜》《状元打更》等十余部戏,并多次获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32019-10
[ 词条 ]张秋惠
(1937~)秦腔演员。女。工旦,尤擅青衣。陕西人。幼入武威文工团学艺。1955年以饰演新编历史剧《梁红玉》中的梁红玉而参加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薪露头角并获奖。后来到武威地区秦剧团长期担任主演,曾任该团副团长。其嗓音清纯,表演细腻。擅演剧目有《断桥》《五典坡》《游龟山》等。1980年应兰州电影制片厂邀请拍摄了秦腔艺术片《三娘教子》,在全国发行。 -
32019-10
[ 词条 ]刘玉珍
(1935~1967)秦腔演员。女。工文武花旦,兼演青衣。甘肃兰州市人。1949年入铁血剧团学艺。同年,铁血剧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军三师接收,?皮名龙口剧团。参军后勤奋努力,曾在传统戏和现代戏里扮演过不少角色,如《蝴蝶杯》之胡凤莲、《红楼梦》之薛宝铗、《穆柯寨》之穆桂英,以及现代戏中的李香香、梁秋燕等。表演上她动作潇洒,干净利落,文武兼长,平时即使扮演下手,同样跌打翻滚,一连十几个小翻,毫不含糊。1954年到西北戏曲研究院学习,得李应贞、马蓝鱼指导,技艺更精,所演《白蛇传》《游西湖》《铡美案》等剧中,既具老师的表演特色,又有自己的鲜明风格。1958年因患咽喉疾病而到西宁市戏剧学校任教,后又到青海平弦实验剧团从事导演工作。1967年因车祸不幸辞世。 -
32019-10
[ 词条 ]闫佟贤
(1933~)秦腔旦角演员。女。工老旦。山西夏县人。1949年考入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1953年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曾在《穷人恨》《中国魂》《一家人》《向阳川》《江姐》《苦菜花》《窦娥冤》《白玉瑱》《梁玉娘》《海瑞驯虎》等几十本戏里饰演正、反面老太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