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湘江会》
《湘江会》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吴起杀妻》《英烈春秋》。红生、正旦、刀马旦唱做并重。事出《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现存版本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三十一集收录温玉堂口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上党梆子、北路梆子抄录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莱芜梆子》第一集书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王新义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吴起为齐国门婿,三年后欲重返鲁国。鲁闭城不纳,并于城头杀吴父,又逼吴起杀妻。吴无奈而投魏,说服魏王设湘江会,以借机刺杀鲁公。结果魏王反被钟无盐射杀。吴怒,斩马头以泄其愤。 -
82019-10
[ 词条 ]马炳南
马炳南(1899-1961)秦腔演员。初工旦,后改净。甘肃西和县人。其父人称“马打板”,秦腔鼓师,对其濡染颇深。8岁师从罗大净学艺。初期以演旦角为主,中年转为花脸。并为临洮福盛班台柱。1948年,曾因生活所迫,以开茶馆、说评书谋生。1949年后,参加临夏秦剧团,主要从事导演工作。擅演《白逼宫》之曹操、《八义图》之屠岸贾、《孙庞斗智》之庞涓、《秦琼卖马》之秦琼等。晚年常演出《金沙滩》《铡丁勇》《追韩信》《下河东》等戏。后病逝在舞台上。 -
82019-10
[ 词条 ]名角制
秦腔戏班组建体制。以技艺超群、社会知名度较高的演员为中心,组成搭配整齐的班底进行演出的体制。旧时,戏班根据演员专工行当及其所具备的艺技实力,将演员划分为头道演员、二道演员甚至三路、四路演员等,又将能够胜任须生、大净、正旦、小旦主要角色的四名头道演员称为“四梁”,这四名演员即称为“挑大梁”的名角。名角制戏班等级森严,分工细致,而且多由头道旦角或头道须生挑班。头道旦角挑班的如陈雨农的玉庆班、陈景民的新兴社,头道须生挑班的如刘毓中的新声社、刘易平的天汉社等。由此形成以名角为“梁柱”的四种戏班体制模式,分别为“七紧八慢九消停”(见角色制)、“四梁四柱制”“四梁八柱制”“十三头网子制”。①四梁四柱制。“四梁”指头道演员,即须生、大净、正旦、小旦;“四柱”指二道演员,即须生、大净、小生、丑。这种戏班角色体制,既决定于秦腔剧目以正剧、悲剧为主的人物设置,也决定于秦腔演员必须精通本行而兼演其他的通例要求。如旦角兼演小生,须生兼演老旦,老旦兼演须生,丑角兼演彩旦等。只有通过“四梁”兼及“四柱”,戏班才能应对一般传统剧目的正常演出。这是旧时对普通戏班所必须达到的基本建制要求。辛亥革命以后,“四梁四柱”随着戏班演员增多,组班逐渐稳定,新创清装戏、文明戏、生旦戏的风行而渐废。②四梁八柱制。也称“江湖十二角色”。即四生、四旦、三净、一丑。总谓之“四梁柱”。与清初江湖所言“十二角色”建制大同。“八柱”含两组二道演员,一组为须生、二净、小生、丑,一组为武生、武旦、老旦、花脸。传统秦腔中,角色众多、场面恢宏的剧目甚多,如《回荆州》《黄河阵》《玉虎坠》之类的特大剧目,普通戏班“四梁四柱”应付不了,因此“四梁八柱”的庞大建制,便在条件优越的班社应运而生。清末以陈雨农为领班的玉庆班,即以此建制,能经常搬演特大剧目而名重一时。③十三头网子制。即四生、四旦、三净、一丑、杂行。这些角色化妆之前,都要先扣网子,故名。 -
82019-10
[ 词条 ]刘全禄
刘全禄(1902?1979)演员。工二花脸及红生。陕西西安市人。早年入陕西榛茶社学艺。后到兰州维新社、新兴社、振兴社、众英社、文化社搭班演出,又去临夏、武威、玉门。1949年后,参加玉门油矿秦剧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调入甘肃省秦剧团。擅演剧目有《淤泥河》《胡奎卖人头》《打瓜园》《侯上官折梅》,尤其以演《五典坡》之魏虎享誉,并赢得“活魏虎”之称。红生关公戏如《屯土山》《斩颜良》《出五关》《古城会》《水淹七军》等在陕、甘均有影响。曾为甘肃省人民代表。 -
82019-10
[ 词条 ]《腹黄享斩子》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范克峻编剧。老生、须生、正旦唱做戏。本剧讲述了秦时,大臣腹黄享的独生子骄横不可一世,在咸阳酒楼无故打死丁家独生子。丁老诉诸官司,执法官谢宜为腹黄享门生,又为腹黄享所举荐,却执法如山,将腹黄享之子判为死罪。腹无半句怨言。秦王念腹黄享年老而有功,特赦其子。腹黄享力言法不可因人而废,嘱谢宜立斩其子,以正典刑。 -
82019-10
[ 词条 ]《汉宫泪》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邓春松编剧。生、旦为主唱做戏。事出《史记吕后本纪》。咸阳市大众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老年纳民女钩弋于河间,生子弗陵。刘彻欲立为太子,众大臣恐子少母壮,将来母后专权重蹈吕雉篡权之覆辙,提出除去钩弋。刘彻以社稷为重,逼杀钩弋于掖庭,引发皇权与人性的激烈冲突)最后刘彻阴魂抛弃皇权冠冕,与钩弋幽灵相会于奈何桥上。 -
82019-10
[ 词条 ]《陕西戏曲音乐论文选》
秦腔音乐研究论文集。1983年10月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编印。汇集了1982年1月第一次陕西音乐学术讨论会论文九篇。秦腔方面的有王依群的《秦腔声腔的渊源及板腔体音乐的形成》,吕自强的《应该重视秦腔音乐的音阶和音律》,李武华的《关于陕西民间音乐音阶的音高测定及其他》,强增抗的《秦腔音乐的调式及其和声》,刘均平的《陕西变体调式体系研究》,等等。其中对秦腔音阶中的“4”与“7”音高的认识以及处理方面的论文多篇。 -
82019-10
[ 词条 ]《绝缨会》
《绝缨会》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盔缨会》《摘缨盔》《对缨盔》《摘缨会》。事出汉刘向《说苑》、元人杂剧《楚庄王夜缨会》《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八集收录本。另有《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十三集收录本;山东艺术研究所藏卢胜奎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八月中秋,楚庄王摆宴大贺群臣,令蔡姬与群臣敬酒。大将蒋雄伯见蔡姬美貌,借风灭蜡烛之际,手牵其袂。蔡姬摘蒋之盔缨,暗告庄王。庄王反命群臣皆摘盔缨,再点烛灯。后,窦越椒叛乱,其子贲皇,引秦伐楚,庄王被困,蒋雄伯舍死相救,破秦得胜还朝。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甘肃省西和县秦剧团排演的全剧音像光碟并出版发行。西和县秦剧团安保军饰《绝缨会》之蒋雄伯(孟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