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箭头会
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稱箭头》《清水桥》。老旦、须生唱做戏。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十九回。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收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沈德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编》第九集收录本,《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编》第三十四集收录朱景金口述本等。本剧讲述了杨继业被困北番,七郎回朝搬兵。潘仁美知之,于雁门关设伏,七郎死于乱箭之下。佘太君摆下箭头会,邀八贤王赵德芳天波府赴宴。宴中,八贤王发现箭头有异,太君言明七郎被害情由,八贤王以计捉拿潘仁美详审问罪。 -
302019-09
[ 词条 ]天齐庙
《天齐庙》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杨七郎打擂》《打潘豹》《劈潘豹》《天地庙》。娃娃净做打并重。含折子戏《天齐庙》。事出《北宋杨家将演义》第四回。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收录本。另有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山东梆子抄录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李威风收存蒲州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潘仁美之子潘豹,于天齐庙摆下擂台,以暗器连伤几位英雄,杨继业七子延嗣,忍无可忍,上台打死潘豹。潘仁美上殿动本,宋王欲斩延嗣,适番邦犯境,宋王命杨家父子戴罪出征,潘、杨两家冤仇愈深。 -
302019-09
[ 词条 ]耿善民
(1912~1942)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小名善娃,有“活岳飞”之称。陕西易俗社第六期学生。有艺术天资,思路开拓,嗓音苍郁,身材高挑,浓眉凤眼,舞台风范潇洒飘逸。最擅演帝王将相之类的带戏。如《杨贵妃》之唐明皇、《淝水之战》之谢安、《李秀成》之李秀成、《还我河山》之岳飞、《三知己》之左光斗、《优孟衣冠》之楚庄王,还有《颐和园》《宫锦袍》之李鸿章,以及外国题材戏《巴里西烧瓷》之巴里西等,均气度高雅,风度翩翩。1940年,受何振中振兴社重资聘请前往兰州演出,因未拜当地“码头”,加之其戏路过于温雅,首场与高符中联袂《汾河湾》遭台下轰场。后演《游龟山》之田云山、《三堂会审》之兰袍,不仅赢得通场彩声,还大有“宾夺主彩“之势。由于演出劳累,加上肺病复发,返陕医治无效,1942年逝于西安新化巷狭室。死后葬埋无资,幸得高培支批资方棺葬原籍。耿善民饰《还我河山》之岳飞(易俗社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田正志
(1910-1975)秦腔演员、导演。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4岁入西安正俗社甲班学戏,师承王德荣、郭敬堂等。出科后在该社演戏20余年。1955年随正俗社编入铜川市秦剧团。1963年又随团与耀县剧团合并,称渭南地区秦腔四团,除演戏教学外,还任该团教练和导演。不久被下放回家,以种菜为生。一生演戏甚多,尤以《双背鞭》《伍员拆书》《逃国》《临潼山》等唱作戏受人称道。铜川市秦剧团的保留剧目《白玉梅》,是他与别人合作排导的精品。后起之演员周彩浃、魏洁民等,都辱其教诲。特别是魏洁民,嗓音苍劲,行腔流畅。魏洁民生于1937年,工须生。陕西西安人。15岁入西安正俗社学艺。出科后,曾在铜川市秦剧团、渭南地区秦剧团演出。1955年10月,调新疆塔城秦剧团。1978年又调伊宁市秦剧团,后又调伊犁地区秦剧团。擅演《苏武牧羊》之苏武、《大报仇》之刘备、《赵氏孤儿》之程婴、《周仁回府》之周仁,以及现代戏《雷锋》《红色风暴》等。跳门坎秦腔曲牌。分[欢音跳门坎][苦音跳门坎]两调。[欢音跳门坎]多用于温馨的思念和亲切的安慰,秦腔《辕门斩子?见太娘》唱腔中,就用它配合杨延景向进帐讲情的太娘跪拜、问安、思索、温存地捶背和卖乖的憝笑等一系列表演动作。[苦音跳门坎]的例证,同样出在《辕门斩子?见太娘》杨延景的唱腔中。佘太君为救孙儿杨宗保性命,多次讲情不允,最后竟然跪拜在延景面前。这一“母拜子”的戏剧情节,引发了杨延景神情的惊惧和痛心的回忆,对母亲亲昵地请罪,于是,乐队奏[苦音跳门坎],杨延景在伤感的乐曲声中,展开哀告、赔罪、揉膝、踱步苦思、倒步中撞娘等一系列戏剧性表演。在《祭灵》唱腔中,[欢音、苦音跳门坎1是结合在一起奏出的,在刘备“军人们酒来、酒来哟哈哈……”道白之后,[欢音跳门坎]奏响,表达了他对张荀、关兴刀劈谭雄,生擒薛丁的喜悦;可是,面对关、张灵位,[跳门坎]又变欢为苦,很好地烘托出刘备因桃园二弟遇害归天的悲伤情怀。[欢音跳门坎]和[苦音跳门坎]的曲调旋律完全一样,不过各自的音阶结构不同,促成了[欢音跳门坎]欢快、[苦音跳门坎]忧伤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 -
302019-09
[ 词条 ]康正中
(1907~1962)秦腔演员、教练。主工老生,兼演红生。陕西西安人。早年在兰州搭班演戏。后入正俗社学艺,师从党甘亭、高天喜、王德荣等。1934年到宁夏。次年参加觉民学社,任该社教练、演员,后任社长。1949年后,先后担任人民剧院副院长、银川秦腔剧团副团长等职。擅演的老生戏包括《祭灵》《烙碗计》《走雪》《卖画》等,红生戏有《古城会》《单刀会》《白马坡》等。1956年宁夏戏剧汇演中获表演一等奖。经他所教学生有数百人。 -
302019-09
[ 词条 ]和家彦
(1898~1943)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西安榛苓社学生李云亭(麻子红)门下高足。其台风举止,如同乃师。曾在三意社多年,为该社须生台柱。1933年,受兰州新兴社社长陈景民之邀,赴甘肃献艺,其演技轰动全城,被誉为榛社“四大须生”之一。其表演凝重大方,尤其提袍甩袖,弹须抬足,既干净利落,又潇洒优美;台步身段之佳,当时无人与之匹敌;尽管嗓音较差,所幸他很善于巧施“二音”,一声拉腔沁人心脾。常演剧目《杀驿》《放饭》《广寒图》《走雪》《释放》《劈门》《烙碗计》等。其功底极深’唱做俱佳;特别是《拆书》中的“踏三锤”和《太和城》中的“五雷碗”表演,均被视为“绝活”。他对红生戏也很拿手,《出五关》《破宁国》《古城会》《挑袍》等,演来都十分讨巧赢人。唯其不足者,艺高而疏懒,以个人情绪为转移,高兴时极认真,不高兴时则敷衍了事。 -
302019-09
[ 词条 ]李夺山
(1897~1929)秦腔演员。主工须生。原籍陕西。艺名“十二红”。初入兰州福庆班学艺,师从岳得胜和林儿。12岁时登台,以《斩韩信》一剧名动全城,得艺名“十二红”。以功架边式、动作利落著称,并以激越、稳健、细致形成自己的风格。曾在化俗社、万顺社以及自己组建的得胜社演出,在甘肃声誉颇高,人称“红家”。擅演剧目有《潞安州》《黄金台》《杀驿》《宫门挂带》《金沙滩》等,另擅演花脸、小生及丑角戏《黄花山》《花线带》《黄河阵》《五岳图》等。 -
302019-09
[ 词条 ]下南唐
秦腔传统本戏,分前后两本。别名《金定别母》《撮合山》《双锁山》《刘金定杀四门》。武生、武旦、须生、老旦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双锁山》《杀四门》《战余洪》。事出《三下南唐》鼓词第十九、二十回。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西府秦腔》第二集书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蒲州梆子、中路梆子抄录本;山东梆子抄录本;河北梆子油印本等。本剧讲述了赵太袓南唐被围,高琼前往救驾,途经双锁山,被刘金定逼迫上山与之成婚。后金定别母下山,前往南唐,与高琼合兵战败余洪,救驾获胜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