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皇封乞丐》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荆乃立、杨岳葆编剧,宁夏秦剧函,首演。本剧讲述了康熙时,宁夏将军赵良栋、为子赵宏斌做百日喜庆,适皇上驾临,一句戏言使将军小少爷变为终身“讨吃”,由此引出一系列戏剧冲突。 -
82019-10
[ 词条 ]民乐园剧场
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坐落于西安市解放路中段民乐园内。最早为“民乐园礼堂”,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1942年西安帮会头面人物李天子筹资原址建席棚剧场,通称“民乐园”,可纳观众两千余人,有豫剧团在此演出。1950年李天子将剧场卖给狮吼剧团,团长樊粹庭改建。1971年由政府拨款重建。剧场由前厅、观众厅、舞台、演员化妆室、放映室组成,为钢筋水泥建筑,观众厅设有座席1200个。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3米,高8米,通面进深14米,舞台空间高度18米。两边设有附台,占地10平方米。台口设有乐池,占地26平方米,演员化妆室占地32平方米。备有扩音、调光、灯具设备。舞台电源负荷为30万伏。装置有大幕、二幕和天幕。剧场长期归西安市豫剧团管理使用,也接待过各地秦腔演出团体。1975年后兼放映电影。 -
82019-10
[ 词条 ]《康熙访宁夏》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姚以壮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宁夏知县王链错判一起杀人案,康熙皇帝出巡宁夏,发现此案并平反冤狱。 -
82019-10
[ 词条 ]振声舞台
宁夏演出场所。位于银川市老城区新华街,为清初所建吕公祠旧址。1932年翻建为戏园,名振声舞台。1935年,成为觉民学社社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银川剧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进行翻盖,成为现代化的大型影剧院。剧场由前厅、休息厅、观众厅、舞台、化妆室、演员休息室、录像映播厅、放映室等组成,系钢筋水泥结构,总面积4450平方米。观众厅可容观众1000余人。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2米,高7米,进深20米,顶高15米。主台两侧设有附台,占地200平方米,台前有乐池,占地40平方米。舞台上部建有天桥,装置吊杆17道,装备有大幕、二道幕、天幕。台口两侧设有灯光楼,装备聚光灯22万伏,台口前装备聚光灯16万伏。是银川市较大的剧院之一。 -
82019-10
[ 词条 ]王辅生
王辅生(1924~2007)秦腔演员。始学旦,后改工丑。陕西西安市人。原名王泥潮。11岁入正义社学戏,师从高正保、王德荣。1936年入三意社后始改丑行,以演彩旦为主,也演小丑、官丑。语气幽默,表情传神。在《二巧离婚》《罗汉钱》《穷人恨》中饰演3个老年妇女,虽均系反派角色,却神志迥异,各具特征。擅演《看女》《拾玉镯》,以及《唐知县审诰命》之唐知县、《红娘子》之王仁、《起解》之崇公道等,尤以《看女》一剧最为享名。1956年曾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 -
82019-10
[ 词条 ]福建会馆戏院(山陕剧院)
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坐落于西安市南院门东段,原为“福建会馆”。因地处繁华商业区,1914年被“榛苓社”社长惠春波相中,修会馆旧戏台,带领剧社在此演出。1930年前后,曾被“正俗社”租作固定剧场。1933年,又被“牖民社”租用。次年,牖民社仿易俗社剧场样式修抱厦重建舞台,池子设木靠背连座凳,两侧留站票位置,并建二楼座位。开业后观众蜂拥,门庭若市。1946年电影业兴盛,戏院又改做“宝珠”“星光”电影院。1953年“正俗社”于此恢复。1983年西安照明器材厂建楼时,剧场、舞台均废,仅存北侧庙房一座。残存旧石碑数通。著名秦腔演员李正敏、何振中、程镜生、颜春苓、王世杰,京剧演员徐碧云、邴少霞,豫剧演员陈素真、崔兰田、赵义庭、许树云等曾在此演出。 -
82019-10
[ 词条 ]常新智
常新智(1914~1979)秦腔演员、司鼓。工丑。陕西人。幼入当地新民学社学艺。后入国民党十七师猛进剧团。1949年改编入中国人民解放。次年入。戏路较宽,功底扎实,能大丑、官丑、彩旦、媒旦,以及现代戏中的反派角色。擅演剧目有《三滴血》《夺锦楼》《看女》《猜女冲喜》等。还精通武场击乐,梆子、钩锣、铙钹、铰子一应得心应手,谙熟各种套数,为本团和其他剧团培养出一批鼓师。 -
82019-10
[ 词条 ]高全中
高全中(1912~1961)甘肃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幼入西安易俗社科班学艺。1920年曾赴汉口演出。1922年返陕。1927年入甘肃平凉搭班演出,曾创办“易俗分社”。1933年又入苏佑民的“佑民社”。1943年任陕西凤翔剧社副社长。1950年经沈和叶介绍参加兰州秦剧实验社。1954年调入武都地区五一秦剧团。因自幼入著名班社,基本功训练十分扎实,演戏规矩,戏路宽,善于刻画角色性格。代表剧目有《苏三起解》《白先生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