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跑台戏
亦称“两台串”。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戏班在甲地演出某一剧目的某一段戏之后,演员不卸妆跑到乙地继续演出同一剧目的未演剩余部分,故名“跑台戏”。这种习俗的形成,往往出于某种历史的原因,在当地不能“接台”或不能敬祭某一神灵所致。如陕西韩城百姓对太史公的纪念,正是因为太史公司马迁被定罪,官府禁绝在其庙前举行祭曰演出活动,便在当地形成“跑台”习俗。 -
82019-10
[ 词条 ]李应魁
李应魁(1937?)戏曲剧作家、编剧。甘肃镇原县人。曾在滇原报社、滇原县剧团、庆阳地区文工团、秦剧团工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戏剧创作,有秦腔《河湾里的枪声》《这绝不是小事》《老赤卫队员的一家》等,陇剧《今曰刘巧儿》(与人含作),秦腔《红杏枝头》(与人含作)《无形的战线》等大型剧本。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联委员。 -
82019-10
[ 词条 ]甘肃音像出版社
音像制品出版机构。位于兰州市东岗西路146号。1984年成立。甘肃省最早一家综合性音像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陕甘秦腔名家演唱的《庚娘杀仇》《周仁回府》《骂四贼》《五典坡》《游西湖》《白蛇传》《葫芦峪》等1000多种音像制品,尤以极具西北地方特色的秦腔、丝路文化特色的戏剧、花儿等产品著称,其中秦腔和花儿等产品已成为其品牌产品。近年来,该社出版的《中国花儿》被列人国家“十一五”重点音像出版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荣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和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人类文明之光——敦煌》和《裕固裕固》两个选题还分别被列入国家重点外音像出版题和文字类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近年来,又拍摄秦腔数字电影《锁麟嚢》《周仁回府》等。 -
82019-10
[ 词条 ]张世元
张世元(1935~ )戏曲剧作家。天津市人。1960年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历任平凉地区文工团编剧、平凉地区文联副秘书长、平凉地区文化处剧目工作室主任。曾与人合作独幕话剧《毕业新歌》《应受尊敬的人》《杏子黄了》《暖泉》《新来的部长》和秦剧《钟馗择婿》等,多次获得甘肃省剧本创作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82019-10
[ 词条 ]反串戏
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戏班每至农历腊月二十五、二十六接近封箱之前,都要举行一场反串演出,本工净行者饰演旦行角色,本工旦行者饰演净行角色,丑行饰演须生,须生饰演丑旦、净,坤旦扮演男角等。一年一次,衍为定俗,有演员比试一专多能的性质,故演出水平较高,让人耳目一新,票价也十分昂贵。演员也不分主次,收益平均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反串戏逐渐消亡。 -
82019-10
[ 词条 ]郑宗义
郑宗义(1935~1990)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西安市人。1951年开始创作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1964年调五一剧团任专职编剧。之后陆续创作了《春暖桃花寨》《翠花姑娘》《斩雄剑》等,与他人合作的剧目有《进军路上》《雪耻志》等,还改编移植了《工地春秋》《巡按审父》《母子情》等剧目。创作的现代戏《顽石寨》获西安市戏剧创作三等奖;由其主笔创作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枣林湾》演出后受到普遍关注,引起戏剧界广泛好评,成为代表作。 -
82019-10
[ 词条 ]长安书店
王淡如1949年创办于西安。地址在西安市东大街钟楼附近。西安市文联、西安市文化局与该店联合组成“西北通俗读物编委会”,王淡如任主编,田益荣、王绍猷、谢迈迁、薛兰生、王槐蔚等一批剧作家任业余编辑。仅7年时间,先后出版秦腔、秦腔音乐、陕西快书、陕西道情以及京剧等各类戏剧作品400余种,并以低廉的价格行销西北市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和最为畅销的通俗读本。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 -
82019-10
[ 词条 ]庙会戏
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戏班专为庙会和行会祖师神诞演出,即称“庙会戏”。先由庙会会首负责筹资,戏班则按议定日期准时到会。会戏名目很多,如正月的玉皇会、佛庙会、伏羲会、火神会等;二月的东花会、药王庙会等;三月的西岳会、土地会、娘娘庙会等;四月的关帝庙会、太山庙会、城隍庙会等;五月的端阳会、八龙神会,九龙庙会等;六月的水神会、火神会,圣母会、泗王会等;七月的魁星会、关山会、八蜡庙会、财神会等;八月的观音会、城隍庙会、阿公会、药王庙会等;九月的崇殿会、北田会、九月会等;十月的佛殿会、群神会、山神会等;十一月后土会、冬至会等;十二月腊八会、巨灵会、圆觉寺会等。各地习俗不同,庙会名目亦不同。戏班可以接连演出。会戏最少三天,多则八九天不等。按惯例一次会戏为七天八夜,分早、中、晚三场,两本四折,但正会一天,还要加演神戏。小庙会四天四夜。一日三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庙会戏作为群众自发的娱乐形式势头不减,更多则被各种物资交流会演出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