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刘喜戏班
宁夏秦腔班社。班主刘喜。清光绪末年(1908)陕西咸阳人刘喜带领近20人的秦腔戏班来到宁夏,经常于各大庙会演出。演出的剧目均为秦腔传统剧目。主要演员刘喜、刘大旦(青衣)等。大约清宣统二年(1910)前后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滚钉板》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九更天》《马义救主》《马义滚钉》。须生、老生唱做并重。事出朱素臣《未央天》传奇。本剧讲述了书生米进图赴试途中,夜梦其兄进国淋血而至,惊醒返家,知其嫂与候花嘴通奸杀死其兄。候知事泄,设计暗杀进国之妻柳氏,藏其首级,以其嫂衣物包裹移尸于进图门首,诬进图杀死其嫂。县令捕进图,老仆马义鸣冤,县令佯称若寻得尸头可减刑。马又以己女头进县,县官反判进图死刑。马义愤之,告于太师闻朗,闻以铜铡、钉板试刑,马义毫无惧色,闻遂知冤情。进图将于翌日临刑,鼓大九更而天不明,遂解冤狱。 -
302019-09
[ 词条 ]山膀
又称“手膀”。借助手、腕、臂、膀功力进行手膀程式造型和舞蹈表演的基本功训练。要领是两臂左右平伸,松肩、拧臂、藏时、扣腕、左拳、右掌。同时贯穿着翻手、云手、小五花、风火轮等多种手膀活动。在短打、长靠戏中用处颇多,如走边、起霸、拉架子等,均贯穿着大量山膀动作。训练基本功的方法有耗山膀和拉山膀等,基本动作有翻手、穿手、劈手、盘手等。①耗山膀。手臂拉开与肩齐平,保持一定时间静止不动。旧时戏班训练此功,要求耗完一炷香方可歇息。通过这种锻炼,可使演员上肢动作准确、有力、优美。②拉山膀。训练上肢的基本功。要领是左手攥拳,向左伸开,与肩齐平;右手伸五指,手心向外,由左向右拉开,与肩持平。这是舞台表演的基本程式动作。旧时秦腔戏班训练此功与练耗山膀功一样,须耗完一炷香方可歇息。山膀基本训练动作术语表山膀动作-动作要领翻手:双掌自腰间上撩,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上,双臂微圈。多用于旦角“亮相”,尤以武旦表演运用较多。穿手:左掌上撩又缓下于胸窝,同时右掌向胸窝撩起,指尖朝上,掌心朝里,随即右掌从左掌臂中间穿过上撩举起,左掌向左下方缓去,手背朝前。多用于旦角“亮相”。劈手:左掌往右腋部上抬,右臂向左肩方向砍去,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呈交叉状,继而左、右臂分向两边作有力劈砍。生角常用,尤其武生扎式盘武表演中穿插运用极多。盘手: 正盘手为右手叉腰,左手托掌,并向外侧缓半弧圈后收于左胯,再向左方撤出成半弧固翻腕,使手背朝下,随即左掌自左向右向左经脸前盘绕“8”字形;反盘手的动作相反。花旦,手帕盘花表演中运用较多。风火轮: 大八字站定。身向左转,左腿变弓箭步,左、右两臂伸直,相互交错向前抡晃,形成竖圆圈两个风火轮,而且掌要随臂向前抡砍。小云手 :又称“小五花”。双手于胸前,手腕带动,右手向右,左手向左,掌心相对,同时转动;也可双手交叉于胸前,双手背并靠,指尖朝下,同时转动。做此动作时,须连贯、灵巧、圆柔,始终以手腕带动手掌活动。花旦常用,尤其舞扇、舞帕,多有穿插表演。提甲山膀式:有单山膀式和双山膀式两体。单山膀膀式式为双手叉腰,左手缓至左跨边变提甲,右手至胸窝呈按掌,右手向右侧划半弧拉开,臂微圈与肩平,坐腕、虎ロ朝下,掌心朝右外方;甩头变脸,身向右方,目视左前方亮相。双山膀式姿势与单山膀式相同,只是左右两臂与肩持平,左手成拳,右手扣腕,掌心朝右外。顺风旗式:准备姿势与提甲单山膀式同。双手撩至胸窝前,手背朝前呈交叉状(左外右内),顺势将两手上撩,右手撩至右额头上方,眼看右手;左手撩至左侧与肩平,两臂呈半弧圈状,双手翻腕、甩头、变脸,身右目左亮相。拱手式:准备姿势与提甲单山膀式同。双手撩至胸前,左为拳式,右为掌式,右掌虚按在左拳之上,两臂撑圆,腕向里稍扣,身右目左亮相。女式则动作相反。栽锤撑掌式:准备姿势与提甲单山膀式同。左额撩至左额上方,立即变拳向胸窝前下栽,顺势右手上撩至右额目视右臂,随即右手翻腕向上撑起,甩头、变脸、身右、目左亮相即是。冲掌式双臂上抬,掌心朝上,在胸前交插(左掌上、右掌下)目视左手;左掌翻腕,用力向左前方推出;右掌平端,向后拉至右肋处;甩头、变脸、身右、目左亮相即是。山膀推掌式:左手抬臂,与肩持平,握拳,目视左拳;右手上撩,至胸略高即翻腕,再向下推至胸窝前,掌心朝外、扣腕,身左、目右亮相即是。提甲按掌式左手于左胯边变提甲;右手上撩至胸成端掌,目视右手,随即右手翻腕,于胸前按掌、甩头、变脸,目视左前方亮相即是。提甲按掌式:左边与左胯边变提甲;右手上撩至胸成端掌,目视右手,随即右手翻腕,与胸前按掌、甩头、变脸,目视左前方亮相即是。 -
302019-09
[ 词条 ]玉庆班
玉庆班亦称“玉成班”。陕西秦腔班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陈雨农创建于西安,陈自任社长。艺人除陈雨农外,尚有旦角郑香亭,须生刘立杰、白相、赵益民,净角阎全德等。郑香亭等曾是华清班的学生。1912年班社解散,成员多加入陕西易俗社,并任教练。 -
302019-09
[ 词条 ]八阵图
秦腔传统小戏。别名《陆逊误入八阵图》《八卦图》。小生、须生唱做工并重戏。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元明杂剧《诸葛亮石伏陆逊》及明清《八阵图》传奇。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收藏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孙权部将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蜀军,兵至鱼腹浦,夜人诸葛亮所布“八阵图”中,被困。后得诸葛亮之岳父黄承彦指引,陆逊始出阵,深服诸葛亮之才。 -
302019-09
[ 词条 ]永和社
甘肃秦腔班社。前身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武威创建的富贵班。宣统二年(1910)由陕西籍须生演员李富贵联络陕西、兰州艺人,在同乡富商支持下重新组建,改名永和社。李富贵为第一任班主。早期主要演员有灵官宝(姓倪,人称倪肉,花脸)、喜娃子、银娃子(旦角)、郭扁嘴(青衣)、南大汉(花脸)、阎大架子(须生)、王锭子(花脸)、曹福成(旦角)、田宝娃(毛净)、樊大炮(花脸)等。后期主要演员有徐明德、张汲三(张舍儿)、晏发云、罗福奎(罗旭旭)、陈兴才(东娃子)、赵玉堂(赵络子)、王玺贵(王绺子)、刘福奎、杜金贵、王化易、李文华、吕秀明、冯玉才、李成福、侯新敬等。郗德育、耿忠义、李爱云、王晓玲、白彦卿、田德年、王新民、王正端、傅荣启、靖正恭等艺人也在永和社搭班演过戏。李富贵病逝后,晏发云、晏成云先后领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陈新贵领班的新怜社含并为共和社,陈新贵任社长。 -
302019-09
[ 词条 ]沈爱莲
沈爱莲(1927~2000)秦腔演员、导演。女。主工花旦。陕西咸阳市人。自幼受其父沈和中教诲,12岁登台即出名。后在兰州中兴社、猛进剧团,以及宁夏演出。参加甘肃省秦剧实验社(即甘肃省秦剧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调临夏文工团并任团长兼导演,后为甘肃省艺术学校专业教师。年轻时嗓音透亮,韵味隽永,以唱工戏为主,如《五典坡》等。后改工花旦,常与其夫刘清华同台合作演出《京兆画眉》《奇双会》《风雪图》《棒打无情郎》等,均成为有名的保留节目。还演过《自由之花》《皇帝与妓女》《美人图》等不少时装戏和新编历史剧。 -
302019-09
[ 词条 ]《七人贤》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女抢板》《文武魁》《黄草坡》等。小生、小旦、老丑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女抢板》。事出《宣讲拾遗》。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和蒲州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刘全定继母杨氏,为谋家产,使家仆暗杀全定,家仆放之赶考。杨氏又逼媳月英改嫁,月英不从,与弟全义带子女祭奠途中,全义被风刮走。杨氏陷害告官,月英被判死刑。其子金童坚替母刑,太守命母子抢板决之。适全定、全义同中文、武状元归里,审明冤情,雷殛杨氏,全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