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二度梅》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杏元和番》《和番祭梅》等。生、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重台》《落花国》《渔舟记》《花亭相会》。事出《二度玉蟹记全传》、清天花主人《二度梅传》、清人石琰《两度梅》等。各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清代澍德堂秦腔梓行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33集书录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中路、北路梆子本及王永寿口述蒲州梆子本等。剧情简介 陈杏元、梅良玉之父同朝为官,结为生死之交。梅家为奸相卢杞陷害,只有良玉隐名逃出,后为陈家收为书童。当时正值梅花盛开,陈父花园设祭亡友,忽狂风骤雨,吹落满园梅花,杏元不甚伤感,是夜,良玉也来花园设祭,并题诗一首,祝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雪。事为杏元察觉,经追问,知良玉乃梅家后代。陈父闻悉,十分欣慰,将女杏元许配良玉。不料卢杞又迫害陈家,进逸选杏元和番。杏元忍痛与良玉重台叙别,至落雁坡投涧自尽,被神风吹至河南节度使邹伯符园中,邹女月英怜之,请母收为义女,改名江月英。梅良玉逃走,又为邹伯符幕宾,改名穆英。因失杏元所赠金钗,忧急而病,邹夫人勘破,终使良玉和杏元重圆。代表唱段《重台》一场陈杏元[小旦]所唱[苦音慢板]唱腔较流行。唱词为:二八女一旦间遭此魔障,好夫妻倒做了梦里黄粱。卢杞贼毛延寿卖国奸党,因和番诓去了昭君娘娘。邯郸县驻车辇将家遥望,学一个汉李陵拜别故乡。 -
302019-09
[ 词条 ]《高老庄》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收悟能》。事见《西游记》第十八、十九回。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强堆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猪八戒化为人形,于高老庄占女成亲,适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至此,悟空降伏八戒,唐僧收其为徒弟,同往西天。张掖市七一秦剧团李国饰猪八戒(孟云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秦段争亲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火牛计》《夜明珠》。生、净、旦唱做打并重。现存版本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十集收录段维祥口述本。本剧讲述了唐太宗东征未归,西戎杨蕃入侵长安。张后恐慌,出榜示民,退兵者可招为驸马。段平以火牛阵退之,张后以丹阳公主许之,并赐夜明珠为聘。而太宗又将公主许秦怀玉,后徐懋公献策,丹阳公主配秦怀玉,青阳公主配段平,事遂息。 -
302019-09
[ 词条 ]《抢亲记》
现代本戏。李智编剧。1981年兰州市秦剧团首演。导演傅芝荏,音乐设计张治平,舞美薛吉祥。杨斌善、郑守乐、赵文章、王玲演出。本剧讲述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红山沟农民决定改变穷山落后面貌,生产队长杨志坚,却仍按陈规旧俗办事。邻村队长把红山沟技术员王强和生产能人老三相继聘走,生产大幅度提高。事实教育了杨志坚,他率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 -
302019-09
[ 词条 ]高桂兰
高桂兰(1940~)秦腔演员。工旦角。女。宁夏银川市人。满族。14岁考入宁夏银光剧团,后又转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1959年曾在中国戏曲学校进修。在旦行,她广积博蓄,全面发展,刀马旦、花旦、正旦、老旦、彩旦均能应工,在唱腔中大胆吸收京剧、评剧、越剧之长,改变了秦腔刚强有余、优雅不足的缺憾,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拿手戏有《杨排风》《扈家庄》《八蜡庙》《铡美案》《玉堂春》《五典坡》等,在现代戏《团圆之后》《杜鹃山》《沙家浜》等剧目中也担任主要角色。 -
302019-09
[ 词条 ]文明戏
原指二十世纪初叶传入中国的西方话剧、歌剧等外来戏剧形式。受其影响秦腔也通过改革,以清末民初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编成剧目上演,如《安奉铁路》《一字狱》《红颜泪》《顿和园》《烈女奇冤》《新闹学》《新潮趣闻》《集英传》《解家庄》《模范国民》等。还编演了《四林湖》《巴里西烧瓷》《托尔斯泰》等一批反映外国人生活的秦腔剧目。当那些黄头发的“外国人”,穿着痩身合体的西装,首次出现在秦腔舞台上,对西北观众的确新奇而震撼,尤其西方歌剧所采用的实景和道具,也被借移到秦腔传统剧目中,获取视觉上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同时还以纸制物景,如山石、狮子、门楼等置于台上,以表现剧中环境的真实性。如当年陕西易俗社上演《巴里西烧瓷》,便将制作的烧窑置于舞台后部,巴里西当场劈砍衣柜、桌凳,塞进窑中点燃;《颐和园》之布景不仅制有花园、阳台,还请民间艺人吴瑞林、惠永林等人用国画手法绘制大画幕,所画两山之间挖成一洞,从洞口伸出水槽,槽上接水缸,槽下地面承水沟,预将水缸贮水,演出时清水由水槽向下流淌,状如瀑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秦腔追求真山真水写实道具蔚成流风,兰州上演七夕应节戏《牛郎织女》,除真牛上台外,云霄殿一场中,画幕上彩云缭绕的仙宫神殿之间有一张嘴龙头,龙嘴装有铁槽,上接大水缸,台下又承水槽,演前预将水贮缸中,演时水出龙嘴,名“真龙吐水”。观众将这种采用实景的传统戏,又称为文明戏。西安易俗社演出时装戏中的人物形象(易俗社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通俗社
陕西秦腔科班。秦腔须生艺人毛金荣于1925年创办于西安。毛自任社长。初成立即招收学生70人,后又招收两期,共有学生200多人。该社演出以毛金荣为主,还聘请王文鹏、杨金声、王庚寅、何振中等名角搭班演出。剧目多为秦腔传统戏,如《锦绣图》《八义图》《曰月图》《八件衣》《葫芦峪》《放饭》《烙碗计》《斩颜良》《祭灵》《四郎探母》《卖画劈门》《洪羊略》《四贤册》等。该社经常在西安、蓝田、三原、径阳、高陵、耀县、渭南、华阴、潼关等县演出,几乎走遍整个关中。还曾巡演于兰州等大中城市。出科的学生较出名的有王秉俗、张景俗、李振俗、徐振民等人。1937年因毛金荣病故而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双蝶记》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路秦腔剧目。生、旦唱做并重。事出民间传说。有汉代《华山畿》乐府、宋置戏文《祝英台》、元白仁甫《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杂剧、明朱少斋《英台记》传奇,朱春霖《牡丹记》传奇、佚名《同窗记》《访友记》传奇及《双蝴蝶宝卷》《梁山伯还魂团圆记宝卷》和《双蝴蝶》弹词与《柳荫记》鼓词等。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长安书店刊行谢迈干《梁山伯与祝英台》秦腔改编本。另有《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十集收录陈连堂口述本,《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十七集收录刘和山口述本。本剧讲述了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尼山读书,与同窗梁山伯结为兄弟。三年以后,英台接到父信,要她立刻回家。山伯特意送行。路上,英台想把自己终身许给山伯,但为礼教所拘束,不敢直言,只好借物吟诗,暗示自己是女性。但山伯没有了解其意。英台便托言家中有个九妹,望梁山伯邀媒下聘。祝英台回家后,其父祝公远贪图马太守之财势,竟将女许给其子马文才。山伯应约来到祝家,和英台楼台相会,才知九妹就是英台,后又知英台已许配马家,非常懊丧,归家后卧病不起,终于抱恨死去。英台得到山伯死讯,身穿孝服到山伯坟前祭奠。忽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墓裂,英台跳入而死,双双化蝶飞出。王新仁饰《楼台会》之梁山伯、党莉莉饰祝英台(戏曲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