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手帕功
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艺的一种。演员借助手帕道具,进行各种技巧表演的基本功。秦腔舞台上多用于活泼伶俐的丫鬟奴婢和泼辣风骚的彩旦角色,技法有转、抖、叩、甩、拉、扔、拋、绕、盘、飞等多种。抛帕多以普通手帕做戏。一手执帕于上腹前,臂自然弯曲,将帕向上拋出。一手高至额头,不等帕落即用另一只手于胸前接住。拋帕时帕不能动汤太大,仅用手腕向上抖动,使手帕巧妙飞出。若系花旦拋帕,拋接均用兰花指式,切忌满把攥,动势要美而脆;如系彩旦抛帕,抛接也较多用兰花指式,方显灵巧。绕帕多以普通帕做戏。一手兰花指捏在手帕的一角,将帕提在胯前尺余许,做字形绕动,动时腰身略侧倾于帕,并用手腕发力,“∞”形路线要清晰,体态随和,切忌僵硬。飞帕以特制手帕表演。有外旋飞帕和内旋飞帕两种。①外旋飞帕。先将手的虎口向帕一条边线正中延伸,距帕中线寸余处捏帕,然后将帕向前上方外平圏旋飞抛出,使帕借助旋转力很快张开后,又落飞回来。②内旋飞帕。先用五指将帕托起,向前上方内平转旋出,使帕张开后又旋飞回来。飞帕主要借用手腕之力,帕向外抛时,腕要有旋扭劲,使帕借助旋转之力即可再转飞回来,若直接抛出就难以旋回。平转帕通常采用特制手帕表演。先用顺盘花或反盘花做起势,当帕向上转动时,顺势将帕旋出,手帕出手即会自动展开,然后将食指伸向帕下中心部位,手腕顺着手帕运转方向略略抖动,促使手帕加快旋转速度。平转帕起势,也可用五指将帕托起,拧动手腕,使之张开,食指顺势顶帕旋转。秦腔《挂画》之叶含嫣即有此表演。侧转帕以特制手帕表演。一手兰花指捏住帕的一边,置帕于本侧胸前,臂肘自然弯曲。手腕上翻将帕向前甩出,手腕反“∞”字形绕动。帕随腕的转动自然张开,当帕转至臂侧时,手腕略内叩上提,帕便会在连续转动中巧妙地从帕下钻过转至帕内侧,手腕顺势上翻继续反“∞”字路线。斜转帕多以普通手帕做戏。双手兰花指各捏帕之对角,拉展斜竖于一侧胸前,侧手高于太阳穴(鬓角处),另一只手置于胸位,手腕使内力揉动,将帕向里或向外自身转起来。转动时不宜拉得太直,要留有转动的余地,腕的抖动幅度也不宜过大。传统秦腔表现丫鬟或小旦活跃欣喜之情时常有此表演。如秦腔《柜中缘》许翠莲出场表演等。盘花帕多以普通手帕做戏。同时又是耍帕技巧之一,秦腔花旦常有此表演。有顺盘花帕和反盘花帕两体。①顺盘花帕。手的虎口向帕一条边线正中延伸,距手帕正线寸余处捏帕,臂自然曲起,置帕于侧胸前尺余许,手内平圏转动,帕随手腕翻转,可连续转动。②反盘花帕。执帕同前,唯方向相反。手外平圈转动,可连续循环。盘花时,手腕须灵活,手帕顺着手腕的转动自然展开,好似一个花盘上下翩跹。立圆花帕以特制手帕表演。两手各执帕的对边,置帕于一侧胸前,对侧手在上,两手将帕向里滚动,顺势对侧手离帕;本侧手的拇指、中指迅速换捏拧甩帕的边沿,使之转成立圆形。传统秦腔花旦有此表演。 -
82019-10
[ 词条 ]口条功
口条功又称“電口功”“耍髯口”“耍口条”等。秦腔借助服饰表演技艺的一种。借助戏中生、净角色所戴假须作各种不同舞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技巧。由于秦腔“口条”样式、密疏、长短不同,表演技巧也就纷呈多异,尤以三绺须表演技巧最为丰富,可概括为“捋、端、摆、绕、撩、吹、噙、挑扁、甩、弹、抖、飘、摊、推、搂、捨、夹,,共十八雛法。捋须分为满捋和半捋两种。①满捋。左右双手“虎口”轻轻夹着口条两边,自上而下捋过须梢。戏中“满”或“三络”的武将鲁夫、位显权奸多用。秦腔《游西湖》之贾似道,上场“自报家门”即以此式理须,表现出新矜恣纵不可一世之气;二是左右手心朝上,食指、中指夹着唇前须自上而下捋过须梢。戏中皇帝阁老、文臣学士多用。秦腔《打金枝》之唐王,打坐倾听公主申诉其被打情由时,常贯穿此式理须表演,来表现闲逸、潇洒、大度风范。②半捋。用拇指和食指虚捏鬓须或唇前须,自上而下捋至口条一半之处停止,以示凝思或观望。秦腔《困土山》中关羽,挑灯夜观《春秋》,一手“半捋”,一手端书,即用此式。端须双手或单手将须平端起来,表示让别人看自己,或者自己看自己,或配合偏头遮面,以示害羞。秦腔《拜台》中司马懿出场时即有此表演。摆须用头将须左右摆动,或施以臂腕力量配合摆动。有时反复多次,愈摆愈快,以示顽强精神或急切情绪。秦腔《走雪》中曹福,在“搜门”后,便是在[倒四锤]身段,穿插此式表演下场。绕须即以后脖上部使暗劲、下颏随之转绕口条。戏中多用于唾弃、斥责等愤怒之情;有时也表现疯癫病态和决意自刎之举。前者如秦腔《卖画劈门》之白茂林,唾骂胡管家时,随着“啊哑’之语,把头一偏,将须从一边向胡管家一边绕去,以示愤慨;后者如秦腔《杀驿》中吴承恩,自刎时的跪膝绕须表演即是。撩须两手心朝外,将须猛撩出去,撒落在胸前;或用指背将鬓须撩过一边,以示冲动。秦腔《烙碗计》之刘志明,在雪地寻侄途中有此表演。吹须有直吹、斜吹及丑角吹须等不同的表演程式。①直吹。即用嘴呼气,两胞鼓起,吹直唇前一绺胡须,多表示人物极度愤慨与恼怒之情。《杀庙》中,韩琪辱知陈世美遣其刺杀秦香莲真正原因,在双手使“磨锤子”的同时,即表演此式。还有一种直吹,方法为嘴呈瓶口形,但不鼓腮,小腹运气,徐徐缓吹,使唇前须扬起,多用于年迈体衰之人疾行赶路或刻画龙钟老态之相。《祭灵》之刘备,由张苞、关兴搀扶祭奠关、张亡灵时,即穿插此表演。②斜吹。用嘴角吹风,同时还借助“跑圆场”兜来的风力,使左右鬓须飘起。秦腔《徐策跑城》中徐策,在上殿奏本途中,即以此技表现其气喘吁吁、欣喜不禁的情怀。③丑角吹须。戴“丑三”“一戳”“八字”的人物吹须,则以鼻孔呼吸之技,使左右两须轮番直立、颤动。《苏三起解》中解差崇公道,一听苏三唱道“洪洞县里无好人”,即以此式表示气愤和不满。噙须将须梢向里折掖入口并咬住,表现其决断或狼狈之相。《葫芦略》中魏延,受到内外火攻,即有此表演;《临潼山》中李渊,在噙须的同时,还翻个“硬人”(京剧称“加官”),表现其痛心疾首的情绪。挑须左手握住右手食指,置于胸前须后,当拉开双手时,指背将须挑起,使之纷纷扬扬,走一步,挑一下,反复进行,表示焦虑、紧张、无计可施的情绪。《卖画劈门》之白茂林,看到菜刀前即有此表演。磕须一手捏住一络鬓须,一手抓起唇前须,随头摆动使劲猛甩,再用捏起的鬓须磕回。戏中,多用于表现果断、坚定和决心已下等情绪。秦腔《辕门斩子?头帐》中杨延景,决计违心逐母于帐外时,即有此表演。甩须有左甩、右甩、斜甩、快甩、慢甩五体。①左甩须。须从脖颈靠耳后上方起泛儿,并以头部略抖配合,使须向左方斜扬。②右甩须。方法与左甩同,方向则反。③斜甩须。从脖颈起劲,甩出的胡须呈斜直状。④快、慢甩须。快甩与慢甩技法则同,仅速度相异。多用于表现激动、愤怒、惊慌、难耐等情绪,并和“捜门”等舞蹈身段结合表演。《卖画劈门》中白茂林、《烙碗计》中刘志明、《顶庆珠》中萧恩均有此表演。弹须用食指从耳后挑起左右鬓须,快速下滑,至须梢处,用食指和中指捏紧须梢,向下猛拽放须,鬓须弹起挂于帽翅或搭在肩上即是。此式既可单弹,即先右手弹起,再接弹左手,也可两手同时弹出;既可弹出后立即用食指拨回,也可待做完其他身段或使完“磨锤子”后,或由上下摆动的帽翅弹回;或用肩膀的闪动一闪而下。弹须主要用于表现人物的精明干练,或冲动情怀。《打镇台》中王震被八台总镇李庆若公堂欺打后,即有此表演。抖须以两耳后上部起泛儿,牵动颈、额随之抖动,使胡须呈水波纹形。多在人物惊怕、恐惧、气恼,或哭泣、嬉笑、病态之时,以此式衬托激愤、悲痛之情。如《苏武牧羊》苏武之抖须,表示寒冷战栗;《放饭》朱春登之抖须,表示愤慨打颤;《祭灵》刘备之抖须,则又表示衰老哆嗦。尤其《祭灵》刘备的抖须之技,经赵国柱一改脑袋左右抖动为上下颤闪,银须涟漪波动,老态立显,引起当代同行叫绝。刘毓中仿效其法,又加面牌缨花抖动和身段、步法的配合,更使抖须表演优美可观。 -
82019-10
[ 词条 ]《试验移植革命现代秦剧〈红灯记〉》
秦腔唱腔音乐集。甘肃省革命现代秦剧《红灯记》移植组、酒泉地区文工团试验移植。1972年4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含三个部分,一为前言,二为《红灯记》剧本(与京剧本同),三为秦腔主旋律乐谱,包括序曲、幕前曲、间奏曲和剧中人的全部唱腔等。 -
82019-10
[ 词条 ]《赵氏孤儿》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马健翎改编。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左传宣公四年》、昆曲《赵氏孤儿记》、秦腔传统本戏《八义图》《狗咬赵盾》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首演。本剧讲述了东周晋灵公,贪迷酒色,民不聊生。上卿赵盾于桃林冒死强谏不纳。奸佞屠岸贾欲霸朝纲,杀害赵盾及赵氏亲族300余口,又要杀死赵家仅留孤儿。赵氏门客程婴将其藏入药箱带出宫门。屠岸贾杀院,侍女卜凤拷死,程婴舍子,公孙杵臼舍生终使孤儿得救。15年后,程婴将其抚养成人,讲明真情,冤仇终得相报。贠宗翰饰《赵氏孤儿》之程婴(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台台子
台台子(生卒年不详)陕西秦腔演员。主工毛净。光绪初年闻名渭河南北。出演屠岸贾、楚怀王、贾似道、殷纣王、晋献公等人物形象,以及《黑逼宫》《九龙柱》《牧虎关》《打张仪》等戏。似天雷儆世,灵官传情。 -
82019-10
[ 词条 ]《和氏璧》
《和氏璧》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相秦》《伐楚》《伐苏秦》等。小生、须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打张仪》《激友》。事出《史记苏秦列传张仪列传》《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沈和中、靖正恭、岳中华、苏哲民、苏育民、任哲中代表剧目之一。其中《激友》一折为贫生戏,张仪有耍“穷生巾”表演特技。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陕西长演秦折戏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集收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蒲州梆子本,中路梆子抄录本北路梆子抄录本等。剧情简介苏秦、张仪为同窗好友,艺成下山,苏以合纵之策说服赵、魏、韩等六国联合抗秦,官居合纵长,佩六国相印。张仪投楚,未得重用,反被诬盗和氏璧,几乎被打死。遂至赵国见苏,苏秦故不为礼,张仪怒而禽去,苏暗使熊贾助以千金,激其去秦之志。张仪去秦,果为相,推行联横之策。记恨苏秦薄交之愤,欲伐兵问罪,后经熊贾说明原委方悟,乃罢兵,复旧好。代表唱段《激友》一场张仪所唱四句[苦音慢齐]较有名。唱词为:无银钱当时把英雄困倒,大丈夫低下头泪如雨抛。早知晓苏季子这样薄交,悔不该在秦国挂冠偕逃。音像资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有苏育民、任哲中演唱录音,中国唱片社还灌制了唱片。八十年代后期陕西音像出版社出版了盒带、光碟并发行。 -
82019-10
[ 词条 ]《黄金印》
《黄金印》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六国封相》《苏秦拜相》《悬梁锥股》《苏秦献策》《金印记》等。含折子戏《封相》。须生唱做并重。事出《战国策》《史记苏秦列传》《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另有宋元戏文《苏秦衣锦还乡》、明传奇《金印记》《金印合纵记》等。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地方戏曲汇编》第十一集收录有中路梆子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八集收录有杨文香口述山东梆子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集收录有刘振江口述本。本剧讲述了苏秦求官未果,归家妻不下机,嫂不为炊。苏忿欲自尽,被叔、婶所救。从此,头悬梁、锥刺股,发奋闭门读书后用合纵之说游说列国,六国联合御秦。苏秦佩带六国相印,衣锦还乡。 -
82019-10
[ 词条 ]《宫之奇》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袁多寿编剧。须生、正旦、小生、丑角唱做戏。事出《左传僖五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晋献公时,虞、虢缔结两国之好。晋国欲吞邻国,遣荀息往虞,赠其白璧10双、骏马20匹,并与虞国大将连祭定下“假途灭虢”之计。虞国大夫宫之奇识破其阴谋,忠谏虞侯恪守两国盟约。虞侯贪图小利而忘义,宫劝谏不纳,反遭监禁。之奇之妻孟姜、义士狱吏助宫越狱,奔赴教场拦驾劝阻虞侯,虞侯仍执迷不悟。晋国灭了虢国后,回师途中,虞也被晋覆灭。荀息劝宫之奇降晋,并许以高官厚禄,宫愤斥之,怒拔敌剑猛刺荀息,然后自刎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