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长寿幡》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生、旦、净唱做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梁武帝选驸马,召全国举子由公主面试。国舅奚通串通监场方光仙,欲保其子中选,公主却选中周瑞龙。奚妃设计陷害周瑞龙,刘存训劫法场,将周救下逃走。奚妃假传圣旨全国缉拿。元帅赵普义释周而后自刎,死后到阴曹告状。鬼卒捉奚妃,令其披蟒皮游地狱,备受酷刑。奚妃求观音相救,观音着鬼卒与梁武帝托梦,令其超度。周瑞龙等人搬来周瑞广、金头和尚、子贡禅师带兵入京问罪,斩罚众奸。子贡设坛,奚妃脱蟒皮。梁武帝挂蟒皮于午门,名长寿幡,以警后世。 -
302019-09
[ 词条 ]火云洞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红孩儿》。娃娃生、武生、净武打戏。含折子戏《红孩儿》。事出《西游记》第四十至四十二回。西路、中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强堆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唐僧师徒行至火云洞,见一小儿倒挂树枝,唐僧令救之,不料小儿乃红孩儿幻化,即摄唐僧人洞,?小悟空往战不胜,搬来观音菩萨,遂收伏红孩儿。 -
302019-09
[ 词条 ]魏甲合
(1894-1976)演员。初工须生,后改花脸。陕西宝鸡人。艺名魏明山。13岁人聚顺社学戏,出科后以须生驰名于西府和甘肃陇东诸地。1920年起在陇县顺义班数年。后重返聚顺社,并成该社之台柱。一生从艺60多年,所演剧目百出以上。须生戏如《辕门斩子》之杨延景、《春秋笔》之吴承恩、《状元媒》之吕蒙正、《草坡面理》之岳飞、《未央宫》之韩信等;花脸戏如《怀王捜府》之晋怀王、《黄河阵》之黑虎、《碧天院》之庞涓等;武丑戏《时迁偷鸡》之时迁也为观众所称道。其功力技巧极好,尤以帽翅、甩发、口条功以及翻、打、扑、跌等,均有与众不同的招数;饰演晋怀王时所用“倒拉翎”“虎抱头”皱眉瞪眼的架势,时迁偷鸡时“倒挂金钩”“搭空桥”“拿空顶”“脚肢换帽”等特技,均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他腹笋渊博、善学强记,口述西府秦腔剧目100多本(折),使之得以及时保留。 -
302019-09
[ 词条 ]赵匡胤杀院
西路、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飞龙传》《赵指挥改诗》。红生、须生唱做戏。事出《飞龙全传》第四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五代时,赵匡胤打死苏御史,被罚往河南充军。刑满回家,与父母祝寿。酒醉,游皇王御花园,砸金钟,毁玉罄。打死歌女,并在墙上题诗留名。其父赵指挥管辖御花园,见诗大惧,改诗名后报州部主管苏凤吉,苏限赵三日交出凶犯。匡胤不愿连累父亲,投案入狱。后狱卒焚监放赵,匡胤全家迁往耀州。 -
302019-09
[ 词条 ]《黄巢起义》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黄巢中元》《祥梅寺》。大净、须生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祥梅寺》。事出《残唐五代史演义》第四回。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七集收录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六集收录程海清口述本。本剧讲述了唐僖宗继位,疆太摄政,朝政大乱。程敬思进谏开科取士,以图招揽人才。黄巢考中状元,僖宗嫌其貌丑而除名,巢怒,与朱温、郭从周于祥梅寺起义,兵围长安,郑畋保僖宗逃奔凤翔,长安遂破,黄巢称帝,改国号为大齐金统。 -
302019-09
[ 词条 ]《三换亲》
现代本戏。齐宇明编剧。唱做并重。1984年甘肃省华池县秦剧团首演。导演韦浩。王锦萍、盖成家、韩惠珍、张建忠、安丽萍等演出。本剧讲述了一个旧时农村普遍存在的换亲故事。春田、来福两家系双换亲,春田与来福姐秋菊已婚,春田妹艳梅许与来福。艳梅成年后不满包办婚姻,兼之文兵追求,秋菊无奈,便计议换文兵妹晓兰与来福为妻,两换亲遂成三换亲。晓兰系中学生,为姑兄所逼,逃婚而走,几次丧命,幸为艳梅和大队护林员志强救助。秋菊、来福见事难成,打砸肆虐,换婚演成逼婚。文兵猜疑自私,凶残逼妹,劣迹显露,艳梅断然与之分手。在共同斗争中,志强、艳梅加深了解,一对青年终萌爱情。 -
302019-09
[ 词条 ]正俗社
陕西秦腔班社。1919年正月正式成立。先在西安南大街银匠会馆演出,后移南院门福建会馆和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演出。建社初期,从各地聘请当时秦腔界一些名流,如须生刘立杰、毛金荣、高天喜,小生贸善德、史学义、肖玉堂,旦角杨金声、惠济民、肖老大(老旦),净角马建南(活颜良),丑角侯振奎、王三甲等,来社献艺。1921年毛玉卿就任社长后,陆续增聘了名须生车云亭、牛百顺、王景民,名小生屈景益、王兴博、沈和中,名旦梁箴、曾鉴堂、安鸿印,名净刘全禄、窦思忠,名丑苏牖民、许镜民等人人社演出,阵容更加强盛。梁歳的《张公背张婆》、杨金声的《赵五娘吃糠》、贾善德的《木楠寺》、沈和中的《黄鹤楼》、屈景益的《抱妆盒》、毛金荣的《烙碗计》、高天喜的《马武取洛阳》、马建南的《定军山》、刘全禄的《算粮》、王三甲的《三捜府》等,个个脍炙人口,技艺不凡,使正俗社声望益彰,与当时实力雄厚的易俗社、三意社成相逐竞争的鼎立之势。1924年,毛玉卿决意为本社培养新生力量,开始设学生部培训艺徒,并将社名改为“正俗学社”。到1933年的九年间,先后培训三班学生。随后,由任阁臣接管的九年间又培训了两班。前后18年,共招收学生约百名。出科的著名演员有须生康正中、康正绪、李正斌、田正武,小生靖正恭、靖正谦、杨正福、张正麟,旦角李正敏、李正华、韩正满,丑角王正秦、魏正风等。尤其是李正敏,技压群芳,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敏腔”艺术流派,被誉为“秦腔正宗”。靖正恭才高艺精,被群众称为“秦腔贫生大王”。演出的剧目除传统戏外,还移植改编了一批独家创演的剧目。如《二度梅》《白玉楼》《白玉司》《百药图》《朱告柳》《水月庵》等。为了抨击当时的社会弊病,还组织编演了社会戏《青年镜》《樵夫妇》《慈虐案》,排演了易俗社编创的《白相公》、三意社编创的《贪婪鉴》以及本社编创的《难民记》等时装戏。后因关中连遭年馑,加之社长任阁臣不善经营,班社于i941年停办。1952年又在西安恢复了西安正俗社并招收张惠霞等一班学生。1955年10月支援铜川。1956年并人耀县(今耀洲区)剧团。 -
302019-09
[ 词条 ]醒民学社
陕西秦腔班社。1922年汉中樊尚仁创办。樊尚仁酷好戏曲,对元曲、明、清杂剧颇有研究。是年,他卖水田10亩,招募股金若干,在假龙圣祠开辟剧场,以演自编《鉴湖女侠记》《女足痛史》《黑奴吁天录》《杂子腥闻》以及《柜中缘》《升官图》《铁兽图》等戏而轰动一时。同时,还招收40名学员,聘来关中演员执教培训。1924年秋因观众骤减而歇业。