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李林平
李林平(1924~)秦腔须生演员。甘肃人。幼入甘肃平凉平乐学社学艺,工文武老生。出科后在甘肃、宁夏等地搭班演出。后参加宁夏银光剧团。1958年曾任宁夏秦腔剧院一团团长。他唱做倶佳,尤以红生戏见长。擅演剧目有《夜观春秋》《烈火扬州》《游龟山》《出五关》《摘星楼》等。还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中以须生反串小生饰演杨乃武。 -
82019-10
[ 词条 ]《中国戏曲志陕西卷艺文志》
焦文彬编著。1987年3月《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编委会内部印行。该书分5部分。第一部分为历代咏剧诗抄,选录有明清以来歌咏秦腔的诗、词、曲、歌350余首,按年编排;第二部分为清代秦腔剧目汇考,考订了清代秦腔剧目近千种,均有资料出处;第三部分为历代禁戏文抄;第四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汇演、剧本评奖戏曲获奖者名单;最后一部分选录有近百年来秦腔音响资料编目。 -
82019-10
[ 词条 ]天水市皂郊镇太白庙戏楼
天水市皂郊镇太白庙戏楼甘肃古戏楼。位于天水市西南15千米下寨子。始建于明末,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维修,光绪年间、1935年两度维修。坐东向西,土木结构。2.8米,宽4米,深6米,总高8米。农历四月初逢太白庙会唱戏。 -
82019-10
[ 词条 ]《鞭打芦花》
《鞭打芦花》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芦花记》《打芦花》《孝子花》等。须生、小生、正旦唱工戏。含折子戏《鞭打芦花》。事见汉刘向《说苑》,宋元戏文《闵子骞单衣记》、明沈璟《十孝记衣芦御》,汪湛溪《孝义记》,无名氏《芦花记》传奇,清唐英《古柏堂传奇芦花絮》等。现存多种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清代木刻秦腔本;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人民出版社刊行刊张金榜整理蒲州梆子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集东路梆子》第九集收录房源成口述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四集收录刘和山口述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张袓玉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闵子骞驱车随父外出,因寒栗执鞭落地,父怒而以鞭打而责之,衣破飞出芦花;父疑,剥开其弟所穿棉衣,内为上等棉絮。其父乃知其继母所为,怒写休书,子骞跪求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继母为言所感动,倍加疼爱子骞,全家终归和好。 -
82019-10
[ 词条 ]《雀台歌女》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姜朝辜编剧。生、旦为主唱做戏。2005年陕西省戏曲剧院青年团首演。导演徐小强等,作曲谭建春等,舞美张小楠等。任小蕾、曹普超、王小平、张蓓、赵丹红、李青等主演。本剧讲述了汉末,洛阳名伎来莺儿因避战乱,流落到邺城,被魏王曹操收留,置于铜雀台上为歌伎,其高雅的气质与出色的技艺深得曹操赏识。未几,被破格册封为美人。然而性格的悬殊和人生操守的差异使两人接二连三地发生矛盾和冲撞,由此演绎出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地位卑下的歌女,以其至诚笃信、大义真情使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剑卷了刃,从而闪耀出耀眼的人性光辉。任小蕾饰《雀台歌女》之莺儿、曹普超饰曹操 -
82019-10
[ 词条 ]开场铜器
亦称“开场锣鼓”。正戏开演前由武场乐队演奏的打击乐曲。曲体十分长大,可独立演奏。过去露天广场或庙会演出,必以开场铜器先行“吵场”,活跃剧场气氛,招涞各方观众。有[湖广靜][南瓜蔓][十样景][暴落锤][串子][闹元宵][四锤]等,都是各种不同的“动作铜器”联缀构成的击乐套曲。目前已少有演奏。湖广43亦称“钩锣”“大锣”。秦腔武场主要乐器之一,开场铜器的一种。面大体重,击奏时须挂置于特制木架铁钩之上,故得钩锣之名。又因产地出自湖广,亦名“湖广锣”。王绍猷《秦腔记闻》:“钩锣来自湖广,亦称湖锣,为正宫声,即吾国古乐之黄钟也。秦剧中凡乐舞排场皆用之。”铜制,圆形扁平,直径65~70厘米,锣面中心凸起,称锣心,是主要敲击部位,所发的音为“正音”,按传统所言钩锣最佳音高,即“F宫”或“G宫”;锣心外围下凹部分称“锣脐”,所发的音称“偏音”,多模拟风声、雨雪等效果;敲击锣的边棱为“榜音”,用于模拟更锣和营造深夜寂静气氛等。钩锣的音响浑厚深沉,余首绵长,具有秦腔之特色,故属大铜器的主要乐器。秦腔在正式表演之前击奏的击乐套曲,因主奏乐器为钩锣,故曲名亦称[湖广锣],由众多动作铜器联缀组合而成的大型击乐套曲。全曲含[慢剁锤][七锤][两锤][四锤][大列锤][钩锤][加官帽][双豹子头][倒脱靴][双环倒脱靴][拥锤][倒四锤][浪头][慢五锤]等众多锣经,分章节(俗称“窝子”)反复组合变奏,是秦腔开场铜器中最长大的击乐套曲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秦腔在广场演出中经常演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极少演奏。暴落亦称“马锣开场”。秦腔开场铜器中曲体最长大的击乐曲之一。由众多动作铜器联缀组合而成的大型击乐套曲,通常在正戏开演前击奏。因气氛识烈火爆,故名。又因其间“马锣”音响比较突出,有人故称其为“马锣开场”。全曲含[滚头子][列锤][五顶魁][倒脱靴][钩锤][滚头子][两锤][拥锤][擂锤][倒四锤][金钱花]等众多锣经。秦腔在广场演出中经常演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极少演奏。十样意亦称“十翻开场”。由众多动作铜器为主体,双笛吹奏曲牌为辅助的综合联缀大型吹打乐套曲,通常在正戏开演前击奏。全曲含[三通][十八锤][滚头子][列锤][五顶魁][单豹子头][拥锤][摩锤][列锤][浪头]等众多锣经。其间还套人了[十板头][哪吒令][收江南][钻天哨][上苍][夜深沉]等笛子曲牌。由于演奏难度较大,不为人们所轻易掌握,其流行不甚广泛。目前已极少演奏。南瓜又称“铰子开场”,因演奏中“铰子”音响突出而得名。秦腔开场铜器中曲体最长大的击乐曲之一。由众多动作铜器联缀组合而成的大型击乐套曲,通常在正戏开演前击奏。全曲含[大列锤][滚头子][五顶魁][加官帽][单豹子头][倒脱靴][钩锤][大浪头][倒八锤][列锤][半截望家乡][拥锤]等锣经。秦腔广场演出中经常演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极少演奏。串子亦称“豹子头开场”。秦腔开场铜器中曲体较为短小的击乐套曲之一。由众多动作铜器联缀组合而成的大型击乐套曲,通常在正戏开演前击奏。全曲由[剁锤][硬五锤][双豹子头][倒脱靴][反列锤][滚头子][拥锤][豹子头]等锣经组成。其中[两锤]前奏之后的“加官帽”段落中,巧妙地串用了[单豹子头]和[双豹子头]锣经,故名“串子”或“豹子头开场”。原在广场演出中经常演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极少演奏。闹元滴秦腔开场铜器中曲体最长大的击乐曲之一。由众多动作铜器联缀组合而成的大型击乐套曲,通常在正戏开演前击奏。全段分为三个章节,因气氛热烈紧凑、欢快喜庆而得名。全曲含[四锤][列锤][钩锤][滚头子][加官帽][豹子头][倒脱靴][钩锤][拥锤][七锤][两锤][倒四锤][擂锤][浪头]等锣经。原在广场演出中经常演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已极少演奏。 -
82019-10
[ 词条 ]《落魂镖》
《落魂镖》甘肃秦腔独有剧目。秦腔传统本戏。老丑、正旦、丑旦唱做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清光绪七年存抄本。本剧讲述的是汉高袓时,朱天成之兄天礼娶妻刁氏,不贤,弟天信性敦厚,在学攻读。天成出外行商,刁氏假言天成死,逼其妻李氏改嫁,李不从。习氏逼天信辍学务农。叔父朱清闻讯,将天礼夫妇饱打一顿。后,全家逃避兵祸,途中天礼夫妇竟将李氏、天信骗卖。番邦造反,其公主使落魂镖大败汉军。天成被掳,招赘驸马。天信幸得中武魁,奉旨阵前兄弟相认,天成归顺,全家团圆。刁氏被雷殛死。 -
82019-10
[ 词条 ]《黄金台》
《黄金台》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金台将》《乐毅伐齐》《田单救主》《晒尸台》等。须生、小生、小旦、净角唱做并重,。含折子戏《盘门》。事出《史记田完世家》《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另有元明《燕乐毅黄金台》《乐毅图齐》等杂剧。甘肃周正俗、孔新晟代表剧目之一。折子戏《盘门》有“三尻子”表演特技。今存版本今有5个版本存世,包括中路梆子、豫剧和河北梆子等。其中《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五集收录孙太正、金林华口述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乱弹古本”及丁述口述中路梆子本、黄荣口述中路梆子抄录本,《河南省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七集收录王会有口述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四集有抄录本。另外,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剧情简介周湣王之妾邹妃,与太监伊立设谋,贬大将乐毅等重臣,世子田发章劝谏未果,邹妃反诬发章对其非礼。湣王怒,欲杀世子。发章逃入兵马司田单府中避祸,田单将其男扮女装,一同混出京城。乐毅被诽遭贬后投奔燕国,燕昭王筑黄金台拜其为帅。乐毅统兵伐齐,连破七十余城,杀湣王,马踏邹妃,田单、王孙贾等齐将合力击败燕兵,迎田发章回朝,登基继位,大封群臣。音像资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周正俗《盘门》录音。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西和县秦剧团全剧光碟并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